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佛教禅宗典籍,禅宗代表著作之一,亦称《六祖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一部经典坛经,是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
一、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坛经》
人的身体就像是一棵觉悟了的菩提树,人心好比是一座明亮的镜台;时刻不忘掸拂擦拭,不让身心沾染世俗的尘垢。
二、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坛经》
以前我诵读《法华经》有三千遍,曹溪大师一句话也没有讲,还未明了出世的含义与宗旨,怎么能够停止累生累世执著的狂妄之心呢?三、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坛经》
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自性而存在,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性产生的。佛经上说:一切事物都因本心而产生,如果本心寂灭了,世间的一切事物也就消失了。
四、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坛经》
凝神屏息,内观自省,想求得清净的境界,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为,而不是真正的禅。长时间地打坐,身体受到拘束,这对于领悟佛法有什么益处呢?五、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坛经》
以往的心念不再起来,即是心,以后的心念不再寂灭,即为佛。不离一切相,就是心,脱离世俗的一切相即是佛。
六、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坛经》
活着的时候,常坐着不躺卧,死了之后,就躺在那儿,不能坐了。这个身体就是一具臭皮囊,怎么要在这外在的躯体上下功夫呢?七、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坛经》
心性若是平等无差别,又何必执著于戒律?心念和行为如果清净无染,又何必一定要去参禅?知道感恩就应该知道孝养父母,深明义理则知道上下用心来体恤。谦让使得尊卑得以和睦相处,忍让则使众念趋于平息。
八、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坛经》
众道友,一个人的心性宽容大量,那么就可以包下世间万物。以这种心态来看待物,世间万象便会清楚地显现出来,能够认识所有事物的自相。一切事物的自相都有相同的本性,即是人的本性对其的显示,这便是一切事物的自相。
九、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坛经》
三乘只是权巧的方便法,是为了以往迷失的世人而设定的。一乘才是实实在在的,是为了现今世人的修行而开显的实相。目的是教众人去假归真,归于实相;归入实相之后,不必执著于实。
十、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坛经》
世间人愚昧痴迷,只知道忏悔过去的错误,却不知道用心去阻断后来的过错。如果不知道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悔改,使得以前的过错没有消除,继续存在,使得一些过错又重新产生。前罪既没有消除,后来又犯,这怎么能叫忏悔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