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简介释迦摩尼真实而伟大的一生王族出身 [复制链接]

1#

《红尘说禅》系列第26篇

关于该不该拜佛这个问题,一直都争议很大,其实佛祖在《金刚经》的“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中也正面回答过须菩提这个问题。

当时他先问须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须菩提之前被来来回回绕晕了,就一口回答可以,然后佛祖就告知他“若以三十二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急忙认错,这时候佛祖就开示了《金刚经》最重要的四句偈中的的第三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因此不少朋友和师兄都以此为据,大力的反对进庙拜佛,而且往往都还是对佛学有一定认知和了解的。

但是愿意信佛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同样很多,那么到底该不该拜佛呢?

红尘君这里先不给出答案,而是再简单的介绍一下释迦摩尼佛的真实一生,看完之后我想大家自己就能找到答案了。

其实关于佛祖生平的记载文献很多,我这里就只讲世尊的出身,苦修,悟道,传道这四个环节,并在最后说明拜佛的三重境界——拜神佛,拜老师,拜自己。

出身

佛祖的俗世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地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如今的尼泊尔南部,“释迦”其实是他的族姓,就类似我们国家古代的名人“夏禹”“商鞅”中的夏和商一样,并不是他本身的姓氏。

当时的古印度分为了四个种姓,具体的细节红尘君专门有一篇文章讲过,这里大家只要知道佛祖是属于第二级别的“刹帝利”,也就是掌管*治和*事的贵族就行了,有专家考证说他的生日是公元前年4月初8,这个是否真实我们也没法验证,因为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和我们不同,是曲线循环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时期。

佛祖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佛祖乃是从母亲“右肋而生”——这点《西游记》里面佛祖还亲口提到,当时被孔雀大明王菩萨吸到肚子里也是从这个部位脱离的,因此某种意义上也被视作孔雀明王的“孩子”,大鹏金翅鸟也就成了他的舅舅。

佛祖出生七天后母亲就去世了,是姨妈把他抚养长大的,他一出生就展示了“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还托天指地,以表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所以从小就展示了异象,过目不忘,力大无穷,文武双全,早早就被安排为了储君。

苦修

就在佛祖15岁的时候就有了慧眼,看到了这世间的许多痛苦,比如耕地中人在鞭打马牛,马牛很痛苦;而马牛痛苦的挣扎中又踩死踩伤了许多虫蚁,虫蚁也很痛苦,而作为牛马的主人的穷苦农民,他们日日辛苦劳动但却食不果腹,同样也很痛苦。

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众生皆苦。

所以佛祖看到这些也很痛苦,虽然他自己锦衣玉食,但对众生的痛苦如感同身受——就是所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顿时就生起了菩提心。

懂佛法的朋友们都知道,这“菩提心”正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一念菩提心起,马上就入了“菩萨道”。

这里红尘君要说明一下,菩提心和我们的怜悯心或者恻隐心不同,乃是甘愿牺牲自己来救助他人的心——比如就一个馒头他吃了你就要饿死,但你仍然毫不犹豫给他,而不是你有一千万,捐个一百块给穷人的那种。

所以这很难,非常难,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让他捐掉全部家产都做不到,更何况牺牲自己?

然后佛祖就想要寻找解除众生痛苦的办法,为了让他父亲同意,他只好娶了两房夫人并留下了一个孩子,然后才不告而别,到了很远的地方后才托人把他的珠宝,璎珞,宝剑,服饰等带回了家,表示自己不了生死,不成佛道绝不会去的绝心。

悟道

但是好事多磨,一开始后佛祖并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是用当时很流行的“苦行僧”的修行法门来进行修炼。

这种法门认为只要极致的压榨自己的身体,到了极限就能超越痛苦,然后就可以得道了,佛祖就走入了深山,日食一麻,打坐冥想,以求开悟。

但是这种法门无疑是误入歧途,经过一段时间的苦修,佛祖不仅没有开悟,反而因为太过辛苦而超过了身体的限制,有一天竟然饿的昏倒过去,生命垂危。

幸好一个牧羊女看到了他,就布施给他一些乳糜,终于让佛祖脱离了危险,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也让佛祖明白一味的苦修绝不是开悟之道,他等到体力恢复后就在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在旁边一颗菩提树下静坐,并发愿“不证菩提不离此树”,因此菩提树也被称为佛教的圣树。

又经过七天七夜(也有说法是一夜或者四十八天)后,在12月初8这一天,佛祖终于降服各种欲望而生的心魔,证六道,大彻大悟,修成正果,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腊八节,以腊八粥来纪念牧羊女的那碗乳糜。

传道

佛祖自己得道之后,马上就去了鹿野苑开始传道,这里红尘君多说一句,当时他离开宫殿的时候曾经有五位贵族的弟子跟随他一起修行,后来以为他入了魔道就愤然离去,最后看到佛祖得道这才又回来,而为首的这个就是前世曾经把佛祖节节肢解的歌利王,而佛祖当时就发愿说成佛后第一个度他。

金刚经中的歌利王是什么人?为何释迦佛都曾被他“节节肢解”?

然后佛祖就开始讲经,第一部是《华严经》,乃是入定中为各大菩萨所说的法门,然后随着他名气的变大,越来越多的弟子开始追随,比如十大弟子的舍利子,目犍连,摩诃迦叶以及他们自己的徒弟们,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人,也就是《金刚经》中常提到的“千二百五十”听讲的人。

此后佛祖又为这个僧团定下了“杀盗淫妄”等戒律,这也就是佛教的雏形,后来佛祖一直说法,直到八十涅槃。

红尘说

上面就是佛祖真实的生平介绍,篇幅有限,红尘只是简单叙说一下,但是大家应该已经感受到了佛祖的伟大,毕竟能够体察到众生的悲苦,然后放弃荣华富贵而苦修,并最终得道找到了超脱的法门。

所以释迦佛其实并不是神,而只是一位觉者,一位老师,一位大慈大悲大智大行大勇大愿集于一身的伟人。

我们拜佛其实也分为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把佛当做神来拜,还许下了种种愿望,这其实是比较浅的,对于佛并不了解。

第二重:把佛当做老师来拜,是发自内心的对佛尊敬和敬仰,感谢佛法的加持,这已经有相当修为了。

第三重:拜佛等于拜自己的内心,毕竟佛祖说过人人都有佛性,只是众生的佛心蒙尘而已,拜佛以表示自己修行和超脱樊笼的决心,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到了这个境界,拜不拜都是一样了,你自己就是佛,何必要拜?

最后为各位师兄推荐一本书,这套书有图有说明,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佛的朋友们了解佛学知识,积累福缘,清净心灵,有兴趣的亲们不妨买来一读哦,也就是一瓶酒或者一包烟的钱,但包你一定大有收获,远比喝酒抽烟更快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