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中药 https://m.39.net/pf/a_4633653.html孟老头是一个俗的不能再俗了的,扔在大街上没人看一眼的俗人。俗人也向往着禅,向往着禅心。他不知道禅为何物,禅心为何物吗?不过,没关系,照着葫芦画个瓢,心既向往,就常常去“勤拂拭”。
孟老头的家有一个前院,前院中有一个鱼池,鱼池上有一个草亭。孟老头坐在空空的草亭里,闭目静思。亭外飘着细细雨丝,像把天地联在了一起。不时,细雨在亭顶的干草上凝聚成珠,滚落下来,砸在水池里张开的荷花叶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啪,啪......”,并不急的点滴声,很有节奏地在孟老头的脑袋里敲着,像从很远的地方敲过来。这是禅吗?是禅境吗?孟老头似乎像是在听禅和参禅。
孟老头听着有节奏的雨滴声,是听禅了吗?闭目静虑,虑于空灵,心着着无,是否在参禅了呢?参到禅了吗?顿悟了吗?悟了什么?孟老头不知道。
何必知道,何需知道,知道了,就不是“禅”了。不着文字,不落实处才是“禅”,才是我们寻找的,或者不经意间觉悟的“禅心”。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个落魄书生,科考落第后搭一艘船回家。船至苏州寒山寺外,该书生夜半醒来,正辗转反侧,满肚愁肠,忽然空中传来寒山寺里敲响的清亮的钟声,他顿觉心头一震,神清气爽,张嘴吟出了千古名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的钟声在向这个落魄书生说禅,这个落魄书生也听到了禅,参到了禅,进入了禅,写出了禅意。
我们中国人无论信不信佛,都喜欢禅,喜欢悟禅参禅,喜欢禅心禅意禅境。中国人把“禅”理解为“静”,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简称,它的意思就是“静虑”,静虑是一种悟,在寂静中思悟。
思悟什么呢?
我们在禅境中思悟着禅意,在禅意里思悟着禅心。禅心让我们趋向空灵,我们静静地去“悟”的空灵。
中国禅宗的祖师爷六世主惠能就用禅心悟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大师悟出了空灵,又在空灵中悟出了“本来无”,就是说人在心性之源就“本来无”。就是说,只要普罗大众中的我们参禅悟道而悟出了“无”,那我们的心性里就是“无”了。无尘埃,无愁肠,无俗事,我们的心性就处于“空灵”中。“空”而“灵”,“灵”而“无”,“无”既“禅”,“禅”入“心”,我们得到了一颗“禅心”。
禅语云:清池皓月照禅心。
禅心就是如清清的池水、皓皓的明月,它是一颗空灵安静的心,或者说,人在入禅时,怀了一颗空灵安静的心。以禅心看世界,天上的浮云,地上的花草,路边的行者,手中的清茶,皆是空灵安静的。反之,如果看天上的浮云,地上的花草,路边的行者,手中的清茶都是空灵安静,就是入了禅心。
“禅心”是不落实处的悟,是“顿悟”。就是说在某一刻,我们悟到了禅心而具有了佛心。
我们是人世间里的平常人,走着人间忙忙碌碌的路,走的快也罢,慢也罢,都怀一颗“争”于世的心,“挤”在一条熙熙攘攘的路上。我们有时很累,想找个地方歇一歇;我们有时感觉自己装的太满了,想清理一下,让自己空灵;我们常常会感到我们心里的“世俗”太重了,想卸下一些而让自己轻灵。于是,我们找到了“禅“,我们想安安静静地去悟我们的“禅心”。
这很功利。我们惭愧,我们普罗大众本来就是世间的功利之人,只是想在“禅”上休息和修养一下我们这颗功利的心。
佛怎么说?
佛说“佛光普照”。既照有“般若”智慧的高人,也照红尘中功利的有缘人。于是就给了我们“禅”。让我们去参禅、悟禅。当我们在参禅悟禅的那个时间里,我们便把自己寂静了,空灵了,把外缘(外在事物)摒弃了,不思维俗界里的事,使心无外念,返回于自身的心性本原,此既“入禅”。在禅的境界中参禅悟禅,如果参到悟出了“禅”,则心就入佛了,心中有佛了,就可以是佛了,当然是在参到“禅”的那一刻是佛了,顿悟顿是。
那么,以后呢?以后我们返回俗间,做我们人世间庸庸碌碌的事,当然佛就离开了我们。我们需要常常、时时去追随禅,在禅境里继续参禅悟道。
禅宗里还有一个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是从“有”上立证,这个证是内心的证,人在觉悟悟到禅之后,内心能亮如明镜。但普罗大众们行走于滚滚红尘中,尘埃无处不在,要使我们心性向禅,就要“时时勤拂拭”我们的心,时时去参去悟去修我们的“禅”,从而使我们觉悟了“禅心”。
关于禅,星云大师这样告诉我们:“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自然同在。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用慧眼来看,大地万物皆是禅机,未悟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禅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前后的山水的内容不同了,悟禅后的山水景物与我同在,和我一体,物我合一,相入无碍。”
有一首禅歌叫《云水禅心》里面有一句歌词:清风伴月移,禅茶飘香兮,六合涛声动地摇,我心似菩提。
钱塘潮如万马奔腾,在人的禅心上也只是清风浮云移月尔,因为“我心似菩提”。
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出了“空无”,宇宙间一切皆源于“空无”,也归于“空无”。中国禅宗的事实创建人惠能则悟出“菩提本无树”。所以,如果“我心似菩提”,菩提无树,我心何在呢?我心寄于云水之间,空灵之处,此既“禅心”。
“禅心”于云水之间,看不见,摸不着,不著文字,不落实处,在这里,我们可避尘琐,释放俗气,解套生命,在云水间的禅境里自由呼吸,空灵灵魂。
唐朝诗人王维写过一首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禅诗: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一水一心法,
一石一禅心。
所以,清风起处,花木也禅,禅心已在;禅心在时,花木皆禅,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