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有力证据云冈石窟的造 [复制链接]

1#
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多民族文化交融在云冈石窟造像服饰上的体现尤其明显。第6窟文殊问疾造像中维摩诘戴尖顶帽,穿左衽短袖。这种尖顶帽在云冈造像多见,可能是北方游牧民族男子常戴的浑脱帽。这类尖顶毡帽与第8窟三首八臂的摩醯首罗天左右侧头所戴帽子、第11窟上部莲花中三头四臂阿修罗左右侧头所戴帽子相似。

第八窟主室南壁双头莲旁供养人头戴鲜卑帽

汉族传统服装为右衽,交领如y形,右侧衣襟在下。而我国少数民族服装多穿左衽,即右压左,左侧衣襟在下。左右衽之区别,成为胡汉服饰文化的显著区别。北魏时期左衽、右衽服饰共存,胡汉杂糅,开放多元。维摩诘的左衽服饰特点正说明当时胡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昙曜五窟也有胡汉文化交融的印迹。第18至20窟主尊佛像凉州式偏袒右肩。“袒右肩”,明显是受印度文化影响,是佛教礼佛礼仪,也是《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金刚经·善现启请分第二》等佛教经典常见表述。

第十八窟主佛

第18窟正壁上方十尊比丘(十大弟子),相貌特征有异域色彩。。北魏与西域各国交往的过程中,西域服饰文化在云冈石窟造像中也留下了痕迹。

云冈石窟音乐窟(第十二窟)

第12窟前室明窗东壁树下禅定比丘僧衣围头,左侧菩提树上挂一钵囊。第7窟明窗西壁菩提树下,上下两层各有一坐禅比丘。上层比丘坐于平面高脚凳上,下层比丘坐于平面石头上。二比丘均圆脸丰满、长眼修眉,抿嘴含笑。坐禅比丘服饰分内外衣,内衣从左肩右斜,袒露左胸。外衣围头僧衣,从头而下全遮臂膊,左右基本对称于腰际打结带子外露,遮住双手,双腿盘坐被衣服遮蔽。

第七窟后室南壁上层西侧佛龛

围头僧衣应是西域服饰,今天新疆洛浦山普拉墓出土了毛布套头上衣,汉晋时塔里木地区有套头上衣。比丘右侧菩提树一枝叶上悬挂长颈、圆腹饰花纹皮囊,最下面放置一扁圆形腹、长颈圆口瓶。这种圆形皮囊在新疆考古文物中也常见。云冈飞天凌空飞翔之态,其想象力来源很可能受秦汉以来道教羽人引导升仙思想,南北朝墓羽人的灵动变化以及丝路文化等影响。

第二十窟西壁飞天

在丝路各地,古希腊有展翅凌空的提洛岛胜利女神,古代西亚的阿苏尔城遗址门前有带翅的人面公牛护卫。中外艺术不约而同地对凌空飞翔充满美好想象。云冈石窟早期佛像服饰多为印度式的通肩式和袒右肩式,到中期佛像出现汉族形式的褒衣博带。褒衣博带服饰也是魏晋时期玄学之风在北魏造像服饰上的遗绪。云冈石窟很多造像服饰有轻薄贴身的特点,采用浅浮雕,与古代印度等地服饰承袭有关,当然在技法上也受印度笈多造像影响。中亚高鼻深目、须发卷曲的胡人形象在云冈石窟也有表现。

第九窟

围绕第6窟中心塔柱四周的主佛龛,在众多供养人和护法神中出现胡汉杂处人物造像。”云冈异域胡人形象如第16窟明窗西侧地神,第10窟前室北壁明窗顶部逆发形飞天,第9窟前室北壁明窗两侧五层方塔的塔层间有逆发形舞者。这些胡人形象大多为云冈石窟早期、中期造像,晚期少见。第20窟露天大佛造像的波浪状小胡须显然有胡人风格。

第六窟内造像

当然,云冈佛像的胡须也可能与东晋以来流行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三记载的“佛髭”“如来髭”的佛像容貌承袭有关。佛像发式上有磨光式、水波纹和螺发样式。云冈石窟第9窟佛像的螺发造型显然是源于印度。波纹式肉髻发式如第16窟主像有犍陀罗风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