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信各位佛学者,对于上面这段话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因为上面这首佛偈,乃是禅宗之祖六祖慧能所作。
而六祖慧能以此佛偈,力压高僧神秀,最终得到了五祖弘忍的认可,传授衣钵。
六祖慧能,乃是我国南派禅宗的创始人。他认为学佛最高境界,乃是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
只有抛开最原始的单纯自悟,并且不假于外物。随后心寸唯一,化繁为简就能成就无上佛陀果位。
然而这样高深的佛学理论,一般在我们看来绝对是知识渊博,佛学深厚的高僧才能说出来。殊不知当初六祖慧能作此佛偈的时候,还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文盲”。
而六祖慧能作为佛家禅宗祖师,是如何从一个不识字的白丁,成为后来的佛门领袖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见性成佛!六祖慧能一字不识,却以心得法成就佛陀果位!
求佛五祖弘忍大师
我们学佛者都知道,对于高深的佛法其中蕴含的道理徐慈悲之心,想要自己明悟简直是难于登天。除非有一位名师为引导,或者说自己苦修数十载。
然而有的人,却天生对于佛法有着难以明说的慧根。他们对于佛学中蕴含的精妙之理,往往是瞬间顿悟。而这六祖慧能,就是属于天生对于佛学有慧根的人。
因为六祖慧能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四年,根本就不知道佛法,甚至于连佛门都不知道为何物。然而后来慧能一日千里,也正是来源于毫无我见之心。
六祖慧能出生清寒,他的父亲早早去世只留下孤儿寡母两个人。因此六祖慧能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断文识字了。
等六祖慧能稍微大一点之后,就担负起养家的责任。他成为了一名砍柴人,天天在山上砍柴卖柴维持生计。
好不容易,随着时光的流转,他慢慢地长大,但是家里的重担也同时落在他一个人身上。然而六祖慧能注定不会如此一辈子,因为一段金刚经他彻地改变了一生。
有一天六祖慧能回家,发现门口有位僧人化缘。而他为了报答一饭之恩,因此默念金刚经作为答谢。而正是这位僧侣的金刚经,唤醒了六祖慧能心中的慧根。
他开始对佛法经文,产生了无比浓烈的好奇心。由此他打算找到一位得道高僧,拜师学习佛法。
后来,他听闻北方五祖弘忍大师具有大佛法。因此安顿好母亲,从广西一路向北来到湖北黄梅。
当六祖慧能到达之时,正好遇到五祖弘忍给众弟子讲经。而他也发现了,在大殿之外有个年轻人听得如痴如醉。弘忍大师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慧能千里而来只为拜自己为师。
慧能这份虔诚和毅力,的确是感动了自己。但是佛祖有云,“道不可轻传”。因此弘忍大师,想要测试慧能是否有佛性。然而慧能的回答,让弘忍大师惊叹不已。
五祖弘忍问:“居士从何处来,欲求何物?”
慧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人,唯求做佛!”
弘忍又说:“你是岭南人,又是葛獠,如何能够做佛?”
慧能立即回答说:“人有南北,佛性哪里会有南北?和尚佛性与葛獠佛性无别;和尚能做佛,弟子当然也能做佛。”
弘忍大师同意了慧能拜师的请求,只是他从来没有学习过佛法,因此先让他入后面做一些打杂的工作,测试他的诚心、培养他的心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拜师五祖弘忍大师之后,在后面打杂八个月任劳任怨。而他的勤劳与慧根,也到了弘忍大师的认可。
然而这个时候弘忍大师已经年老,因此他打算将自己的衣钵传承下去。为了选出合适的继承人,五祖弘忍大师让所有的弟子都做一首佛偈。
而弘忍大师的徒弟中,以神秀法师最为得其真传。因此神秀法师不假思索,便出一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一写完,众人全都拜服。这佛偈之中,不仅蕴含神秀半生所学,更是将佛修心之重表露无遗。因此众人都以为,神秀必然会是将来的禅宗六祖。
神秀大师
然而此刻在人群之外的慧能听到后,却是连连摇头。由于他不会写字,因此先来一个先生帮他写出自己心中的佛偈,而这便是我们后来看到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文化作为哲学思辨,它所追求的“无”就是哲学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无形的,是一切不变的本质,而“菩提树、明镜台”是形而下学的对应物,它俩是变动不居的,因此也是“虚妄”之物。
所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指对形而上学境界的贯通——亦即通俗上说的“开悟了”。
也因此五祖弘忍心中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慧能。然而当时周围神秀势力太大,慧能只是一个没剃度的俗家和尚。因此弘忍大师指得使眼色,让慧能晚上来禅房找自己。
得传我佛衣钵
慧能于半夜之时,来到了五祖弘忍大师的禅房。随后弘忍大师为其讲解,《金刚经》奥义。
当弘忍大师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慧能大彻大悟。他明白了世间万物,都有其本心本性。而后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并且想要带他过江。
而此刻慧能已经明悟,他说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这番话再次让弘忍大师觉得,六祖慧能就是菩萨转世,传他衣钵绝对没有错。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才知道,弘忍大师将衣钵传给了没剃度的慧能。其中慧明为神秀不平,因此骑马追上六祖慧能想要拿回木棉袈裟和紫金钵盂。
对于慧明的来到,六祖慧能并不担心。而是主动将衣钵给他,然而慧明佛法修为未到,竟然拿不起衣钵。此刻六祖慧能说到:“传衣虽代表了传法,但有衣并不代表有法。”
随后六祖慧能给惠明说法,惠明大彻大悟。后来六祖慧能回到故乡,深研佛法十多年,直到神秀死去才出山。
弘扬佛法成就佛陀果位
后来六祖慧能在故乡讲经,一共三十多年。也是六祖慧能,将佛门高深奥义的佛法变得通俗。让今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去参悟佛法。
后来六祖慧能以原始禅宗为根本,用其大智慧提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无法即法,于者不得。顿悟心法,见性成佛”。而他的弟子们,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久远的南宗禅。而六祖慧能,被称为是我国禅宗的创始人。
而六祖慧能为了更好地让普通人理解佛法,还留下一部《六祖坛经》。正是六祖慧能这样的得道者,他通过自己的顿悟,不仅真正地领悟了佛法,而且还把自己的修行经历和方式流传了下来。
因此直至今日,他还被人们所称颂,成为了著名的禅宗六祖。
附: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迷即渐契,悟人顿修。
迷来经累劫,悟则须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