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善会被欺,马善会被骑修佛人这么说, [复制链接]

1#

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导语

都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太善良了,就容易被别人欺负,那作为马来说也是一样的,马善良就容易被人骑在他的背上,每日奔波。如果是一匹顽劣的马,它就可以不受到许多控制,就好比如草原上的马,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

在生活当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许多人都说出这样的话,当我们一个人太过老实的时候,别人就会肆无忌惮的向我们索取我们身上的好处,更会因为你好说话、会替别人考虑事情,而让自己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小编相信各位朋友们都听说过升米恩,斗米仇这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刚好也表达就是一个人善良过度的话,别人就会不知好歹的,一位向我们索取,我们一个善良的人,就算是对别人有万万千千的好,但是如果仅有一次做得她不满意或者我们做得不好的时候,对方便会与我们结下某一种仇恨,与我们老死不相联系又或者是只记得我们的不好。对于修佛人是怎么理解人善会被人欺,马善会被骑的这句话的意思呢?

在佛教当中,是怎样看待人善会被人欺,马上会被人骑的这个问题的呢?就如我们中国的儒家,的特点一样中庸之道,在佛教当中,同样也是有着中道的说法。佛教里的众道之说,就是要我们超越有和没有、爱惜和憎恨、苦和乐等等这些对两个极端的执着,这个中道之说是要我们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

就好比当年佛陀在山中进行苦行修炼的时候,他花了整整的六年进行了苦修,但是最终也没有能够悟出真理。最后佛陀他还是下山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而且随后他逐渐恢复了自己的体力,并且在菩提树下能够打坐入定,克服自身的缺点,最终才得以大彻大悟。在佛陀弘法的时候,佛陀曾经告诫他的弟子们,一定要远离生活中两个极端的偏执,要履行自己的中正之行,这样才是我们佛教中人的解脱之道。

就拿我们生活当中的苦乐来说,佛经里有这样一句佛经:行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乐者。是以苦乐,两非道因;行于中道,心则寂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在当下的生活当中,如果我们一个人受太多的苦,就会使我们心烦意乱,如果我们一个人太过于享乐,就会乐不思蜀。因此佛教中人,他们是不取苦乐的两端,而是取它的中间之道。因为在生活当中懂得适可而止这个行为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时候一个人的心就会逐渐的趋于寂静的状态了。

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如果一个人将自己拳头握得太紧,这个人就会一无所有,如果他反而张开自己的双手,就容易拥有整个世界。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不必屈于执着太松或者太紧苦和乐,我们应该要学会自己能够伸缩自如,自由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大智慧。因此我们在做人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和限度,如果缺乏了这个智慧,一心向上的话,反而会使一些坏人得寸进尺。如果我们懂得给予一些惩罚的时候,就可以使那些不好的人迷途知返。因此,当我们一个人要使用自己的善良的时候,应该要从他的角度出发,不是随意地纵容对方。

总结

如果真的知道一个人是否真正的成长,不是我们给予他多少,而是他自己能够去体会领悟多少,这才是一个人拥有最大的财富。也就像佛教中人说的,拥有菩萨心肠,还需要有金刚手段。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