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原创:成都菩提树无禅法苑3天前
:最近工作方面的事情又开始忙了,这次估计也要忙一长段时间,生业太重,没办法。对于无禅法苑,在这期间更多的时候只能写一点人生感悟式的小短文,好在我的入世比较深,面对的局面也还算比较复杂,接触的人和事务也多样化,如果不是世尊的指引,我当下就正处于烦恼重地,现在却变成了我感知这个世界的剧场,也挺好。今天在群里面我接了火龙两句打油诗,结果瓜瓜说倒是跟我的现状比较符合,火龙:“五年之前四月八,忽尔天门顶上塌;”我:“塌却心中尘劳事,又把尘劳作袈裟。”
---*---*---*---*---*---*---*---*---
藏传佛教中有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灌顶。其实这不是藏传佛教自创的仪轨,从释迦牟尼佛开始就有灌顶仪式存在。但是,这也不是释迦牟尼佛发明的,而是来自于古印度的刹帝利阶层,灌顶仪式是古印度新国王登机的继位仪式,一般情况是取四大海的海水,加上各种香料,也有的会混合各种珠宝,然后从一头成年大象的头顶流下来,经过象牙最后落到王子的头上,然后王子登基成为国王。灌顶仪式象征着新国王得到了四方臣民的拥护和供养,也象征王位得到了上天的认可。
灌顶仪式本生没有什么玄幻的,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和增强仪式感。如同我国禅宗的前期是不立高庙大殿的,而唐宋之后的寺庙修建的越来越宏大庄严,佛门的规矩也越来越多,仪轨也越来越复杂,很多时候也是从这个“仪式感”出发,目的就是让世人,至少在踏进佛门的时候能升起恭敬之心。道理很简单,如果佛菩萨仅在这些大殿里,那么就不是佛菩萨。但是没有这些施设也不行,佛法是最为抽象和深奥的哲学,能真正理解和摄受的群体极小,但从宗教情操考虑,没有广泛的群体基础,就难以大范围的弘扬和长久的传承,并且宗教使人向善的最基本目的也不容易实现,那么,一切不必要的仪式和施设就变得非常必要。
仪式感可以增强个体的信心。人类,其实是不自信的。我们总是通过外界的认可来获得信心,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就又会通过臣服和归属更强大的力量来找补,这个“力量”既包括一个组织和团体、也包括我们自认为高尚的理想和价值观,当然,也包括诸神的宗教。但我们毕竟不是这些“强大的力量”本身,于是,我们需要一遍又一遍不断确认这一“心理链接”的存在。
为什么我们需要增强信心?它来自于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对未来的不可知和不可控,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就是对死亡的恐惧。究其本质其实也就来自于无常,不管我们认不认可诸行无常的道理,他都实实在在的影响了绝大多数人类。如果未来的一切,包括死后的世界我们都能确切的了知和掌控,或者毫无谈判余地和改变可能的恒定发生,那么,我们就不需要信心这个东西。因为信心很多时候跟幻想有关。
绝对的信心来源有两个:其一,是对自己能力和未来可能性近乎于盲目的自我崇拜式的肯定,这类人极少,如果不是精神有问题,那么更多的就是有能力、有见识、有毅力的偏执狂,如果时运契合,便很可能成为*商两届的中坚力量(偏执只在内心和与目的相关的行为,日常表征还是可以温良恭俭让)。还有一类,就是彻底灭除自我判断力,灭除内心所有的质疑,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和自己的未来进行托付,这一类群体不小,最常见的就是狂热式的宗教信徒。
那么,只有类似灌顶、礼拜、磕头、弥撒、婚礼、葬礼等行为才叫仪式感吗?不是的。这里也有分层。
最初级的仪式感就是语言,比如爱情,长久的爱情是需要仪式感的,要滋养它使其不至于枯萎,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冗长的婚姻生活中始终不要忘记讲“我爱你”和“亲爱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做到呢?
其次是我们的着装和仪轨。*队为什么要统一*装?没有任何国家将敌国*队的服饰好坏作为*事力量水平的测算标准。但是,整齐划一的,严肃整洁的*服可以增强仪式感,从而增强个体对群体的信心和力量。希特勒的绘画艺术水平其实很高,在投笔从戎后讲了一句话:“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装设计得帅气,这样年轻的小伙子才更愿意加入进来。”因此,时至今日,纳粹的*服都是设计得最好最帅气的,至少是之一。而我们的宗教团体或者企业或者某一次重要的会议甚至是帮派出去约个群架,只要做到了服装的肃穆和统一,就能增强群体归属感和个体对群体的信心。
再往上就是流程和仪式,一场婚礼、一场葬礼、一场权利交接、一个项目启动、一个评选活动,流程越是复杂、场面越是大气、举止越是庄严、语言越是严谨,仪式感就越强。仪式感的增强会增进大家的情绪,无论这场仪式的情绪是指向悲伤,指向喜庆,指向正式,指向自豪或者荣耀,都会大幅往仪式本身期望的方向增强。
再往上走就不再是具体的形态,而是行为本身的社会共同心理标签,最强的仪式感来自于人类的卑微和高尚这两端。比如绝对的臣服和具备意义的牺牲。死亡可以把一切情绪调动至最高水平,无论是自己的死亡还是他人的死亡。典型的就是远古时代的宗教活人献祭仪式或者北美洲猎杀“女巫”的火刑执行现场,场面带来的震撼力量会完整的摄受住现场人员的心灵并长久的在内心跌宕。再比如,见义勇为的行为,同样是挽救溺水者,一个是救人并且自己也平安上岸,另一个是以自己的生命消陨而拯救了一位素未蒙面的陌生人,死亡使同样的事件就具备了英雄史诗般的仪式感。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无数人因为疾病、事故、衰老或者饥饿而死去,但只要一个人的死亡稍微带有一点意义,那么仪式感就会瞬间极大的增强。
因此,仪式感可以增进我们的信念,仪式感越强,流程越是复杂、严肃和庄重,个人信心就越坚固,群体意识就越强。但仪式感又会剥夺个体对事务本质的认识,仪式感越强,这种偏差就越大,比如盲目的从众行为,甚至,极端的情况会让你坚定的认为在你面前主导仪式的对象,他不再是跟我们一样的人,而是个神。
宗教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仪式感,但仪式的目的是让处于烦恼大海中的众生升起敬畏心、忏悔心、虔诚心和信心。而不是为了高推圣境。过于注重仪式的作用,只会让后世的宗教越来越偏离其创立者的本愿,让信众执着于宗教的衣裳而不是宗教的理念和实质,这是一场群体的背叛。宗教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人性和心灵,让我们的灵*得以觉悟和解脱,而不是束缚和增长无明痴愚。因此,宗门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关闭的纱窗,哪怕偶尔会传来批判甚至辱骂的声音。任何外在的仪式和事物,都比不上我们内心的觉醒和智慧的启迪,只有我们点亮心中的光明,它才能成为指引我们最终到达彼岸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