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六祖慧能这个人,应该是最传奇的人物之一。
如偶闻《金刚经》而悟道以及各种各样的公案等,其实就是世人认识六祖慧能其人最主要的“端口”,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不可思议的经历以及事件,让人将他的一生视为传奇。
那么,这些公案会不会是后世的弟子刻意杜撰或编造的产物呢?
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可能。
为什么?
大致两个原因,一是“道”本是平常,根本就不需要有那么多传奇,二是古人由于非常敬重“师者”,以至于往往都会有将其美化的倾向。
六祖慧能画像
而六祖慧能一生的传奇,很可能就是人为美化的产物。
甚至可以说,这种美化的痕迹,在不同版本的《坛经》中就曾有体现——据说《坛经》被后人改动的地方,多达一百多处。
如那首最著名的偈语,就曾有多个版本,即:
通行本——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而敦煌本则是有两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由此可见,敦煌本的表述,虽然没有通行本那么优美,但其表达方式却更加平常和平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平常与平实更符合于慧能其人的形象以及处境,且并没有太多神秘色彩的东西。
剩余64%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