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www.qfl168.com/这世间有什么东西不是先从心里面产生的,只有通过心这个平台,我们才能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更好地认知自己的心呢,有这个问题的朋友,可以学习学习佛教的思想,个人尤其推荐禅宗的思想,禅宗自六祖开始,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把问题很好地叙述出来,从而让人们见到自己真实的本心本性,这样才能够长久的生存发展。
《心经》是大乘般若的总纲要,这个纲要非常好,把佛教大乘经典的总主旨概括出来了。首先告诉人们什么是“空”,如何去“空”,世间万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这些就是“般若”,是超出一般智慧的智慧。如果明白这些事情,我们便可以真正实实的明白自己的那颗心,见到自己的性,这也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后花了四十九年时间所将的事情,就是希望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天然本性,这样人人皆可自度,人人都可以开心快乐的生活着,扫除那些烦恼,让生活变得更好。
学习佛教思想的朋友可以先看这本《心经》,里面有几句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是“观自在菩萨”二是“五蕴皆空”三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三句话到底说的是什么呢?一起来揣摩下,若是能真正明白,那么就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了,释迦牟尼说的“三藏十二经”就用不着都看了。
佛法是很深远的,从古至今这么多人去学习研究,能不多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这个“道”,用的方法都不一样,不过殊途同归,即使身处环境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不同,但最后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工作,工作单位有很多,但是我们是为了赚取等价的工资来维持生活,这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观自在菩萨就是上面说的工作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若是能明白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那么就是“观自在”了,至于菩萨,那是要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大多数人工作是为了得到那一份工资,所以很多人是带着情绪去工作的,甚至是为了混那一份工资,那样有什么意思呢,这样只是从最表面的角度去“看”这份工作,而不是去“观”这份工作,那么这个工作只能成为你的约束,只能维持你的生活,不能给你带来更好地发展,那还发什么“菩萨心”,不生那颗“妄心”就不错了。
人之所以生那颗“妄心”正是因为“五蕴”,不会“空”这个“五蕴”所以各种问题只能缠住这个人,让这个人不能更好地发展。比如在一个关系混乱的地方上班,大家都搞裙带关系,和领导交好关系就可以少干活,那部分人快活的不行,这时你该怎么面对这个“相”,选择无视不可能,一群莺莺燕燕在身边打转,心如果不坚定,根本抵御不了那种诱惑,时间长了,身边的声音多了,思想逐渐改变了,也就同流合污了。所以需要明白“五蕴”(色受想行识)知晓这些事情最开始就是没有的,因此何必去沾染这些事情,自己知晓环境的变化,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妄心没有产生之前就做出一些正确的行动,保持自己的心性。
心中有这些“色”才迷住了自己,这世间什么事情都存在着,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自己知道自己,如果一个人真的不愿意去做,那么最差情况是肉体上被力量强大的人支配着,而精神上永远屹立在不倒的位置上,这是毋庸置疑的。
明白这些事情,我们便真正知晓自己心中的力量了,知晓心的力量,就像太阳一样在虚空中可以给万物提供源源不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