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所理解的佛教宗教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的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591440.html

关于佛教的一点思考

图片载自网络

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时间总会将一切吞噬,存在,只有曾经,没有永远。胜利者不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而是点点滴滴流淌过的时间。能与时间相抗衡的,只有思想,因为思想是可以无限想象的,于是,人们要用思想来确立永恒。

的确,如果每一个死去的人真是归了尘土,那么,人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你死了以后的感觉和你未出生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你已经回忆不起来你曾经活过的任何一个细节。

另外,如果我们活着的人,面对的更多的是人生的痛苦与折磨,人生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

也许正因为如此,释迦牟尼以及其它的先哲们创立了宗教,宗教能把人领向一个幸福的彼岸,这个彼岸就是极乐世界或者是天堂,在那样一个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世界里,人们求得了永恒也回归了圆满。

图片载自网络

尽管,没有一个人从那个美好的地方回来过!

于是,白马寺萦绕的香火中传来了声声高昂的梵唱;洛阳那一个个清冷的夜晚多了一个孤灯下清廋的身影;法门寺地宫的佛骨成了千万人神圣的向往。

当你走进陕西扶风法门寺,走过那长长的由十位菩萨护持的大道,站在合十字庙宇前,不论你信不信佛,你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所以,你在菩萨面前便有了一种依附和归宿感。

图片载自网络

也许是宗教必须以现实做为根基,因为它要有信众的支撑,宗教思想自然契合了世俗理念。又或许宗教愿力的强大,世俗皈依了宗教原则,总之是,任何一种宗教都是教人行善劝人向善的,这与世俗的道德标准不谋而合。

佛教的理论是人若行善,就可以在来生有好报,如果行恶,就会堕入三恶道,乃至于永世不得超生。

基督教也有类似的理论,恶人要在最后的审判中接受硫磺火湖里炙烤的,有人迫于这样的压力,向善了。

实际上,佛教根本的理论要比这复杂得多,它说,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叫色界,另外,接近于这个色界的还有欲界和高于色界的无色界,称为三界,在这三界中,有六种生命形式存在,即,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牲,饿鬼。天界最高,饿鬼最低,中间从好到坏。

佛教人为,世界由地水火风组成,称为四大。佛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万物变化遵循着一个成驻坏灭的过程,一如一年有四季变化一般。

总之,佛教有一个朴素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他和现代科学心有灵犀,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当科学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发现神学家早已等在那儿了。

不过,佛教更关心人生苦乐,当年尼泊尔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正因为见到了人的生老病死等诸多苦难之后,离家修行,寻找解除众人苦难之法,终于悟道于菩提树下,开始传扬佛教之旅。

二千五百年过去了,我们无法想象当年释迦牟尼的想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佛教让人修行,回到最原始的那种状态,亦如道家所说的返璞归真,这是一种圆融和谐的状态,却很难以语言来表述。它让信徒悟,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放下”些什么呢?怎样放,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便产生了不同的佛教宗派,但万变不离其宗。

每一个宗派教人放下的都是执着,人执着于人的身体感受,即“色受想行识”,把它放下,达到“五蕴皆空”的境地。人执着于“名利情”,放下了,升格为博爱和慈悲。人执着于生死,放下了,舍去一身臭皮囊升到西方极乐世界。

放下的过程少不了布施,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此六法的加持!因为执着心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

佛教说的放下,就是要达到一个“空”字,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说空却不能全“空”,“空”是要看得空,而这个“看”却不能有意识去看,要自自然然的空掉,或者说,修行就是身前有一座高山,你要到山的那边去,却没有路。如果你连“空”的执念都没有就真空了,这个时候,你也就成了!

全世界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是信奉各种宗教的,存在就是真理,人的精神需求无限!宗教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精神上的问题,这是宗教的缘起!

图片载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