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为了明心见性、开悟成佛都会潜心学禅。而佛在哪里呢?其实佛在每个人的心中,正所谓“佛在心中坐,不要蹉跎过”。
还有一些人学禅是为了求得开悟,但在开悟前应该做些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以为大概是拼命地打坐吧,只要坐出名堂来,就能够明心见性并开悟成佛了!
这话没有错,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苦行林、雪山和菩提树下打坐,那是因为佛法还没有出现,没有人为他说出佛法的道理,所以释尊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去摸索。
这是因为没人告诉他“人人心中有佛”,也没有人告诉他“无常就是无我,人生有苦是因为不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不能警觉到无常和无我,所以贪生怕死;记恨嫉妒,所以无法明心见性”。
佛陀在许多大乘的经典中说:每个人都有佛的本质,也都有证悟涅槃的能力,都能够成佛,也都可以生起和发挥佛力,化现佛陀的世界。
佛陀虽然证明了成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但是也同时表示并非每个众生都已经成就了佛性,或者都有菩提的善根种子。人人具有佛性,学佛的人都知道这个观点。
站在佛性的层次来看,佛性本来没得,也没失。众生只是佛性的一念化身,有生有灭。好比宇宙虚空,本来没生也没灭。永恒在那里,宇宙中的事物却随着时间生生灭灭。
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出家后生活非常清苦,一次他的老朋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见他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关切地问:“难道你不嫌这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说:“咸有咸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大师又端起一杯开水喝,夏先生又问:“怎么不喝茶,喝这种白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淡有淡的味道。”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富有禅味,可谓真正体会到了“禅悦为食”的生活。
因此,佛法的真谛是每个人的幸福感来源于自己心灵的超脱,无论是咸还是淡,是穷还是达,始终能把握和驾驭自己,使自己心静如水,圆融澄明,这才是大自在。
由此看来,佛法即是关于生活的智慧,那么不妨问一句佛在何方呢?其实佛就在心中!
“佛在心中”,佛祖这样告诉我们。因为在佛祖看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本身就是佛心。只是因为存在烦恼,所以佛性未曾出现。
我们的佛心被烦恼心所掩盖,所以只见烦恼不见菩提。但是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我心本佛心”,那么就让我们的内心慢慢地修炼吧。终有一天,我们的心一定能够领悟佛法无边,与佛心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