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植树节树木即树人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植树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正月开春,父亲带我去山里植树,父亲说这是造福子孙的事情。春回大地,山里已满是沁人心脾的绿色气息,鸟鸣宛转,更衬出了山林的幽静。我负责挖土挑水,父亲负责扶苗填土,父子齐心协力,一天便开辟了一大片绿荫。父亲对我说:“农业与林业生产都要符合时节,雨水节气过后,至惊蛰、春分之间,正是植树的好时候。”

通过植树,我既体会到了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又在大自然中充分享受了一场十分清新、十分芬芳的绿色大餐,而且我的思绪随着那山中雾岚的飘荡,穿越了时空,以一管之见窥视了一番中国的植树文化。

《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拄仗化为森林的传说,这在一个侧面反映了远古人们植树造林的情景。尧舜时代设立了管理山林的“虞官”、夏商周三代都制定了保护山林,鼓励植树的法令;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广修驰道,道路两边都种植了树木。隋炀帝下令开河挖渠,诏令民间种植柳树,每种活一棵,就赏细绢一匹。宋太祖则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率领百姓植树有功的官吏,可晋升一级。元朝,《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种桑、枣二十株,或根据土地情况栽种榆、柳等代替。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对利用空地植树的实行免税,而对不完成植树任务者惩罚,对砍伐树木者治罪。清朝前期,也要求地方官员劝谕百姓植树,禁止非时采伐和牛羊践踏及盗窃之害。

清明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植树时间。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清明植树的习俗。

中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

韦孝宽(公元—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

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

陕西作为历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陕西人对这种槐树更是情有独钟,十分喜爱,并且广为种植,现在这种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近代意义上的植树节始于年,当时的政府颁令以“清明节”为植树节。后来为了纪念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年国民政府将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年以后,新中国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绿化运动”。年五届全国人大正式把3月12日确定为植树节。此后历年都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树木与中国文学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是诗人笔下最有灵气的形象。如《诗经》以桑榆桃柳等作比兴、《楚辞》以橘树香木等自比、《古诗十九首》中有“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的诗句;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李白、杜甫与白居易等诗人于植树之后作诗描写了当时的感受。

另外,传奇小说中有《南柯太守传》的大槐树、散文中有归有光怀念亲人的“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现代有茅盾热情礼赞的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当代有舒婷笔下象征伟岸男子的橡树。

而在世界思想、科学史上,孔子手植桧树在杏坛讲学、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

从民俗文化方面来说,中国人习惯以树为喻,以树寄怀。如槐树在风水上代指官禄、桃树可辟邪可祝寿、柳树可借以表达离情别绪、榉树与石头并列寓意“应试中举”、与科考中举相关的另一个词语是“蟾宫折桂”、桂树有富贵之义、银杏和松树有长寿之意、梧桐是忠贞爱情的象征、桑梓是家园的象征、枣树不仅寓意繁衍子嗣,在《烂柯忘归》等神话传说中还有长生不老的含义······

由上述可知,树木不仅在形体上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精神上已融入了我们的民族血脉与气质之中。可以说,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棵年久根深、枝繁叶茂的大树,巍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进入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在又经历了一番劫难之后,终于浴火重生,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我认为弘扬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古与照搬,而是要对我们的国学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弃恶扬善的工作。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而是发展的。它不应当成为束缚人性发展、压制独立人格的桎梏,而应当是引导人自由舒展生命力、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智慧,并为我们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柱与思想指导。

春天来了,植树节到了。让我们每个人不但去种植一片有形的绿化之树,更需在我们的心中种植一棵无形的文化之树。

我们常说:树木即树人。于传统文化中,这句话则是更有久远的历史和深意。《尔雅翼》曰:“一草知治忽,一木见政患。或假物寓意,或因事揭弊,其称物小,而义类大,于此可见一斑”。植树不仅仅是“称物”,还要归到“义类”上去。

这本书中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援引东方朔《七谏》:“江南弃于穷巷兮,蒺藜曼乎东厢。”指出——东厢,乃是宫室所严,礼乐所在,观其所生,以知治忽。又援引《瑞应图》:“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今蒺藜生之,以见所任非人”以佐证。从疏忽了对草木的治理,可以推知疏忽了对天下的治理。

《尔雅翼》中还有一个例子,也是让人眼前一亮。“棘,心赤而外有刺,故朝位植之。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治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读至此处,小涛恍然大悟。我经常给别人介绍说:朝天宫二进院西厢一溜,有9棵年左右的树,应该是曾国藩那时候统一种的。直到今天才知其所以然。古人“器欲难量”的功夫真是做到家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文化传承的根本,人人研习国学,并且做到知行合一,中华传统文化就有望成为一棵与时俱进的常青之树。

大家一起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做正能量的传播!

贾宽作品

文字编辑来自网络

绘画作品皆为艺术家贾宽创作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宽的空间

愿您

身体安康

吉祥如意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