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740330.html清雍正12峰犀尘釉笔架洗插
晚清文人,瓷学大家陈浏的《陶雅》,瓷学家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古玩大师赵汝珍的《古玩指南》等书中记载了“犀尘釉”陶瓷品种。陈浏在书中称:“鹧鸪斑不能仿制,若犀尘与褐斑,犹时一遇之。白瓷釉汁中满含最细之墨点,而不凹下者,最为可贵。命日犀尘。大氐雍正以前物。宋,明粉定多有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建窑生产的鹧鸪斑是无法仿制的,如果是“犀尘釉”或者褐斑瓷器,偶尔还能见到一件。在粉白色釉中均匀撒满一层象墨色一样的细小黑点,黑点要在釉的表面,不能凹进釉里,这种瓷器最珍贵,它的名称就是“犀尘釉”。制作时代大概在雍正以前,宋代,明代也烧造这种瓷器。
根据以上文献分析考证:“犀尘釉”瓷器品种有确凿依据证明其确实存在,只是在古文献作者生活的时代已经非常稀少了。文献史料肯定了犀尘釉瓷器品种确实存在,那么与之对应的实物或瓷片标本会应运而生吗?书中所述:“鹧鸪斑不能仿制”;鹧鸪斑其实是宋代福建窑生产的油滴釉黑釉盏瓷器。但是最令人叫绝的曜变釉瓷盏却在千年前流落扶搡,成为日本武士大家族的秘藏,现今被日本财务省定为一级国宝。无数中国古陶瓷研究学者为此黯然神伤,扼腕叹息……
值得庆幸的是《陶雅》等三大文献中记载的“犀尘釉”陶瓷品种留在了中国。
“12峰粉白色犀尘釉笔架洗”,高6厘米,直径13厘米,圆形。上部由十二座山峰环绕一周,用作置放毛笔,平顶有六孔用来插洗毛笔。平底,胎质细白坚硬,砂底极其细腻,尤于少女之肌肤般光滑柔爽,稍有淡淡窑斑和芝麻状小气孔。釉色粉白,积釉处微显虾青色,略有缩釉。
重点强调的是:粉白色釉面均匀撒满墨色细小黑点;与白釉浑然一体,给人以无限遐想。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白釉,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所有当代关于古陶瓷研究的鉴定书籍,以及各大博物馆院刊和拍卖资料,甚至由故宫等几十位古陶瓷专家编辑的《中国古陶瓷史》一书上也难觅其蛛丝马迹。正当研究工作茫然无助之际,在《陶雅》饮流斋说瓷,古玩指南,等三大文献中找到了有关“犀尘釉”瓷器的相关内容。经过对文献资料的仔细研究后,再对比家中这件瓷器,发现非常符合上述文献中对"犀尘釉"瓷器品种的描述特证。回过头仔细凝视这件瓷器感觉其造型独特,12峰山峦迭起,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这种只见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犀尘釉”瓷器品种,它的创烧决不是一般纯唯美实用性的普通文房用品,而是和佛学禅宗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坛经禅学思想“空”和"悟"的克观反映。如神秀作偈云:“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禅学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就是静中思虑的意思,又叫禅定,“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对答中的这句:“何处惹尘埃”,在这件撒满了红尘尘埃的粉白色釉瓷器上,让禅宗苦修意练的精髓:“空”和“悟”,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禅学在中国历史上大行其道,对社会各阶层影响极为深刻,直至渗透到皇权庇护下的景德镇瓷业,无与论比的瓷器撒满了禅学的光辉。
眺望这件犀尘釉瓷器:无论从造型到象征“尘埃”的星星墨点和如同凝脂的白釉,无疑是慧能禅宗精髓中“空”的最形象的载体。它赋予了人们在心灵上对禅宗的无限向往和精神寄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2峰犀尘釉笔架洗”,是《陶雅》等三大文献中有记载的珍稀古瓷器品种,它在我国古代陶瓷烧造史上昙花一现,填补了文献中只有文字记述而没有实物传承的空白。一百多年来由于不见实物传世,犀尘釉陶瓷品种早已被世人遗忘。当今编撰的中国古陶瓷史一书对这一古陶瓷稀有品种更是闻所未闻,只字未提,如此重大稀有的古陶瓷研究品种被当今古陶瓷研究领域遗漏,仿佛是对学术界的嘲讽,保护与传承工作令人堪忧。
"12峰犀尘釉笔架洗",胎釉精良,装饰朴素无华,彰显佛学禅宗思想理念,造型庒重,大气宏伟,且保存完整,堪称国之重器,是古陶瓷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