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天台宗的五时八教核心判教思想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吃什么药最好 http://m.39.net/pf/a_4440900.html

天台宗论02期:

天台宗:天台宗的核心判教思想

编辑:提挈

所问经何谓菩萨能持禁戒?佛言:常能不舍菩提之心~思益梵天所问经

判教的活动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特色。所谓判教者,又称教判,乃判释佛陀一代时教之内容。判教亦即是对所有佛经中之各种教义,在内容上作一整理与评介,在地位上作出价值判断及安排。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过程,是先有原始佛教,接着是部派佛教,然后大乘佛教兴起,跟着分为空宗和有宗二个大乘派系,最后便是密教的蓬勃,之后佛教在印度便式微了。在每一个时期中分别产生不同的佛教经典,反映当时佛教的思想发展。

然而在中国,佛教传入时并非按照佛教在印度发展的顺序传入,而是小乘系统和大乘系的经典是同一时期随着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由于中国人是从经典的内容上去理解佛教,缺乏其历史背景的认识,因此以为所有经典都是佛陀亲口所说,依此来接受其中义理。时间一久,传来及翻译的经典愈来愈多,内里的义理或有不同、或有矛盾,引起了不少解释上的困难和争论。为了融通各经典之间的矛盾,显示各各不相妨碍,于是有判释佛陀经教的活动产生,希望能够全面肯定所有经典的价值与地位。从判教的过程上亦可以排列出何者是最高的教义,何者是佛陀最真确的说法,从此建立起自已所宗经典的最重要地位。

判教的活动在魏晋时代已经开始进行,南北朝时代众说纷纭,集其大成而影响深远者,则首推智者大师之判教论说。他所主张的判教说差不多成为了后来中国佛教中判教论说之代表。天台宗之判教,是将被认为是佛陀所有的教法,分别从3个角度来分类:

Ⅰ.从说法的时间先后次序───五时

Ⅱ.从说法的方式───────化仪四教

Ⅲ.从说法的内容───────化法四教

以上结合起来便称为「五时八教」,由此统合了佛陀一代时教之判摄。

Ⅰ.五时

五时乃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及法华涅槃时。这是从教化时间上的区分法,亦是以化导对象的根机和成熟程度为前提的。在《华严经》中曾说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于是开始说法,他首先说的就是《华严经》,内容乃是说出他的悟道境界,怎料陈义太高,道理太深,说出之后,在座的小乘弟子如聋如哑,一点都不懂。

于是佛陀换转方式教化,施设方便法门,首先以《阿含经》的内容扬化,使弟子透过观察世间之苦,追寻其苦因,继而修道断苦而证灭,得到解脱人生的苦恼。进一步佛陀继续以方等经教化弟子,方等经即一般的大乘经典,使弟子归向于大乘。佛再以《般若经》教化弟子,化其执着。

最后才以《法华经》和《涅槃经》之意旨,说明以前所说的声闻乘法、缘觉乘法、菩萨乘法都是为了方便导引钝根弟子而已。基于「一切众生悉是佛子」,因此不应停留在二乘或三乘的道路上,依平等的原则,大众都应该可以成就佛道的。这个才是佛陀教化众生的真正目的。

智者大师建立此五时说法之后,更立「别五时」和「通五时」之分。「别五时」即是以佛陀说法五十年之先后次序来划分,此可以用一首偈来表示:

「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谈般若,法华涅槃共八载,华严最初三七日。」

「通五时」则指出佛陀并不一定按照时间次第来说法的,而是随时随地因应弟子之根机,分别说此五时之教化,故可以说是通于五时也。

Ⅱ.化仪四教

化仪四教即是从佛陀说法的方法及形式上区分为四类。此四教为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

1.顿教───这是佛陀将他所体验的真理直接说出,毫无保留。这个教法是针对利根的弟子,例如佛说《华严经》的时候,大乘根性的弟子便马上能够领悟,这种学习方式亦称之为顿悟。

2.渐教───从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诱导,令弟子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按步就班地修行,由此而得到解脱,此谓之渐教。这是针对那些钝根的弟子的,例如佛说的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等。佛以此三类经典引导不同根机的弟子,而此学习方式亦称为渐悟。

3.秘密教──佛陀说法,弟子同座听法,得益不同,或闻大乘法,或闻小乘法,更不知其他人同座,各各皆以为佛只对自已说法,所以称为秘密教。

4.不定教──佛陀对弟子说法,众弟子一齐听法,虽互知同座,但因根性不同,领略各异,有听小乘法而理解为大乘,也有听闻大乘者理解为小乘等,这种就叫做不定教。

以上所谈的就是:当佛陀陈述出他的教义的时候,要看受教的人了解的方法、了解的程度、了解的情形,从这样而分出顿、渐、秘密、不定几种方式。

但智者大师所根据的毕竟是《法华经》,因此他将佛陀说《法华经》的法义判为「非顿、非渐、非秘密、非不定」,而称之为显露而决定。因为佛说的《法华经》,若从佛说出其本怀方面看来,可以说它是顿教,但是这个顿教却又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教义,所以又称作圆顿教。

所谓圆顿之教的意义,是指说教的人与受教的人大家是平等的,受教的人始终也会跟说教的人一般,即是说由佛所教导的弟子最终也会成佛的。这种教义不同于三乘,故称之为「一乘」,一乘就是「佛乘」。这是佛陀出世化度众生的最终目的,亦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所在。在这个情形之下,不能说之为顿、渐、秘密、不定,所以说它是显露而决定的圆顿教。

Ⅲ.化法四教

化法四教是对释迦牟尼所说教法的内容,及其说法的精神的意义来作一分类的。这四教就是藏、通、别、圆四教:

1.藏教───藏教是指小乘的三藏教,亦即是小乘的经典,如《四阿含经》、《俱舍论》、《成实论》等。这是以四谛和十二因缘的表面意义作为其主要的教义。以消除生命中的苦恼,追求涅槃解脱作为修道的目标。

2.通教───通教是指从小乘到大乘的过渡之说法。此为大乘初门的教法,为三乘共通的教义,如《般若经》、《大宝积经》、《维摩经》及其余的方等经。

3.别教───别教即特殊的教义,为大乘菩萨个别的教法。这个教法不通二乘,超绝小乘,唯谈大乘之义理。如《华严经》、部份的《般若经》等。

4.圆教───圆是完全和究竟之意。此乃大乘究竟之义理,圆满具足而又无碍的教义,能圆满遍摄一切众生,不假方便权说,直显佛陀之真实义。能够代表着圆教的经典只有《法华经》和《涅槃经》而已。

在这化法四教之区分中,智者大师认为很多经典是带有二种或三种性质的,如《华严经》便是圆中带别,《般若经》则是圆中带通、别二种等等,唯有《法华经》是纯粹的圆教。

因为《法华经》能同时遍摄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均有启迪,以升进其生命方向。另一方面,它开示了佛的本怀,自身却无特殊的教相,故能普摄群机,凌驾于其他经典之上,成为真正圆满的教义,所以称之为「圆教」。

天台宗论01:

天台宗的「三谛三观」论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