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悉达多讲述了一个印度青年的追寻人生之 [复制链接]

1#
有效的白癜风偏方 https://m.39.net/pf/a_4658933.html

《悉达多》讲述了一个印度青年的追寻之旅。文章中充斥着诗一般的美丽语言。原文叫做:一首印度的诗。讲述了一个人对于自身,对于人生价值与生活方式的追寻。里面的很多层次、很多思想,需要上了年纪的人才能领悟到。作者黑塞也是在40岁时写下的。我感觉里面的人生境界特别像周梦蝶的诗《菩提树下》

也像经典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1,乔达摩说:“我的讲义注定不是给好学求知的人阐释世界的,他另有所图它的目的是帮助苦难的世人。这就是他的法义。”

2,悉达多自问:“你原先打算从法义里从师父那里学到什么?你学了很多,却无法真正学到的又是什么?他最终发现答案是“我”我要学的既是我的意义其本质,我是我要摆脱要制胜的东西。我是我无法自胜,只能逃遁只能隐藏的东西。当真世上再没别的什么,像我的我这样让我费解。是我这个谜让我活着。让我有别于他人,让我成为悉达多。在世上我最一无所知的,莫过于我。莫过于悉达多。

3,而他羡慕世人,他越和他们相像,就越羡慕他们。他羡慕他们拥有,他却欠缺的对个人生活的重视。羡慕他们强烈的快乐和恐惧。羡慕他们为不安又甜蜜的幸福感。而不但坠入爱河。羡慕他们不屑地爱自己,爱女人。爱他们的孩子。爱民望、金钱。羡慕他们热衷于诸多盘算和企盼。他无法效仿这孩童般的快乐和愚蠢。

4,现在悉达多才明白,他曾骄傲、聪明、热切,总是先行一步,总是无所不知。充满智慧、神圣贤明。他的“我”在他的圣徒气质中,傲慢中、精神性中隐藏了起来,在他自以为用斋戒和忏悔能扼杀我时,我却盘踞生长着。于是他终于清楚任何学问,也不能让他获得救赎。他该听从内心的秘密之音,为此他不得不步入尘世。迷失在欲望权力女人和金钱中,成为商人赌徒酒鬼和财迷。只是他最终陷入苦涩的绝望,直至荒淫、钱利欲熏心的悉达多死去,他死了一个悉达多,才从睡眠中苏醒,这个新生的悉达多也将衰老死去,悉达多先消失。一切有形之物都将消失,可今天他还年轻,还是个孩子,今天他是快乐崭新的悉达多。

5,他理解他们,并同情他们不是由思想和理智,而是由冲动和欲望掌管的生活。他感同身受,尽管他近乎完人,只承受着最后的伤痛。却视世人如兄弟,他不再嘲弄,嘲笑他们的虚荣欲望和荒谬。反而通晓他们,爱戴敬重他们。母亲对儿子盲目的爱,父亲痴于盲目为独子骄傲。卖弄风情的年轻女人,盲目狂野地追求珠宝和男人,对现在的悉达多来说,所有这些本能简单,愚蠢。却极为强烈鲜活的欲望不再幼稚。他看到人们为欲望而活,因欲望不断创造,出行,征战。不断受难。他爱他们。除了为——微不足道的东西。自觉—对生命整体的自觉思考。

6,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他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

真的反面同样真实,也就是说,只有片面的真,才得以言辞彰显。可以思想可以言说的一切,都是片面的。都是局部都缺乏整体。乔达摩讨论事件时,不得不将世界分为轮回和涅盘,幻象和真相苦与救赎,宣法之人别无他途。而我们周围和内在的世界,却从未沦为片面。尚无一人,尚无一事。完全轮回或彻底涅槃。尚无一人绝对神圣或绝对罪孽。

7,痛恨那自我放弃,自我毒害,自我折磨的悉达多。

悉达多的前世并非过去,死亡和重归凡天。亦并非没有未来,没有过去,一切本质和当下。

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8,一个探求之人,“悉达多道”往往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