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生活平静而幸福,我们也时常会因一些小事而抱怨:开车被堵在了上班的路上;睡觉的时候,楼下的人却在吵吵嚷嚷;裙子刮在了公共休息椅上;门把手上的螺丝有点松,总是很难开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细小琐碎的抱怨,让我们心情不爽,身心疲惫,正是这些抱怨,日复一日的重复堆积,渐渐侵蚀我们本来安逸美好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书名吸引我的书,偶得于手,慢慢走进《不抱怨的世界》,欢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静心去思考。人,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一种不抱怨的思维方式,一种接近不抱怨的生活方式是何其重要。
想想看,生活中,我们会因为什么而抱怨?我们的抱怨大多是因别人而起,为别人的过错失误,而气恼愤然。我们好像是把自己的快乐依附在了别人身上。
在萨特的戏剧《禁闭》中的男主人公最后说出一句话:“他人即地狱。”其实并不意味着身边的人对你而言即是地狱,而是当你和周遭的人相处不愉快,难以调和时,他人对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狱了。那么这时的你,自然会因他人而抱怨,又怎么能得以内心的平静,找到心灵的净土呢?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当两个世界碰撞时,并不只有火花,还会产生摩擦。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不要为自己而让对方迁就忍让,也不要因别人而责怪抱怨,让双方愉快,就是交往的底线。面对烦杂的令人头疼气恼的小事,学会放下,抚平焦躁,心平气和地与身边的人交往,不发出那么多的抱怨,自然能找到平静而安详的净土。
除了因别人而抱怨,我们也会因自己的过错失误、不满现状而抱怨。我们生活的世界五光十色,总是有很多的诱惑吸引着我们,让我们追逐、令我们向往。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想要不因此而抱怨,就要先让自己得到自我满足。满足于自己现在所得的幸福,满足于自己现在的生活,满足于自己的奋斗与成果。这样,我们便能更好地在既有的环境中生活、成长。
弗朗西斯说:“只有自身不完善,才会抱怨事物有缺陷。人们越完美,对待他人的缺陷就越有风度,越不会妄加评论。”我们不是完美的人,自然会常常发出抱怨,但是抱怨是没法缓解恼火情绪的,只会让怒气蹿升,那么何以不抱怨呢?在《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里,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是学会处理抱怨:“处理”仅限于事实陈述,不包括揣测他人的动机,也不包括凸显他人的缺点。说出你的情感并予以承认,把感情从阴暗处解放出来,去到光明的所在,这样它们才能逐渐消失。
人生难免有不如意、不公平,人们常常用一些抱怨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其实,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会破坏我们的生活。如果改变抱怨的习惯,改变思维,把抱怨自己试着变成满足悦纳;把抱怨他人试着变成宽容接纳;把抱怨工作试着变成享受乐趣,那么就能减轻压力、缓解痛苦、增进健康、创造和谐关系、拥有快乐的工作、打造平静幸福的生活。我们也时常抱怨学生调皮不听话,如果换一种心态,去包容、理解、接纳、引导学生,常常会享受来自学生很多的快乐、幸福、收获与满足。
正如禅语所言:“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多一些理解与悦纳,不吵嚷,不抱怨,那么,我们自然会得到内心的舒展与快乐,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净土不必远,就在你心间。
学习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