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情绪管理 [复制链接]

1#

何处遥相见

心无一事时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时惹尘埃。

这一段很典型,用功的理路还是很清晰的。在禅宗史上,这个一般叫渐修派。渐修就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来。慢慢来,不着急。我们现在的修行就是这样,不能着急。做事情也是这样,不能着急。事情虽然急,但心不能急。动作可以快点,但心不能快。

这里他把身和心描述成菩提树和明镜台,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是菩提树。菩提树是什么意思呢?菩提就是觉悟。菩提树,就是觉悟之树。这是个比喻,就是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觉悟之树。

菩提树是印度的一种树,现在还有。在南华寺(六祖真身所在地)的大雄宝殿前面,就有一棵菩提树。这棵树很大,有一千多年了。广州光孝寺也有棵菩提树,也很大,也有一千多年了。菩提树是南方的树种,像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这些国家都有。中国也有,只是较少。

树应该怎么栽呢?深挖坑,浅栽树。这是栽树的原理。就是要把树坑挖深一点,大一点。这样土质疏松,根才容易成长。还要浅栽树,就是把树栽浅点。树栽太深了,反倒会容易死。根埋完之后就要浇水。第一次浇水要把水浇透。待水慢慢沉下去,渗透到土底,然后再盖上土。这棵树就种完了。

什么季节栽什么树,栽完树后还要管理。比如,风大的时候会把它吹倒,就要用几根树干把它顶住。如果是时间久了不下雨,就要给它浇水。等到树根发出来,就可以施肥了。新栽的树不能施肥,而且不能在树根上施肥,得在边上施肥。树靠管理,不管理是不会长大的。

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要管理,而且要合理地管理。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茁壮成长。如果管理的不好,身体就会生病,容易未老先衰,甚至于还会养成很多坏习惯,比如,跷二郎腿,到那儿一坐,就把腿翘起来了。要不就是把腿一伸,伸出去了,整个人半躺在沙发上,就像一滩泥巴。这都是坏习惯。

我们的坏习惯很多的。这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管理。这样就不能长成菩提之树。所以,身是菩提树,就是告诉我们要合理管理好我们的身体。菩提树就是这样慢慢成长,成为参天大树的。我们身体也是这样,经过合理的管理,就会茁壮成长,就会很健康,充满活力。

心如明镜台,就是说我们的心就像明镜。我们前面讲过,镜子是需要经常擦拭的。镜子不分好坏的,来什么照什么,来什么现什么。心如明镜,就是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心看住,照看到自己的心念。

刚开始照看到自己的情绪,慢慢细化,照看到自己的心念,就是要把自己的起心动念看到。这样你的功夫就好做了,刚开始是做不到的,慢慢来。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镜子时间长了不擦就会有灰尘。我们这颗心也一样。如果不时时刻刻看住它,不能照顾好,它就跟着情绪跑了,跟着妄念跑了。高兴的事情来了,就高兴昏了头;悲伤的事情来了,就很悲伤,跟着妄念跑了。

所以,一定要时时勤拂拭。时时刻刻照顾好我们的心念。勿使惹尘埃,不要让它跟着尘埃跑了,跟着外境跑了,跟着情绪跑了。

不让情绪带走,是保养心的最好方法。这叫什么?情绪管理。管理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生的根本。把情绪管理好了,我们才能真正地身心健康。情绪管理不好,光去管理外面的东西,就会把我们累死。很多人就是累死的。怎么累死的?不是让事情累死的,是让情绪累死的。

因为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嘛,没有学好情绪管理学,不懂得管理。所以,最高级的管理就是情绪管理。不是工商管理,不是MBA精英班,那都不是高级管理。这才是最高级的管理。把这个学会了,MBA也就过关了,可以授予MBA学位了。

这句话体现了神秀大师用功的思路和方法。这个方法是非常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这也反映了大部分人的根性,大部分人的特点。大部分人适合这样的方法。六祖那样的方法就只适合少部分人,少数特殊根性的人。

我个人认为,他们下面弟子的争论,是不合适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不参与他们的争论。我认为有用的就拿过来用。我认为这个方法有用就挺好。六祖的方法也挺好,我也可以用。所以,我同时愿意做他们两人的弟子。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六祖所强调的是见地——般若正见,与达摩祖师所传一脉相承,是禅门正宗。而神秀大师所修所传是渐修之法,也是大乘禅法,但已失去达摩祖师所传之宗旨,故不是禅门正宗。

这是祖师所争论的立足点,就是为天下学人定宗旨,与争祖位无关。但下面的徒众不明自心,纯属意气之争,落在是非之中,谤师毁法,造业受报。

(待续)

隆谦法师《六祖法宝坛经》浅述

年于秦皇岛五峰寺

四川乐至圆通寺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