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https://cm.39.net/bjzkhbzy/240623/i7po60g.html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蓝毗尼花园的娑罗双树下。为使人性得到升华,人生得到解脱,佛陀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佛陀的双脚行走在古印度广阔的天地间,为后人留下了无价的真理之宝。
走进佛的国度寻找佛教的源头,感受佛陀的呼吸与思想,成为全球佛教徒毕生的愿望与追求。明天是释迦牟尼出家日,让觉悟号带您踏上这条伟大而神秘的寻源之路吧。
01
佛陀足迹的起点——圣洁的蓝毗尼
公元7世纪时,我国玄奘法师曾到过蓝毗尼。根据他的记载,他曾经看到在他之前八百多年阿育王(Asoka)在那里建立的石柱,标志着佛陀诞生之处,但当时石柱已被雷击破,柱头倒在地下,已经是衰落的情景了。
阿育王柱
蓝毗尼位于尼泊尔中间位置的最南端,距离尼泊尔重要边境城市白尔瓦约21公里,离尼印边境最近处仅7、8公里。
蓝毗尼园,佛陀诞生的地方
蓝毗尼在尼泊尔特莱平原上,属恒河平原的一部分,海拔30—70米。这里属热带气候,最高气温可达47摄氏度,6至9月为雨季。蓝毗尼在古代属于北印度,相传为古印度拘利国天臂城主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花园。蓝毗尼园位于古印度拘利国与迦毗罗卫国之间。
根据佛传记载,公元前年(佛陀诞生年代诸说之一),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善觉王之女)从迦毗罗卫国王宫出发(约在蓝毗尼以西27公里处),回娘家(约在蓝毗尼东北80公里处,在今尼泊尔布多尔市东)生产。途经蓝毗尼花园时,摩耶夫人下车沐浴。当她上岸后用右手攀住一棵无忧树的树枝略作休息时,悉达多太子降生了。
佛教徒们移栽的无忧树已经在蓝毗尼园长成参天大树
公元前年,也就是佛陀涅槃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与其戒师优婆掘多等来蓝毗尼巡拜佛迹,并于公元前年建石柱纪念。石柱上刻有阿育王的敕文,内容是:“天爱喜见王(即阿育王)于灌顶即位的第20年,亲自来蓝毗尼恭敬礼拜。”证实此处为佛陀诞生之地后,敕令于此雕凿竖立巨大石柱,并用石栏围护。
阿育王柱上有用古印度北部方言普拉克利语刻有的铭文:天佑慈祥王于登位二十年亲自来此朝拜,因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
公元年,中国高僧玄奘法师来到蓝毗尼圣地。他当时在蓝毗尼见过无忧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更重要的是他还见过阿育王石柱以及石柱上所刻文字,只是石柱的顶部断了一部分。《大唐西域记》第六卷记载道:“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清澄皎镜,杂华弥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
02
佛陀落发处
踏上追求真理的道路
《方广大庄严经》中记载:太子出北门,遇到天人所化的比丘,便下车作礼问出家利益。比丘答言:“我见在家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皆是败坏不安之法,故舍亲族处于空闲,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习无漏圣道,行于正法调伏诸根,起大慈悲能施无畏,心行平等护念众生,不染世间永得解脱,是故名为出家之法。”太子闻后欣喜,赞言:“善哉!天、人之中唯此为上,我当决定修学此道。”
据说这里就是佛当年落发为沙门的地方
佛陀出家前,在宫廷享受着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却发现和宫中完全不同的世间百态。他看到人们因衰老而形容枯槁,步履蹒跚;看到人们因患病而备受折磨,奄奄一息;看到人们因亲人死亡而阴阳两隔,悲痛欲绝。不仅如此,他还看到有情为生存互相残杀、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
他看到农夫在烈日下辛苦劳作,挥汗如雨;看到老牛在田地间埋头耕作,遭受鞭打;看到虫儿被犁铧翻起,顷刻殒命。仅仅为了得到谋生的食粮,就有多少生命在忍受痛苦,甚至丧生。这一切,让生性仁慈的王子哀痛不已,并深切体会到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幻。
佛陀当年落发处遗址
正当他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时,遇到一位出家沙门。从他的身上,佛陀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所在,看到了息灭痛苦、超越生死的希望所在——那就是修行,就是解脱。
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下,佛陀选择了出家。这是对他以往生活的彻底告别,他放弃了王位,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世人梦寐以求的奢华享受,甚至将随身衣物让车夫带回,剃除须发,托钵游行,开始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
在此地出土的石板上还可见佛足的精美雕刻
佛陀为使人性得到升华,人生得到解脱,从这里踏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因此这个地方在佛教弟子们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不是佛陀当年的出家,就没有佛教,也就没有解脱生死和烦恼的智慧,这里古老的墙砖见证着佛陀时代的岁月。
古老的墙砖见证着佛陀时代的岁月
03
佛陀回乡
发生在“拘律树林”的故事
经过6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佛陀最终在菩提树下完成了觉悟。他的父亲净饭王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一喜讯——这是太子离开王宫后,给故乡带来的最初安慰。之后,佛陀传法的消息不断传回故乡,从国王到百姓,无不期盼着他早日归来。
阔别十几年的太子终于要回来了,王宫上下兴奋不已,举国百姓纷纷奔走相告。
拘律树林,位于迦毗罗卫城南
佛陀带着比丘们来到迦毗罗卫国境内,沿途受到热烈欢迎。快到都城时,佛陀在城南郊的尼拘律树林中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佛陀和比丘们来到城里,没有选择直接去王宫,而是像平时一样,挨家挨户沿街乞食。
他们到达的消息,很快便传到宫中。佛陀的父亲净饭王立刻起驾,亲自带着文武大臣浩浩荡荡地前往迎接。国王华丽的车队和佛陀素朴的队伍在迦毗罗卫城的大街上相遇了,净饭王迫不及待地从车上下来,激动地奔向佛陀,佛陀则平静温和地迎向父王。
净饭王脱口而出:“悉达多啊!你难道不想我吗?我和你的母后,还有耶输陀罗,都在日夜盼望你回来!”
佛陀回答:“父王!我也一直想念着你们!”
“悉达多,你为什么不直接来宫里用餐?你母后早已准备好丰盛的菜肴为你们接风洗尘。身为太子,在自己的家乡沿街乞讨,这让我很难堪!”
佛陀则说道:“父王,请不要介怀,我是按照先祖的传统行事,不是有意冒犯父王。”
“我们释迦族何曾有过乞讨的传统?”净饭王问。
“父王,我遵循的是自古以来沙门的生活传统。平等次第乞食,是比丘们降伏自己傲慢心理的珍贵修行,也是把供养沙门的机会平等施予每个人,不论富贵还是贫穷。这是比丘的生存之道,对自己和供养食物的人都有非常的利益。”
佛陀的解释,终于让心情失落的净饭王心开意解。
这是位于拘律树林的一座孤独的塔楼,据说是罗睺罗修行的地方
佛陀搀扶着父王走向王宫。一路上,年老体迈的净饭王耐心劝说佛陀留下来接管国家,表示他愿意马上将王位传给佛陀。佛陀柔和而坚定地告诉父王,已经觉悟的佛陀当以传播真理为本分,帮助众生脱离老病死的束缚才是自己的责任。
为了支持佛陀的弘法事业,净饭王号召所有释迦族人,每家送出一人出家修行。很快就有多位释迦族的青年成为比丘,并有6位佛陀的王族兄弟加入僧团。净饭王在尼拘律树林为佛陀建造了漂亮的寺院,这就是著名的尼拘律园。每次佛陀回到故乡,都会在尼拘律园居住和弘法。
这是佛陀的姨母拘律树林精舍的修行处。在这里,佛陀的姨母给佛陀供养了金缕袈裟
对于佛陀来说,一方面,所有的众生都是他的眷属,有众生的地方就是佛陀的家乡,他平等慈爱一切众生,没有丝毫分别之心;另一方面,佛陀对于养育自己的家乡父老,始终有着深沉的眷恋,他不但以最独特的方式回馈了家乡亲人,奉献给他们无价的真理之宝,而且终其一生,都牵挂着故国的安危。
拘律树林的红砖上刻着佛陀时代的痕迹
今日的拘律树林只有被红砖覆盖的遗址,在这些写满历史的墙壁上,我们还可以找到佛陀时代的痕迹。
图片来源
十愿百科
摄影
重影、丹珍旺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