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以炁炼体,以心修法,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图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5371622.html

《道德经》第十章

原文/p>

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读/p>

载营魄抱一(精神与形体统一)

能无离乎?(能不永远分离吗)

专气致柔(结聚精气以致柔和)

能婴儿乎?(能像初生的婴儿吗)

涤除玄鉴(洗涤心灵之镜,使心境平和)

能无疵乎?(能没瑕疵吗)

爱民治国(爱护百姓治理国家)

能无为乎?(能不顺应自然吗)

天门开阖(百会穴开合导气)

能无雌乎?(能不规源于道么)

明白四达(百事通理)

能无知乎?(能不遵守自然法则么)

生之畜之(创造并养育万物的大道)

生而不有(创造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为而不恃(无所不能而不自恃有功)

长而不宰(左右万物而不任意宰割)

是谓玄德(这就是恩泽天下的玄德)

本章很有意思,有很多人说这篇是修炼之法。我研究很久后发现了端倪。自汉以来,文化人大多都是儒家思想,所以历代解读《道德经》的人,受本身固有思想所限,大多也都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来诠释,这其实是不符合原始道家思想本意的。所以我们如果完全从道家思想出发去看本章,又是一番美景!

《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说的是‘道’,后四十四章说的是‘德’,所以分为《道经》和《德经》。而这第十章属《道经》范畴。继与每个读者的理解都不一样,我说下自己看到的修炼法门。本章请大家耐心阅览,希望给大家带来知识和感悟。

这篇主要用了六问的形式来阐述道的‘玄德’。我们先仔细分析下六问内容就能发现,这是一篇‘纯阳之境’的基础修行法门。

纯阳之境!道家修炼达到很高的境界是纯阳而无杂气。纯阳是原始的气息,当修练到纯阳没有杂气的时候,也就是归根复命了。这时候就能够随心所欲,自然合道,上通于天,下通于地,明达古今了,不会被什么东西所迷惑。这样即使什么也不做,万物也会自然地归化了。

六问中有三句话是修炼的疑点。我们来看/p>

载营魄抱一

即精神与形体统一,就是‘形神合一’!

魄:阴神也,阳言气、阴言神者、阴中有阳也;魂魄不离形质而非形质;‘老子’把“营”和“魄”两字合用精确简明:一、“营”和“魄”皆常人无法视之却真实依附于人的躯体而存在,如以身载之,故曰载营魄;单用无法全面表达,且“魄”有被误以为迷信之魂魄之嫌。尚不够贴切就暂简单理解为心神之意,因其皆依附于身形。“一”即始生天地之气,为“有名”,第一章我们已经简单提过。《道德经》里多次用到“一”这个字,这是首次出现“抱一”,第二十二章将会再次出现,到时会作详细解读。“抱一”此处意指进入“天地未分之前那种鸿蒙虚寂之境”而不离。此境界为抱一不离,这是入道的首要条件。

一般人修养最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护身体,使自己健康。在道家看来,天地间有一种至刚至柔的罡气,任何东西都无法冲开、也无法抵挡它,所以道家修炼最重要的就是修炼罡气,回到“载营魄抱一”的状态。佛家的炼气和养神也有些类似,比如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六妙法门》,就是教我们怎么从呼气吸气中一步步进入入定状态;密宗也是专门修气、修脉、修明点,利用气息修炼精神,使心跟气相依,最后达到心气合一。这些都可以叫做“载营魄抱一”。

当修炼成功“营魄抱一”以后,就会觉得精神饱满,对食色的欲求都没有了,睡眠也非常短,并且精满气足,神发于外。

专气致柔

《道德经》里的气都是‘炁’。之前我的文章具体解释过,‘炁’就是混沌的先天能量。那么这句就是运转‘炁’以达到身体与身心的柔和平静。

“专气”就是聚气、凝气,专一地修气,这是道家专门的东西。《黄帝内经》中也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入药镜》注:“藏则为炁,形则为气”。在人体,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密不可分。出生后“炁落丹田”,为“呼吸之根”,人在进行呼吸活动时,所谓气移则动志,志妄动则熏心,心神散乱,情、欲亏耗元炁,致人炁场薄弱,易外染虚邪贼风,内乱五脏神明。此一气为病之根,气治则井然秩序,身心喜悦安祥;气乱则脏腑不和,百病横生。

呼吸深、细、匀、缓,这样腹部就会形成相对高压,高压产生高温,高温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使后天食物精华转化为炁。待腹部真气充盈,真气自然下冲会阴,逆督脉而上,顺任脉而下,完成小周天旋转,进而打通四肢八脉及周身穴位,完成大周天循环。这一规律也完全合乎现代热力学原理,即气体会从高压区域自动向低压区域膨胀。可以说,功夫练到这个层次,身体就可以抵御大气中邪气的侵袭,伤风感冒的疾病就不会再发生,万一发生,我们也可以调动真气把病气逼出体外。

老子强调要学习婴儿,要学婴儿的什么呢?人的成长也是一个不可返回的过程,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够返回婴儿的状态。老子的意思是我们必须通过修养自己,去掉各种心智机巧、私心欲望,这样就能够把神气收敛起来,使自己内心变得柔和平静。还有通过修炼,凝聚精气以致柔和平顺,做到像天真自然的婴儿一样。

凝聚精气于一处,整个人呈现出柔和平顺的状态,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天真自然、生机盎然。

涤除玄鉴

就是使心明、寂静、无垢。五祖弟子神秀说:“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意思是身体神圣犹如菩提树,心灵明敏犹如光明镜,这些东西要常常拂拭干净,不要叫它染上了尘埃。六祖慧能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清除杂念反照内心,就能做到心境清净无瑕疵。说白了就是达到‘无我之境’!

这里已经符合了道家的呼吸吐纳法门,入道的基础功就是利用后天之气,‘炼精化炁’!

我们平常人的呼吸是肺部呼吸,也称胸式呼吸。炼精化气的修炼,首先改变人的呼吸方式,变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一定要把气送到腹部,又称“气沉丹田”!

内丹术整片共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内丹术以精、气、神以精为基础,可元精须与元气合炼,化为轻清无质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随河车运转,炼成丹胎。

炼精化气;炼精化气只是起步阶段,一心一意、沉心静气(致虚极,守静笃)自然而然达成,运气往返成循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心无杂念,而后无七情六欲,忘我之境,全在己心。是真气过三关,通任督,培育丹田之气,循经运行的一种功法。小周天是练精、气、神的基本功,所以又叫百日筑基。这一步功夫,据说使之重返先天精气。也叫“归真返璞”又名“返本还原”。

炼气化神;《还真集》卷上:“中关炼气化神,补离中之阴而成乾也。”这一阶段已属内丹的很高层次,古今修炼成就者已不多。炼气化神,又称中关、十月关、大周天功。与初关炼精化气不同,这一阶段修炼的目的是神、炁合炼而归于纯阳之神,也就是结圣胎的阶段。就是在返还童体以后,全身的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畅通,此时将人身之气与天地之气进一步相合,并配合自己的元神进行炼养,使神炁抟结,结圣胎于中下二丹田间,再和合凝集,以养大丹。

在见小周天基础上内气从丹田发动,通过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流遍全身,使精和气密切结合,达到气化为神的目的。肾气入脑,补益脑髓,肾脑可以互相补益。所似,丹书上说,大周天可以长寿还童。

炼神还虚;又称上关,九年关。指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它是内丹修炼第三阶段,通过炼炁化神这一关后,便进入丹道修炼的高级阶段。这一修炼过程不同于初关“有为”、中关“有无之交”,而是行持无为之法,入大定功夫,内观定照,乳哺温养,炼就纯阳之神。

也就是说由之前的肉体修炼而转入精神修炼,即由仙功转入道功,进一步温养自己的阳神,使阳神最终出窍。元李道纯《中和集》说:“工夫到此,一个字也用不着。”即说无为入定。道教内丹修炼家多用“○”表示“虚无”,即抱元守一,一切入于虚空之中,一切圆明,返本归根,明心见性。其称“九年关”者,类似于佛教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这是由于长期苦练,已形成条件反射,一坐下来真气就能周天流转,气息微微,若有若无,中和之气与天地合而为一,这就叫还虚了,意思是在练功中出现一些觉境,轻松愉快,俗念全无。这种境界已经可以体悟到生前事情,预知到未来吉凶祸福,大地山河尽在掌握之中,眼睛可以看到万里以外的事物,这表明修炼功夫已经到了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的地步,已可称之‘地仙’!

炼虚合道;炼虚合道为丹道修炼之最上一乘,又称粉碎虚空或虚空粉碎,为内丹修炼的终极目标。也是与道同化的一种表现,就是真正步入仙人境界。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是静坐功练精、气、神,疏通经络。这是内丹术功法的三步功夫,实际上武术家讲内壮也是指练精、气、神。人的生存离不开精、气、神。人只有精足,气充,神旺,身体才能健康。所以古人讲修身养生之道,就离不开精、气、神之修养,孔子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这章也是老子首次提到的修行法则,通过形神合一、聚齐致柔、摒除杂念、百会开合达到炼精化气的效果。所以此章被道家视为修炼心法。我喜欢道,但我不是道教中人,在此不会将《道德经》作为修道入门书来参悟,仅分享个人在学术层面的肤浅理解,力求将其间的智慧更落地于实际生活。也算抛砖引玉,欢迎同好高人参与探讨,大家共同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悟道、明道!

本章‘老子六问’就是说人要达到心静的三重境界!后面就是‘老子’阐述会修炼的人与天道差距,天道有‘玄德’!不论任何人都要去效仿天道。只有‘心’与‘德’合一,才能近道、明道、悟道从而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层次!

道生万物,德蓄万物,却又不占有,不主宰万物。人的本性本无分别,我们学习了知识、规则,有了智慧,就有了欲念,起心动念,就有了分别心,要回归本性,就要去除分别心。

心无分别,心就会无限大,心有多大,世界就会有多大。

人生多劫难,前途迷茫茫。如今社会人心浮躁,人们在争名夺利中失去自我。有限的名利,无限的欲望。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疲于应付。

我们在《道德经》中可以看出‘老子’非常注重‘心’的修炼。正所谓‘欲修道,先炼心’。这点‘儒释道’都有相近之处。

儒家讲‘心正’。如儒家经典《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讲的就是‘心正’。

佛家讲‘心明’。如‘相由心生’又如六祖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道家讲‘心静’。如“致虚极,守静笃、上善若水等”都是心与道的连接!

西方文化也注重‘心’。如希腊神话的爱神丘比特,每次射箭的时候都会蒙上眼睛;还有西方法院门口的正义女神像,也是蒙上眼的;他们认为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只有‘心’才能洞察万事万物的本质!

所以说人有时会感到烦躁不如偶尔放松自己一下,让自己孤独一阵子,好好静静,你会想通很多事。

人的心灵只有在孤独独处时,才会散发智慧的光芒!若是混迹人群人云亦云,心灵上也会笼罩一层尘埃,智慧被蒙蔽。孤独会让心灵逐渐的澄明,渐渐清澈宛如琉璃,自然生出智慧!

心灵返观内照,正本清源,心到即到,心轮处大放光明,百脉皆通,提升能量频率,身心合一,人心意识溶于宇宙本源,照亮天地宇宙,无处不在。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此乃‘天人合一’至高心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