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治疗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698007.html千百年来,人类历史犹如潮水一浪拥着一浪不断向前,灿若星河的文明里,先贤圣哲璀璨耀眼,用自己的智慧与学识,为后留下了许多精神宝藏。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公认的大圣人,他的学说、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更是被神化,受万世香火供奉,拥有信徒无数。两位诲人不倦的圣人如何看待“生死”、“鬼神”呢?
其实俩位并未回避这个问题,只是在谈及该问题时,都保持了一定的克制,更
曾有学者将儒家的生死观比作“线段”,生与死是线段的端点,一个是开始,另一个是结束,线段则是人的生命阶段。
这样的生命是一场单程票,从一端到另一端,无法往返,没有退路。线段上的无数个点,汇集在一起,努力地拉长着线段。
释迦牟尼: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
佛教生死观宣扬“轮回”,旨在“涅”。众生皆有佛性,只需顿悟。
成佛就能达到超越生死的自由境界。而死,不过是肉体的消亡,人始终在六道中轮回,生不是唯一的生,死不是唯一的死,它们是一个圈,是莫斯乌比环,是一个终点也是新起点。
释迦牟尼原本幸福地生活在皇室中,几次偶然的出游,他意识到众生皆苦,生、老、病、死是众生无法挣脱的轮回,有所求有所不得,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生命来到这个世上仿佛就是为了历经苦难。
除了这些苦楚,生命中是否还有他们所未见过的苦?这些苦从何而起?除了放纵,有没有方法能消减苦难呢?
苦思冥想许久,在菩提树下,他终有所感悟。有人说,他领悟到了“缘起性空”;有人说他领悟到的是“苦、集、灭、道”,没有争议的是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里,释迦牟尼超脱了世俗成了佛。
如果用几何图形来比喻,佛家的生死观是一个圆形。圆形有圆心,所有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生和死不过是这个圆圈上的一个点,一个开始伴随着一个结束。
佛经云:“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比起生,佛家更看重“死”的价值,死亡是轮回的开始,生是轮回中的磨难。唯有死亡才能去往西天极乐,获得永生。
众生玄学: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礼崩乐坏,百姓与官员对“天”的敬仰依旧存在,当时的知识无法解释的多数事件,都归结为上天的安排。
天成为了个人的死生祸福的主宰者,天还有自己的喜欢与性格,天喜欢的,便是正道,天所厌恶的,即是邪魔外道。天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志,人生的一切皆是天意。
既然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人顺应天意即可,怎可妄言?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出于这种想法,孔子甚少谈及鬼神、天道也不能理解了。
佛家的因果论,则更能说明释迦牟尼对天道的看法。种善因得善果,鬼怪、神仙在因果面前都得讲几分道理。若是事实与这观点相悖,则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此外,佛家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是至善的道德实体,一切的美德都存在于佛,成佛就能达到超越生死的自由境界,在六道中轮回。轮回的宿命论,终归是在天命里轮回,跳不出六道。
天命论者?非也。
与前文相矛盾的是,孔子作为一个天命论者,以自己的实际经历践行着“知其不可而为之”。
传道受业解惑的一生里,孔子未能齐家,在外讲学多年回家后,家已经没了,妻子已经死了,不久儿子也死了。
未能治国,列国将他奉为座上客,却并不让他进入朝堂。未能平天下,天下还是那个四分五裂的天下。天命是什么,孔子也许是无所谓的,管他是什么呢!这些虚无的、缥缈的,存在于九重天或十八层地狱的东西,听起来就不存在于人间。
活在人间的人,过好自己的生活,敬畏自己的信仰,已是做好人的本分。
先做好分内事,再去谈那些形而上学的事,才是正确的顺序。未先固本,过分追求虚无缥缈之事,忽略现实生活才是的得不偿失。
那么,佛家是否是完全听从天意,闷头念经呢?起码释迦牟尼的初衷并非如此,释迦牟尼曾一度迷恋苦修,在六年的苦行生活中,摧残自己的身心,希望通过折磨不净的肉体来达到解脱,奄奄一息之际想起了幼时在菩提树下的悟道,然后开始沐浴与进食,不久开悟成为“佛陀”。
天意是什么?人心都难以揣测,又怎么妄想自己能读懂天意?读不懂的东西,先放放,过段时日再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古人常说“天机不可泄露”,可是,是谁从何处获得的天机?天机该从何处泄露?泄露给谁?这些事情思考得多了,人就犯迷糊了,最后只得将自己的迷糊归结于天意。
先有思想?还是生活?
儒家、佛家的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中国历史长河中思想百花齐放,各种道理皆为观点。
观点与事实是存在区别的,事实不可改变,而观点却可左右摇摆,从不同角度看待事实,可得到不同的观点。
思想与肉体(即现实生活)皆不可独立存在,思想需要肉体凡胎作为容器,身体需要思想来指明方向。思而不学则殆,在持有思想的同时,我们应当警惕过于沉溺其中。
“生”的贪恋与“死”的畏惧,“神”的光明与“鬼”的晦暗,说道理不过是一念之间。先贤思想的伟大之处,有一部分在于教会我们,这个世界是存在各种思想的,而我们,对先贤最好的回报是拥有自己的思想。
一个人思考生死与鬼神并非是胡思乱想,但若是不去读书,不去工作,成天思考生死与鬼神,这样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疯子。而我等凡人,还是少想多做,脚踏实地的生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