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刚经讲了什么大乘佛法的奥秘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金刚经》的全名叫做《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经典,是佛学的根本大法。

金刚是什么意思?金刚有两种意义:一为能穿透一切的迅猛的闪电,二为最坚固的钻石。当烦恼来了,你能够像迅猛的闪电击穿烦恼,一下子把烦恼看透,然后你的心就像钻石那样,任何烦恼不能动摇它;当各种快乐来了,你能够像迅猛的闪电击穿快乐,一下子把快乐看透,然后你的心就像钻石那样,任何快乐不能动摇它。

波罗蜜是什么意思?是指“到彼岸”,般若是指“智慧”。解析便是:通过如何到彼岸的智慧断除世间的种种虚妄,获得最终的解脱。

《金刚经》讲般若,所以在佛教里属于般若经,就是讲大智慧的经,出自《大般若经》。唐代玄奘编译的《大般若经》有六百卷,收入了十六种经典,《金刚经》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很可能是最早的般若经。

印度王子悉达多,是如何变成佛陀释迦摩尼?

释迦摩尼本是一位王子,大约在公元前年,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他本名悉达多,姓乔达摩。

释迦摩尼是人们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者。释迦摩尼过着王子奢华的生活,有美丽的王妃,有可爱的儿子,如果按部就班他会继承王位,成为国王。

但是他却有一颗敏感的心,世间万象引起他的思考,特别是死亡和病痛,让他觉得活在世上有着不可避免的痛苦。他想弄明白死亡的秘密,如何才能解脱痛苦的秘密,爱的秘密,烦恼的秘密……于是他在29岁那年离家出走,踏上寻求真理的道路。

在寻找真理的路上,他积极的向老师学习,但总是苦修又失望,苦修又失望,就这样到处寻找了六年,有一天,释迦牟尼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尼连禅河边,在一棵毕钵罗树下沉思默想,一动不动,进入深度禅定,终于在第7天,他突然觉悟证道,从此成为佛陀,简称佛,意指觉悟者。那颗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菩提意指智慧。这一年这位出家的王子35岁。

释迦摩尼成佛后,开始了四十五年的弘法生涯。佛陀在世的时候,并没有佛经,都是口头讲述,到佛陀去世后他的弟子根据记忆,记录下释迦摩尼言论,慢慢形成一卷一卷的佛经。

后来中国僧人去印度求取佛法,带回中国并翻译成汉语,便有了现在的《金刚经》。

佛陀在菩提树下禅定明白了什么真理呢

四谛真理:谛的意思是真理,所谓四谛就是四种真理。

第一是苦谛,关于苦的真理。世间的行为都是痛苦,这是一个真理。第二是集谛,关于为何苦的真理。何为苦?因为愚昧的欲望。这是一个真理。第三是灭谛,消除痛苦的唯一方法是涅槃。涅槃不是指死亡,而是沉静,认识自我的沉寂。这是一个真理。第四是道谛,就是通向涅槃的道路。只有通过正确的观念和正确的行为,才能抵达涅槃,这又是一个真理。

《金刚经》的智慧是什么?

不执著。只要对一切的对象不执著,一切外界的对象就不会再对你构成不确定,甚至威胁。你就不会再有不安,担心,害怕,就不会再有焦虑。当你对一切不再执着,你就可以面对真相,让自己解脱,在世间好好修行,修行即是修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