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作为中国人,最初到印度时常被印度朋友们问到的一句话是:印度要用多少年才能赶上中国?
我以旅游者的心态上下打量这个国家,把北京王府井附近的街道和新德里康耐特广场的街景过了一番小电影儿,然后心怀着些许“优越感”把我的祖国的欣欣向荣场景展示了一番,顺便对比了一下印度稍微落后之处,心里有些小自豪但表面谦虚地回答:就现阶段比较,印度起码落后中国15-20年吧!
上图:康耐特广场一角
上图:印度首都新德里市中心俯瞰
上图:北京道路桥梁
上图:中国首都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一瞥
但是同样的问题,在印度生活了十几年后我竟无法回答。
因为我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印度用多少年也赶不上中国,她只会是若干年以后的印度!
她是印度,而不是中国,也不是英国,或是哪个其他的国家,因为,印度是独特的,更确切的说,是奇特的。
印度有一种奇特的多层面共存状态,其表面无序而深层有序的社会运转机制把多层面的冲突调解到最低。
我在想,如果画一幅“清明上河图”印度当代版“排灯雅穆纳河图”不知该多有趣!
画卷缓缓从右侧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恒河支流雅穆纳河岸,在巨大榕树和菩提树的掩映之下,站在浅滩中的苦行僧正对着初升的太阳膜拜;田里的农人正在焚烧秸秆,浓烟滚滚。
上图:印度人膜拜太阳
继而,是一队队裹着头巾的男人朝河边而来,每一队人都抬着薄如纸的覆盖着鲜花的棺材,吹打着乐器,这是印度人特有的火葬,火葬后的尸骨连同鲜花一起抛入雅穆纳河中。
上图:印度人葬礼
画卷继续展开,一些农人驾着装满洋葱土豆的拖拉机,朝着城市驶去。
城市街道上牛车、马车、骆驼车、摩托车、人力车、三轮汽车、各式轿车、豪华的大巴车和行人朝着各个方向混乱行驶,轻轨地铁和天上的飞机把图片拉出三维效果。
上图:农民到城里卖洋葱
上图:印度城市交通
市场里推车卖菜和水果的小贩、街角上的炒面摊子和跪坐在油锅前做印度传统甜食的摊子的旁边俨然是必胜客和24/7超市。
主妇们忙着采购鲜花和彩灯,用来装饰房屋庆祝排灯节。
上图:印度风格的超市
仿佛印度人悠哉悠哉的生活就是一卷永远展不完的画卷,不急不忙是主色调。
街区公园里吃午餐的打工族和懒洋洋晒太阳的佣人旁边趴着几条流浪狗。
这时,画风一改,画面转入室内,新式洋楼里的贵妇,正在佛堂前祈祷,一旁有小女佣侍奉着;旧式“L形”庭院的花园里园丁正把三角花牵上墙,往外墙上悬挂彩灯,旁边晒太阳的主人正在指指点点。
现代化写字楼里一排排白领忙忙碌碌,进进出出;高楼大厦之下的贫民窟里光脚的孩子们追逐嬉闹;交通管制中心的警察在大屏幕前观看城市各个路口的路况……
真是一派芸芸众生、热闹非凡的印度啊!
上图:洗衣厂比邻办公楼
上图:印度孩子们玩耍
到过印度的旅行者,多对印度众生印象不错,友好且快乐,随时准备帮忙,不少大城市的年轻人喜爱标榜自己思想有多国际化,故而接受舶来品比接受本国的文化来得还快。
这些年间,印度的近邻中国,对印度人的生活影响尤其大。
因此主页君总结了前十名,各位读者多多指教。
中国玩具成就印度人的童年
印度的中产阶级普遍有较强的仪式感,除了婚礼之外,节日、生日、各种纪念日也都要隆重庆祝。
其中,我们日常参与最频繁的就是孩子朋友圈的生日派对。女孩子们穿上礼服,卷好长发;男孩子们穿上正装,带上生日礼物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
礼物通常是玩具,派对后拿到的回礼也通常是玩具。
这些玩具,据我查看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
我和玩具店的老板闲聊,得知他的玩具果然都是从中国南方进口的,据统计,中国进口的玩具在印度市场占有率高达70%。
印度孩子们从小玩着中国制造的玩具长大,男孩子们的遥控汽车、枪和球;女孩子们的娃娃屋等等的说明书都有中文,就连文具和服装鞋帽也多是中国制造的。
换句话说,中国制造伴随这印度孩子长大,成就了他们的童年。
上图:中国玩具专卖
中餐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
中餐在印度极受欢迎,素炒面、鸡肉炒面和炒饭在街角小铺随处可见,小本经营的小贩推几笼蒸饺(momos)也总能吸引在晚饭前打打牙祭的人们。很多改良的中餐我们前文也提到过:盘点那些被印度人毁惨了的中餐,怪不得我在印度吃不饱!!
对于外出就餐的印度人,选择中餐意味着健康,因为中餐以蒸煮和爆炒为主,相对油很重的印度餐是个容易消化的选择。
我常常给印度闺蜜们支招,丰富孩子们的餐饮,我教她们做饺子和炒面,她们教我做印度小吃和甜食。
上图:中餐连锁店
学中国人喝绿茶,是印度中产阶级新时尚
近年来,从中国度假回到印度,最常携带的礼物是绿茶。
印度天气炎热,夏长冬短,全民喝冰水、吃冰激凌防暑降温。
近些年来,中国饮用热茶的文化渗入印度中产阶层,人们开始认可热茶能够更好的排毒清油,其中的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因此喝绿茶成为了一种时尚和国际化的标志,备受年轻女性的青睐。
上图:绿茶在印度被神话
中国手机主导市场
小米、联想、OPPO、vivo,华为等中国品牌手机涌入印度市场,并迅速得到了消费者认可。
据统计,去年(年)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3%,而一年前这个数值是34%。
印度政府为扶植本土手机生产商,一度把进口关税从15%上调到了20%。即便如此,中国制造的手机在印度人心目中“质高价优”的形象已然稳固。
这将决定将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生产的手机将继续在印度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图:中国智能手机占领印度市场
城市美甲新时尚
十年前,印度还没有专业美甲店,妇女们多是在美容美发店里选一色指甲油,一整套的指甲护理和艺术加工还不存在。
由于中印商贸往来,印度商人到中国南方采购时,敏锐的发现了美甲的商机,经过简单的技术培训,和采购一些美甲器材,美甲店便诞生了。
印度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戴首饰,两只手戴满戒指在中国被视为无品味,但在印度并不罕见。
鲜亮时尚的指甲如同珠宝一样夺目,立刻受到都市女性的喜爱。
现在,美甲店遍地开花,在大商场里、小市场里、或是上门服务,美甲特别是做艺术甲成为都市女性新宠。
上图:印度妇女酷爱美甲
中国电瓶车逐渐取代印度人力车
印度城市社区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曾经是人力三轮车,和三轮嘟嘟车。
乘坐人力三轮车,一般1公里左右的路程,人们会花10-20个卢比(大约1-2元人民币)。
不少劳工家庭的男劳力都以蹬三轮养家糊口。
我们平时去社区市场,也会选择人力三轮车避免停车困难和堵车。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无数中国产的电瓶车来到印度,改变了印度人的出行方式。
因为成本低、速度快、噪音低、无污染、容易操作、且能同时乘坐4-5人的中国电瓶车立刻占领了印度市场。
而上下车比人力三轮车更方便,且随时可见、招手即停,电瓶车受到印度男女老少的青睐,更承担起交通高峰分流以及完成地铁到最终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的运输任务。
很多蹬三轮的车夫也相应改行做了电动车司机,出力少了,而挣的钱却多了。中国电瓶车改变了印度人出行方式,更改善了劳工群体的生活质量。
上图:中国造电瓶车随处可见
娱乐方式的变迁
精明的印度商人,在中国人现有的娱乐方式里发现了无限商机。
他们打包把淘气堡、游戏机、保龄球道等运到印度,从此,印度幼儿玩起了淘气堡;儿童和少年爱上了游戏厅;年轻人成群结伙玩保龄球唱卡拉OK。
不用说,设备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看着商场游戏厅里游戏机上面的汉字,我在想:“这是专门给我的VIP待遇吗?”
上图:淘气堡被搬到印度
印度女性开始使用遮阳伞
印度的传统服装纱丽以及传统套装三件套,都有通风遮阳的作用,也是因地制宜长期演化而来的,最适宜的本地气候的服装。
在印度短发的女性属于凤毛麟角,而从前不穿传统服装的女性更被视为异类,被家族里的男性禁止出门。
上图:传统的遮阳方式
这些年,城市里的年轻女孩开始穿上被印度人叫做西方服饰的牛仔裤和T恤衫,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些“前卫”的爱美的女性也把遮阳伞引进了印度大街小巷。
这可是我们中国女生的专利!
夏天到来,中国女性遮阳设备可谓武装到牙齿,防晒霜更是必备。
印度人确实也是以白为美的,这也许是受到种姓制度千年影响的缘故,肤色白的雅利安人把自己确立为高种姓,而肤色深的印度土著多属于低种姓。
如果夸奖一个印度女孩白,就如同夸奖中国女孩大眼睛一样,是最让人开心的。
上图:印度女子喜爱太阳伞
学中国妈妈全方位教育
中国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普遍被培养得十分全才,乐器、舞蹈、球类、游泳、竞技、奥数、课外班、补课班等把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挤得满满的。
我总是觉得印度孩子挺幸运,他们的生活更像我们小时候,相对来说自由玩耍的时间比较充沛,能够有时间参加各种社交和聚会。
不过近年来,印度妈妈有了莫名的紧迫感,希望孩子能掌握更多的技能,各式各样的课程也随之火爆起来。
由于多数学校都是上多半天的课,下学后有充足的空闲,所以身边的印度妈妈们都相互打听课程,把孩子每天课后的时间安排满。
足球、篮球、跆拳道是最普遍的课程;个性培养课程和讲演课程炙手可热;唱歌、跳舞和乐器是传统项目;国际象棋和板球是印度最热的体育项目;手工、绘画、无火烹饪、哗啦圈表演、印度珠算等等,这简直是中国妈妈的翻版啊!
上图:中国妈妈PK印度妈妈
上图:印度孩子学习舞蹈
上图:印度孩子练跆拳道
把长城修到印度
美国总统想在墨西哥边界修建一堵长墙,阻挡移民,灵感来自中国的万里长城。
印度政府说干就干,在首都新德里市区修建了一望无际的长墙,用来圈荒草乱树横生的军队所有地和政府尚未开发的森林,从而减少丢弃垃圾和犯罪。
长墙上的墙垛子是不是眼熟?
早在年,德里在北岭(也叫旧德里)规划出储备森林87万平公里;中心岭(也叫新德里)规划出储备森林万平方公里。
虽然森林部分被道路切割并蚕食,可在市区中心的大面积的黑黝黝的森林,逐渐成了上班族夜归的恐怖之地,犯罪频发、垃圾遍地。
政府投资修了一条“印度长城”,墙高7英尺(约2.13米),可后来发现这里成了过路人对墙小便的好去处。
后来,有人质疑,这么高的墙后面发生犯罪的话,谁能知道?是不是应该把墙上掏出些洞来?
对了,这个洞不是原创,最早创意可是咱们长城上的瞭望孔/箭垛。
上图:印度城市里的长城
以上仅是作者个人的一点观察和总结,未必适用全印度各地、各种族和不同宗教的印度人,欢迎各位读者讨论交流~
本文为印度通编辑部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