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中,经常见到题材大多是以某位佛菩萨为主尊的唐卡或三圣类唐卡,而将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置于一图的作品却很难见到。
主要是因为这个题材里,人物众多、构图繁琐复杂,除了需要画师拥有精湛的画工外,还要求画师对《度量经》烂熟于心,寻常画师是难以画出整幅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唐卡。
这类宏伟的故事性题材需要我们将唐卡放大几十倍一点点去理解和欣赏。比如下面这幅出自著名唐卡艺术大师夏吾他之手的《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四大天王——极乐世界》。这幅唐卡画面整体布局规范,画工精细,人物众多。
唐卡画面中央绘释迦牟尼佛,肉髻高隆,上身披袒右式袈裟,下身着红色长裙。左手结禅定印托钵,右手施触地印端坐于莲台之上。背光旁边环绕着白象、狮子、龙、蛇神等,顶部立着一只大鹏鸟;座前供桌上陈列有鲜花、摩尼宝、海螺、象牙等各种珍宝。
佛陀的两大弟子目犍莲和舍利弗一手持金轮、一手捧摩尼宝珠,分别侍立左右。佛陀的周围散布着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每位罗汉姿态各异,神情有别,极富个性特征。有的罗汉身旁有一位侍者,他们或献珍宝或手捧法器,静静地在罗汉身边侍奉。
仔细看这位大腹便便的哈香尊者,他身旁还有三位嬉戏的童子,使画面显得极为生动鲜活。
画面背景以藏区风景为依据,其中溪流山峦、青山草地、绿树繁花,更有小鹿、仙鹤在草地上休养生息,营造出一派宁静祥和的佛国美景。
另一幅《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同样出自夏吾他大师之手。这幅唐卡与上一幅截然不同,佛陀端坐于菩提树下传授佛法,身后是一片碧蓝色的汪洋大海。佛陀的两大弟子都手持锡杖和托钵,侍于两侧。
身边散布着十八罗汉,最下方是四大天王,从左至右依次是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29岁离宫寻找解脱生老病死的真理,35岁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而后45年传法度众生。
释迦牟尼为使佛法在自己灭度后能流传后世,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分布各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佛教传到中国后,十六罗汉演变成为十八罗汉。
佛经里说,罗汉能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盘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