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轻人,你今天,焦虑了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不能治得好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7157873.html

怎么理解焦虑呢?看看你最近有没有这些变化:

身体上的变化,包括:颤抖、冒汗、脚软、头晕、胃涨、肌肉紧绷、呼吸急促、心悸、气喘甚至视线模糊等;

行动上的变化,包括:坐立难安、四处走动、逃离现场、咬指甲、搓手、喋喋不休、一直吃东西等;

想法上的变化,包括:担忧事情会变糟,担忧自己无法处理,一再地负面思考等等。

为什么医生总是会说,“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悦”?说到底这都不是病。

何来焦虑?讲最简单的!!!

人有三个自我: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

真实我:就是在你潜意识里的自我!一般人难以自知。现实我:就是正在提问的你,是个既能思考,又能动手的自我。理想我:就是你想象的自我,比如你崇拜的人,想成为的人。就是当你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真实我向左,理想我向右,而现实我比较崇拜理想我,就想去迎合理想我,排斥真实我,从而造成的矛盾引起的。你想想,就这样一个拽你,一个拉你,你能不焦虑吗?

其实焦虑本身就是一个心理问题。现代科学医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具体事物。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存在着误区:他们机械地,学术化的看心理问题。

现实中,很多事可以看作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医院用药物作为主要手段治疗心理障碍,就是错误的。心理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问题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这就好比开车,假如你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好的;而如果有一个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得很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与不好。

就算是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所以,既然消除,治疗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尝试着包容与接纳。

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关的启示。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让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都不正确。所以才有了禅宗里的棒喝一说,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着徒弟领悟,嘴里还苦口婆心的说着,这么简单的东西你都不知道……

算了,我直接告诉你。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不管酸甜苦辣,不管遇到何事,不管处在什么境地,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才能好。

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受自已的感觉,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你接纳了,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你可能不再有焦虑的感觉了,就像“无我”那样。

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焦虑烦恼,都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没什么好焦虑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当你接纳你的烦恼、矛盾,你就不会焦虑了。

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来,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烦恼焦虑。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很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更不要去钻牛角尖,因为,你想也未必想得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

请记得,一定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因为,几乎所有的焦虑都是来自对昨天的种种不满以及对明天的某些渴望。

Yesterdayishistory,tomorrowisamystery,buttodayisagift,thatiswhyit’scalledpresent!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是未知的,而今天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它叫做现在!——《功夫熊猫》

是的,我们无法改变外在环境,但我们能够努力地做好自己!也许你可以多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