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铁通车后,世界上最神奇的大画廊你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http://www.jk100f.com/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其诞生时就已经怀揣着盛大、辉煌的理想了。用曲线勾勒的金黄沙漠,青金石般镶嵌其中的绿洲,阳关、玉门关路上坚韧的僧侣,戈壁滩上时而出现的海市蜃楼——这一切本来就拥有梦一样的吸引力。

虽然现在还处在疫情中没法出门,但是跟随着小编的脚步,一起来提前领略佛国梦境的魅力,也不错呀~

和河西四郡的其他城市一样,敦煌的历史开始于汉武帝经营西域的伟大战略。那时的汉长城经过敦煌,一直延伸到了罗布泊。阳关和玉门关同在敦煌郡内,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绕不开的节点,敦煌成了“华戎交汇”的一大都会。后来在汉末和南北朝的大乱中,敦煌远离战火纷飞的中原,保持了相对的和平,成为汇聚各方文明的避风港。

随着前秦(4世纪)和尚乐樽在城东的宕泉河畔开凿出第一个洞窟,敦煌开窟造像的运动便一发而不可收。从南北朝到隋唐再到宋元,整整持续了10多个世纪的佛国梦境,在此被一遍遍描绘。如今,敦煌新的历史使命已经开启。这里不再是表达信仰的圣地,人们又重新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瞻仰历史的风貌,以及那座亚洲乃至世界最美的艺术殿堂莫高窟。

朝圣前的准备

北魏到唐宋的六七百年,正是中国人信仰佛教的高峰期。筑造时期几乎与此重合的莫高窟,寄托、荟萃了人与佛陀的交流和承诺。莫高窟是信仰——恐怕只有相信飞天的存在,笔尖下才会出现那样灵动宛转的线条。

约半数的石窟开凿于唐朝,莫高窟也汇集了大唐帝国美术之精粹。仿佛能随呼吸而起伏的温柔菩萨雕塑、经变壁画上吴带当风的歌姬……纵使刹那已千年,大唐盛景似乎仍停滞在黑暗的石窟中,开门的同时,仿佛开阖了时空的通道。一生一次的心愿绝对值得去实现,然而在到达之前,请务必对莫高窟的名词、历史等有所了解,否则来此就是走马观花。

了解敦煌的书籍

《河西走廊》央视10集纪录片(年),梳理了从张骞通西域起河西走廊的历史,雅尼创作了主题曲。

《唐诗三百首》王昌龄、王之涣、李白等人的边塞诗,是行走河西的精神食粮。

《丝绸之路》斯文·赫定著。展现了20世纪早期的河西走廊风貌。

了解莫高窟的书籍

《敦煌追问》(冯骥才著)对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有较好的梳理作用。

《敦煌艺术十讲》(赵声良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敦煌壁画、彩塑与中国艺术的关系。

《敦煌学概论》(姜亮夫著)为讲座式的语言风格,读起来不会费力,有很多有趣的观点。

《发现藏经洞》(奥雷尔·斯坦因著)翔实记载了斯坦因拜访时各洞窟的状况,以及他得到藏经洞文物的过程。

《解读敦煌》系列(敦煌研究院、樊锦诗主编)分为13本,每本讲一个主题,有飞天、彩塑、藏经洞等主题,内容、图片的量都很足。

了解莫高窟的影视

《世界遗产中国录》(年央视23集纪录片)第3集《莫高窟》是概览莫高窟比较好的纪录片。

《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年NHK纪录片)首次以高清摄像技术呈现了大量洞窟的雕塑、壁画精品。

《河西走廊》(年央视10集纪录片)第7集《敦煌》虚构出一个“李工”,介绍了经典的初唐第窟壁画。

《THE世界遗产》(年首播的TBS纪录片)每一集都不长,音乐、取景都很有特色,有莫高窟分集。

《敦煌人》(年HTC和莫高窟合拍的微电影)不到7分钟,寥寥几段镜头,展示了敦煌学先驱常书鸿先生的执着。

很多人都有“一生一定要来一次莫高窟”的心愿。荒芜的沙海中曾响起长达10个世纪的叮咚凿刻声,筑成了世界上最神奇的“大画廊”。这是黄沙中的另一种绿洲,是有关信仰、艺术的精神绿洲。这里的神灵是有生命的,灵动宛转的菩萨雕塑和飞天壁画仿佛仍在呼吸起伏。作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毫无争议地成为你在丝绸之路旅程中不可错过的重镇。

莫高窟源于一场幻境。据传前秦的乐樽和尚经过此地,突然望见东面的三危山上金光万丈,“状有千佛”,于是开凿了第一个窟。接着是宕泉河、榆林河、党河、古疏勒河畔的莫高窟、榆林窟、东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敦煌石窟群由此诞生。

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中原正值大动乱和分裂时期。佛教东传路上中华文明桥头堡的敦煌,因偏居一隅而迎来了繁荣,从南亚、西域流传来的菩萨形象留在了石窟中。7世纪大唐帝国强盛,国力远达葱岭以西。敦煌迎来了一批批戍边者、商人、使团、诗人、手工艺者……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险途需要佛陀的护佑,更多的石窟被开凿,“龛龛而每燃银灯,光明彻于空界;窟窟而每焚宝馥,香气遍于天衢”。

安史之乱后大唐西域被“凿空”,敦煌落入吐蕃手中。好在吐蕃和之后的归义军、沙州回鹘、西夏、元等政权或是崇信佛教,或是比较包容。之后,莫高窟虽仍有新的开窟造像,但衰颓之势已不可避免。明朝收缩至嘉峪关,瓜、沙二州被彻底废弃。不过两个世纪的黄沙掩埋也许是一种幸运,没有人力破坏等干扰,干燥的环境中,佛国世界在此沉寂,只待新生。只可惜重回中国版图之时,佛教信仰的高潮已然落幕,国运的衰落更让莫高窟承受了不应有的破坏和损失。

-窟式-

莫高窟主要的石窟形式有两种。中心柱窟又称中心塔柱窟、塔庙窟,来源于印度,在唐朝以前的石窟中较为常见。这种窟在中央有一根方形的柱子,雕绘有佛像等,相当于一座佛塔,方便信众绕塔朝拜(男子逆时针,女子顺时针)。这种窟的雕像一般塑在塔柱四面所开的佛龛上。

殿堂窟数量最多。这种窟空间如殿堂,方正开阔,视野无阻挡,顶部一般为覆斗形,因此也叫覆斗顶窟或方形窟。隋唐开始的洞窟基本都是殿堂窟,此时莫高窟在窟式上已经中国化了。这种窟的塑像常在石窟正壁所开的大龛中,或在窟中央设有佛坛,坛上塑像。另外还有两种专门塑造巨型佛像的石窟:塑有站立或坐着的大佛的是大像窟;塑有横卧的巨佛的为涅槃窟,表现了佛陀的涅粲像。

-壁画-

和中国四大石窟的其他三座相比,壁画是莫高窟最大的亮点。佛窟的壁画自然以佛像画为主:千佛图在早期洞窟很常见,据说莫高窟原名“千佛洞”即因此而来,这些密密麻麻的佛像竟不会带来密集恐惧症;另外,将佛陀、菩萨、弟子的形象组合在一起的说法图也不少。

除了静态的佛像画,还有充满故事感的大型壁画,主要有展示佛陀故事的佛经故事图,展示历史上高僧大德事迹的佛教史迹图和经变图(“变”即演绎,“经变”即演绎各部佛经中的故事,莫高窟壁画中就有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弥勒经变、涅槃经变等)。

除了上述佛教题材,莫高窟中还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神话题材,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和女娲等形象都有出现。在藻井、佛龛周围以及四壁交接处绘制的植物纹样、几何纹等装饰图案画也很精彩。

-塑像-

除了几尊巨佛像是石胎泥塑,莫高窟的塑像多为木胎泥塑,塑制出形状后再在表面绘色。从年代上讲,莫高窟的塑像以北魏和唐朝的量大且精美。

魏塑形象上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的特点,即鼻梁高且长,嘴唇薄,体格清瘦,头发有波浪卷,衣服厚重。可参考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特窟和龙门石窟宾阳洞的北魏塑像来看。唐塑工艺达到鼎盛,四座巨佛像都是唐作。不过“大个头”并非最大的看点,莫高窟最精华的唐塑不仅在造型上表现了佛、菩萨和金刚的经典形象,更在面容神情和体态上达到了精妙入神的境界。

-普窟精选-

-第16、17窟-

时代:晚唐窟式:殿堂窟(16)和影窟(17)

看点:大名鼎鼎的藏经洞第17窟

第17窟只是第16窟甬道北侧的一个影窟。影窟相当于寺庙里的纪念堂,小小的17窟里就有晚唐河西都僧统洪(“”音同“变”)的真容塑像,身后壁画上的菩提树、比丘尼、侍女、仿佛现代的时尚手提包也很好看。不过这里的传奇性源于藏经洞和敦煌遗书的故事,如今还能看到掩埋了几百年的积沙痕迹。第16窟前倚悬崖建起的木构建筑为王道士所建,又叫三层楼。

-第61窟-

时代:五代窟式:殿堂窟

看点:西壁《五台山图》

虽然比起盛唐窟(特窟)的《五台山图》,这幅五代壁画的艺术价值要低一些,但是能在普窟中看到还是很惊艳的,况且还是莫高窟面积最大的一幅壁画。此窟为曹家窟,49身曹氏家族女供养人也是亮点,其中东壁北侧的4身为五代原作。西夏重修此窟时还留下了炽盛光佛九耀图、黄道十二宫和西夏文等。

-特窟精选-

如果普窟让你觉得意犹未尽,可以考虑继续参观特窟。理论上特窟只有在淡季才对外开放,乘坐摆渡巴士到窟区停车场旁的讲解问询处,即可办理相关手续(可刷卡)。旺季时需要提前致电景区咨询。每年开放的特窟基本相同,共有10个。第窟、窟、窟、窟每人元,第45、57、、、、窟每人元。

最推荐的是第窟,有莫高窟最经典的壁画。窟内有《东方药师经变图》《阿弥陀经变图》和《维摩诘经变图》三幅巨型唐朝壁画,每一幅都是绚丽夺目,堪称精品中的精品。喜欢雕塑的首选第45窟,莫高窟最美的菩萨塑像——你肯定在很多宣传资料上见过——就在此窟。菩萨、释迦摩尼等一铺七身造像代表了唐朝雕塑艺术的巅峰,《观音经变图》更将石窟烘托得有如佛国。不过需要注意,特窟之“特”并不是完全因其艺术价值,一些特窟是因为窟内面积太小、无法容纳太多旅行者而被列入的。把握好普窟的参观对绝大部分旅行者更为适用。

观窟TIPS

严禁拍照触碰:保护文物,违规拍照按每平米元罚款。也不要大声喧哗,或者误闯保安看守的特窟。

预订上午门票:石窟坐西望东,上午光线更好,因此上午的票会预售得快一些。也可自备冷光源手电筒。

随身做点笔记:带一个小本子也好,每出一个洞窟后在手机记事本上写也好,最起码得记下参观的洞窟编号。

不要急着离开:旺季跟导游参观完,可尾随另一个参观团体再走一趟。只要不太张扬,一般都不会遇到反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