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悟心明理(学习佛学文化,领悟佛学智慧、传递正能内容)
前段时间我分四篇文章对《心经》进行了简短的解读,第一篇讲《心经》全文的大体法意,第二篇讲《心经》的总体纲要,第三篇讲《心经》的核心思想“般若妙慧”,最后一篇讲《心经》结尾咒语的真正含义。整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内容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讲般若妙慧的妙用,结尾的咒语是讲般若妙慧的利益。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理解《金刚经》的法意,在讲《金刚经》之前,为什么我要强调前面谈到的《心经》,那是因为《心经》与《金刚经》都属于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华,两者都是强调“空性”妙慧,讲行菩萨道,讲度己度人,也是专为菩萨讲的一种修行方法。
为什么说两部经典是专为菩萨讲的法,那是因为这两部经典是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里面的义理非常深奥,修行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的人,是很难领会其真正义理的。就拿我们普通人来说,在没有高人的指点下或者是佛学资料的辅助下,我们品读《金刚经》或者《心经》根本就看不懂,更不用说悟透里面真正的法意了。
心经金刚经大字注音繁体竖排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佛经儒释道国学启蒙书籍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10购买
正因为这些原因,佛教把修行的功夫划分为三种果位,它分为罗汉、菩萨和佛,就好比我们世间人的学位划分一样有小学、初中、大学、博士等等。其中罗汉就相当于大学的本科生,菩萨相当于大学的研究生,佛相当于博士,也是最高的果位成就。佛教提倡因材施教,什么样的悟性讲什么样的法,绝不会把大学的课程讲给小学生听,因为他听不懂,讲了也白讲。
《金刚经》是释迦牟尼佛与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的对话记录,全文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口述成书。流传至东土后的译本有多个版本,其中以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这个版本。
金刚经的经题浅释
《金刚经》全称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它是鸠摩罗什所翻译的,鸠摩罗什出生在天竺国,与后秦时期被文桓帝姚兴迎请至东土,一生以翻译经书弘法利生为己任。
在解析经题之前,我先申明,如果我们从文字的会意去解读经题,那样的意义不大,也不可能理解全面。因为世间真理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我们要通过经题义理而领悟背后的深层含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五千多字,分为三十二个章节,中心思想是围绕“空”而展开的,通俗来讲就是“彻底解脱”。佛陀通过《金刚经》告诉我们,“彻底解脱”从本质上是可以达成的。只是我们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达成,又该怎样运用这个方法来达到解脱,这两个问题就是经文要讲的主要内容。
学佛的人都知道,实相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本原,这个实相是无垢染,不生灭,不增减的。佛教对实相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空性”思维来诠释,佛陀在经文中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就是空性思想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你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生无常变化的观念和见解,就是明心见性。佛陀住世时所说的法都是以实相为基础,这个实相不管你认不认识,或者说是运不运用,它都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是宇宙万事万物的真实本原。
金刚,是目前地球上最为坚硬的物质,它可以加工成永恒的钻石,也可以利用在尖端的国防科技上,不管人类怎样使用它,它的本质是碳元素是不会变化的。经题中的金刚就是表达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本体法义。
我们了解到实相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也就明白了世间一切物质形相,都是这实相本质的呈现,都是无常变化的一种假象。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悟知生活的本质实相,就不会被生活中苦恼所困惑,也就达到了“彻底解脱”的目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能具备实相本质的认知,就是拥有了般若智慧。
通过前面的实相认知和实相运用,我们就可以从这虚幻不实的现象中脱离出来,达到对宇宙万事万物本质的恒久认知,从而用这本自具足的实相智慧,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现象加以运用,实现最终的“彻底解脱”,这个就是波罗蜜的意思,也就是华语翻译过来的“到彼岸”。
结语:
在品读任何经典的之前,我们主要是通过文字会意来思考它背后的真实用意或者是真理。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下足功夫去研习与其相关的其它文献资料,这个也是我开篇介绍《心经》的缘故,并强调了两者有一致的用意,也都是般若智慧的结晶。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疑问请查阅佛经典故,参悟佛法真意。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发表你的高见!
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