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祁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http://pf.39.net/bdfyy/xwdt/

现实中哪里有《天道》电视剧中五台山论道的高僧?

佛在心中座,酒肉穿肠过,与其寻找虚无缥缈,不如落在实处,自己修行自己,因缘果,我们搭配哪个份上,对话在所难免,执着于高僧的相和着佛相没有什么区别。

禅宗不主张立文字,也害怕入文字相。自己就是高僧,只不过我们对自己视而不见,不修行自己而已。就这么简单。

遇见最好的自己,遇到强大的人,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把自己变强大,因为磁场也好,缘分也好,越强大遇到的缘分就越深,不信可以试一试,自己能力大小,吸金能力的大小,一定和女友的颜值成正比。

吸金能力越强,女友的颜值越高,不信问思聪、问老梁,问樊登、问道!

我们距离智慧的距离一步之遥,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别人的道上面,兔子头上找角,哪里都不对,因为做自己求道,求自己的魔,求自己的道,别人的道再好也是别人的。

像智玄大师一样的高僧,有很多,古今中外,数不胜数。即便是现在,延参法师、释门首座、等等,高人之所以高,是修行的境界高,和人距离远,真要去偏僻一点的寺庙,真能遇到高人。

记得有的寺庙根本不要功德钱、香火钱,也不会强制买香买烛,山东有座寺庙,自己种菜、自己种麦,吃喝用度都自给自足,因为日常管理不需要什么钱,所以运营方式和大家观念中的寺庙还不一样。

男人单身久了会降低标准,女人单身久了会提高标准。

通俗意义上来讲,人喜欢借高枝炫耀自己,同样成为高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高人在一起,狐假虎威,假传圣旨。大部分人抗拒不了这种心理、欲望、现实和依赖。

什么是高人,什么是神话,我们不止一次的寻找,最后一无所有,就像成吉思汗问丘处机,有没有长生不老之术,丘处机告诉大汗,没有长生不老药,只有养生之法。

大多数人想着去终南山修道,昆仑山朝圣,泰山封禅,甚至是其他钟灵毓秀的场中修行,未必,红尘天幕,天幕红尘。

王德峰讲,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不知道孤独,因为知道的是寂寞和孤单,想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孤独,去尝试入红尘,在红尘中修炼,在修炼中进步。

高僧也是人,高僧也有朋友,也有自己在乎的人,就像庄子再逍遥也有好友惠施,苏轼再烟雨任平生,也有老和尚故交,马克思再穷,俄格斯每月都会接济他。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两个知己,也有相互参照的人,对于丁元英来说,有好友韩楚风,亦师亦友,有红颜知己芮小丹,有圈子和人脉,珍妮和郑建时,还有陌生人社交的智玄大师。

修行未必在深山,红尘亦是大道场,高僧大德,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站在楼上的人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看我,明月装饰了别人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大师在流浪,高手在民间,类似智玄大师一样的存在,不是没有,而是很多,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遇不到、因为我们没有平等对话的自信和实力。

丁元英拜访智玄大师,那么拜访智玄大师就有门槛,丁元英拿着钱去敲门,因为佛是金佛,道是贫道,本着伸手不大笑脸人,先礼后兵的原则,确实没有踩到门槛。

儒释道文化也是一样,踩到门槛,入门,出门,丁元英说自己和佛的缘分到门槛就尽了,不进不出,智玄说,进则净土,退则凡尘,虽一步之遥,但难如登天。

其实谈经论道也讲缘分,讲修行,智玄大师也不是闲着没事干,随便找个人胡谝传,事实上,丁元英的那封,《写给智玄大师的一封信》抛砖引玉,才让智玄大师,觉得有意思,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修行和觉悟智慧的人。

可想而知,同类项可以合并,不是同类项如何合并。智玄大师和丁元英对于佛法理解有一个相互印照的关系。就像泓仁、神秀和慧能以及慧明之间的故事。

心是菩提树,常常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菩提本无物,灵境本无台,何处染尘埃。

世俗、尘世,是一个灰蒙蒙的世界,人的心,心本自净,心本清净,性命双修,心性一体,明心见性,本自清净。

那么不管智玄段位多高,丁元英如何修行,就谈经论道而言,不分伯仲,就修行方式求同存异,没有什么大不了。

丁元英也不是为了谤佛而谤佛,丁元英也学习佛,但是他不着相,他修心养性,丁元英不说一个不字,仅在相同立场下对话,不管丁元英其五台山给谁求心安,去干什么!说明一个问题,丁元英杀富济贫中的一个缺,他曾说品行、品性,不能修修补补,只能从烂处慢慢消亡。

芮小丹送给丁元英一个刻有法字的吊坠,那么这个法就是很好的意象,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活在规则的世界里,但是又不能反抗规则,只能遵循、顺势而为,所以,丁元英对于芮小丹的行为无能为力。

芮小丹始终要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一念之间,我们能够感受到高僧在何处,何处在,何处不在,一念生、一念灭,念念深,念念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