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秦淑一
来自网络
人生如禅,
禅中有心境,诗中有人生,
让我们细细体味……
1、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修行偈颂》
神秀大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来自网络
近来,“禅”字多散见于各大小媒体端。初一看:禅,佛也!细品之,则不然。我辈依照传统狭义的认知则以为禅、佛同义,禅即佛、佛即禅矣,乃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每每提及禅,自然使人联想到钟罄和鸣、禅房花木。故,禅者,是为佛也。
推敲禅家本意,禅是不能讲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层次不同的。问题是当下比较浮躁,不少人感到空虚、焦虑。于是,禅学乃引起大家注意。
就当下而言,除正宗的蒲团打坐、闭目诵经之佛禅子弟外,广义上具各种喜好者亦将自己归于禅类。
例如:擅长铺笺研墨、提笔运字、遣词造句、龙飞凤舞者自释为禅;焚一炉香、抚一张琴、细听行云流水者亦自称为禅;沏一壶茶、品茗静思者还是禅…
历经如此这般地一顿延展,为今,禅,究竟为何?洒家也是一脸朦胧,不知所云矣。
问世间禅为何物?
却道是见仁见智。。。
来自网络
云云众生在世,各人心中自有禅。人在世,禅在心,佛为修行的一种,我心有禅意,万般皆自然……万宗归一经:净,大概是日下禅的扩展吧,不必拘泥?……
拙见
诗意,禅意,了然于心;何为禅?禅:是一门哲学、宗教,也是一份生活态度、心境;人生如禅,禅中有心境,诗中有人生,禅意滋生,静洗风尘!
老话说得好:“吃亏者长在,能忍者自安。”所谓忍,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一种大度;退,不是怕而退,而是谦让宽容。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一个善良宽容的人,拥有着最高级的情商。这样的人,才能品味岁月静好,才能安享风轻云淡。
来自网络
雪小禅说:
“像对待春天一样,有一颗禅意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慢慢修炼成一枝花。”
读一首禅诗,也或读一首诗文,悟一种境界。
在纷繁的生活中慰藉心灵的疲惫,在喧嚣的尘世里享受内心的宁静。
禅意滋生,静洗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