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到达了神秘的佛教圣地——蓝毗尼。漫步在陌生的旅途中,眼前的场景,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年代。
尼泊尔是佛陀的故乡,很多学佛修行的人,都非常想去尼泊尔,瞻仰一下佛陀的遗址。有一年我有一个比较长的假期,因此就突发奇想想去尼泊尔看看。当时我找了个导游,导游叫“佛生”(他的中文名字,他在中国上过学),是一个年轻的留着胡子的男人,他的中文比较流利,在加德满都玩了几天之后,我让佛生带着我去瞻仰一下佛陀的遗址。他答应了我,于是开着车带着我。从加德满都出发,开了大概七个小时,终于到达了著名的世界遗产佛陀遗址蓝毗尼。在公元前62年,习达多乔达摩,也就是佛陀,诞生在蓝毗尼的一座著名的花园里。这个花园后来又被印度的阿育王建成了纪念中心。一直以来都成为佛教徒的朝圣地。我们到达蓝毗尼的时候,发现这遗址其实就是一座公园。门口地下全都是红色的地板砖。和尼泊尔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这里显得非常干净。我们走进去看到里面有很宽阔的草坪,还有一座白色的建筑物。然后在草坪里面有一些红砖的遗迹。佛生向我介绍这些遗迹,原来是什么建筑,有些什么历史?这些红砖基本上都是佛塔和庙宇的废墟,大概都是20世纪后陆续被西方的学者挖掘清理出来的。我们大概瞻仰了一下,就看到一棵很大的娑罗树。“娑罗树”译为“无忧树”。据说佛陀正是在这一棵无忧树下降生,在两棵无忧树下入灭,佛陀无忧的一生所作,是为了让一切的众生皆能无忧。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棵无忧树。树下坐着大概有七八个僧侣,他们的样子十分虔诚,也十分放松,他们用一些蓝色的布垫在菩提树下的石台阶上,然后盘腿坐在上面,正在看经书,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佛陀和弟子们坐在菩提树下的情景,可能当年也是如此的一个场景吧。树正对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圣水池。池里的水还算清净清洁。我对着无忧树,心里忍不住想要朝拜,于是我就跪下来,向树拜了三拜。这时候树下面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僧人。正在向我打招呼说话。我问佛生他跟我说什么?佛生说:他问你是不是从中国来的?我便走过去和这位僧人说,是的,我从中国来瞻仰佛陀的遗迹。于是佛生就帮我们翻译。僧人说:我听说在中国,佛陀的教法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说:确实是如此,佛陀的教法在中国结合了我们的文化,形成了一套适合我们修行的方法。因此在历史上,我们中国也出现了很多很多的修行得道的人。我问他:作为在佛陀出生地的人,是否修行的时候,心灵更加有力量,有加持。他笑笑说:要说心灵的力量,应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我从来不迷信佛陀,我坐在这颗树下,是因为它的树荫很大,坐在这避免了被太阳暴晒。要说加持,当然我相信有,然而我轻易不去求加持,你要知道,佛陀最希望的,是你也像他一样去理解生命,而非在哪里等他加持。皈依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他理解生命的方式。我一听这话,十分认同,我说:您说的非常好,可是,您是如何能够做到即使面对佛陀的威名,身在他曾经在的地方,也不为所动呢?他说:我并非不为所动,我的内心可能比很多人都尊敬佛陀,都信仰佛陀,可是我深刻的知道,这份尊敬和信仰,并不是围绕这个名号和形象不断的祈求和索求什么,而是真实的去感悟,佛陀这个名字内在的意义。在梵文里,佛陀就是觉悟者的意思。他告诉我们,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觉悟者。这个觉悟,是对生命真相的觉悟,这个觉悟,其实就是需要我们极致理智的对待一切。当我们总是认为,要获得一些什么,要索取什么,我们实际上是在希望得到幸运,得到比别人更好更多的收益。虽然这在俗世社会里显得很正常,可是在心灵领域,并非值得提倡的事情,你要知道,索取的习惯,让我们不知不觉,就被自心的贪婪牵着鼻子走了。直到我们迷失了自我,才发现,我们以为自己是在追求带着光芒的佛性成就,实际上不过是自我在贪求一点满足。生命实际上不需要填补什么才能圆满,反之,生命需要卸下多余的加载,才能显现圆满。我问道:我们中国的一位圣人老子也曾经说:为道日损,意思是修行不是要增加什么获得什么,而是要放下,简约。您认同这一观点吗?他说:是的,你们的文化和佛陀的殊途同归。简约,是因为我们作为一种长久历史的生命,本来就是简约的。我们本来就是纯粹的生命,本来就是那么完美的生命,只不过我们在长久的时间里,变得复杂和繁琐,我们的生理体系和心理体系,都变得史无前例的繁琐。我们拥有极其庞杂和敏锐的心理意识功能,因此我们一时之间无法简约。我们无法理解为何索取和得到不是心灵的最佳方式。但是,只要你尝试到,心灵卸下多余负担的畅快和轻松,你就会对这个观点确信不疑。当你想办法把你内心的那些重重负担,压力,烦恼和焦虑全部卸下来,哪怕是卸下一点十分之一,你也能感受到,心灵如飞羽般的轻灵之态。轻灵,正是因为简约简化,化繁为简的极致,能给心沐浴,而当你洗尽铅华的时候,会发现,拥有一颗轻灵丝滑的心,你才能不惧怕这个世界上任何的事情,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沾染上你的心,拖累你的心。当你的心轻灵的时候,你的身体也会跟着轻灵。你的世界也会跟着轻灵无比。这正是佛陀希望我们体验的妙处。我说:你说的很对啊,让我明白了,心的轻灵,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生命品质。他说:是的,佛陀一生教导我们无数的智慧,都指向了我们的生命品质,生命如果有品质而言,那么,它一定不会是金钱权利名色,也一定不会是烦恼执着和忧愁挂虑,所谓品质,应该是具有勇气、具有善良、具有力量、具有纯净,具有感染力和同化力。因此,我所理解的内心平静,并非是一片死寂。一片死寂是一潭死水,什么波浪都没有,也起不了。你看看那些山里的瀑布和溪流,你看看大海,这都是内心平静的生命品质里显现出来的神奇。那才是生命,不是坐在那里一潭死水才是。可,我们要知道,奔流的海,飞泻而下的瀑布,潺潺不息的溪水,它们的本质,恰恰就是这个宁静。于是,我们不必要去没有人打扰的地方封闭自己一辈子,我们可以尽量的放开自己,任由生命内在的旋律响起,任由生命本来的力量奔涌。只要你抓住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必须一直都守护着你内心的那个宁静。用你那个宁静,去契应你的一切。这个一切,包括了波涛汹涌的海,和潺潺不息的溪。因此,正确按照佛陀所教导修习的人,不会失去人生的乐趣,也不会丢弃自己本来的特点,他们不会变成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模板。你看佛陀的弟子们就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特性,有的活泼开放,有的静默沉着,有的忠厚朴实,有的轻灵智慧。我们在佛陀的教育过程中,从未见过他要求谁必须改变自己的秉性,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丢弃自己的财富地位,等等这些强制性的要求。他总是教导他们,去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一切。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让自己那颗扭捏的心,舒展开,不是向外求什么,而是反过来,向内拥抱和理解生命本身。因此,我们知道,灵性,或者说心灵的扬升,关键在于你对待事情发生的心态,和你参与事情的心态,是否有了自觉自动简约简化的力量。说到这里,这位僧人开始吟唱一首歌来。那歌这样唱道:我们在圣者的无忧树下静默,对面的湖水映照树影。一切清楚而明朗的显现,鸟的飞翔、蝴蝶的飞舞,人在走过、云在飘过,和树影的抖动婆娑都在湖镜里一掠而过这天和地啊,一切的生灵啊,似乎从没有动过,也从没有静过,什么是无忧啊我尊敬的圣者?我不再提出这样的问题只是在这里静静地安坐!他的歌声用尼泊尔的语言和曲调唱出来,十分悠长有韵,我听佛生翻译后,更加神往。伫立在蓝毗尼,我明白了一种沉淀的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脚步中,去探索真正的自己。(本文为故事,请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