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山论见汝果若学诗,功夫在诗外二 [复制链接]

1#


  


  写到这里,我重点要加以说明的是,前几天我在东微群里写了一首打油诗:新婚,同喜同贺觅知音,鸳鸯归宿蝶双飞。千年期许结连理,万世相伴随梦归。(千年期许问早定,一世相伴知是谁)这是我对朋友儿子结婚的贺词。但也有好心的朋友问我,韵去那里了?同韵邻韵否?再如泰安曲业贵老师出的上联:香椿逢春发春芽香椿香春,我应对的是,腊梅遇雪开雪花腊梅腊美,上联是早已形成固定的,也许我应对的下联有出入,即然提出问题,就得认真对待,有
  十三空间,这些我们都无法按现有已知的去探寻,还是回到诗词上吧!国学惊句:“诗言志,歌咏言“,陶渊明信守“猛志固长存“可见志者,生命不朽也。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教》里写道:诗不可凿空强作,结境而自工,或感古怀今,或伤今思古,或因事说景,或因物寄意等等。总之,写诗理应言之有物,皆有所归。作为诗人,世间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地,因为每个诗人都有独自的个性和创造力,面对人间的美善丑恶,时空的沧海桑田,去探寻,去超越,把自


  己的喜,怒,哀,乐,悲,憎,恨全部情感都在生活里发酵,酝酿,才能从心灵的深处,流出芬芳的美酒。大者纵论天下大事,时代竞进,国之兴亡,民族兴衰,小者至一叶一花,一草一木,包罗万象,事无巨细,且与主题遥想呼应,融为整体,从而将诗*唤醒,使字面字里所表达的有机结合,如晚唐诗人朱庆余,在考试前给主考官张水部写了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咋一看,展现了一幅古代婚姻风俗图,这只是它的表象,而它的主旨是考生讯问考试情况,巧借“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言外意。再如:少小不知倒春寒,残雪映衬黑白间,东风欲扶杨柳绿,晓知待看六九天。字面只是表达青春年少,不明事理,什么黑白社会,什么天时地利,只是隐而不发,汉字的多面性,在诗的意象中,也显现出了局限短板。诗把语言加以提炼,概括,使之简单明了,再运用诗的意象,说明自己所表达的意图,而意象又是一种形神兼备的审美形象,意象虽说是心物交感的产物,但它更多的情况不是写实物,而是表心意,如杜甫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诗人用心和时空的对话,眼睛所看到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写早春的:堤岸柳生绿,阡陌小桃红,随风寻花香,移步看娇容。和:地暖三秋树,冰冻二月花,新草无意绿,旧枝有情发,等等一切,都是意象集群,谈到诗的意象,不得不说一说对联,它从广义上,是诗的基本结构单元,可以这么说,,先有的联句,然后才形成发展成诗的,最早对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使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些形意结合的名联,如:有情岁月增中減,无味诗书苦后甜。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三尺讲台传道义,一支粉笔写春秋等耳熟眼热。这些都是诗歌意义的单元,是诗歌结构组成部分,还需要把它们巧妙地组成一个整体,形成意象群。

版权所有

谢绝转载

作者简介

尹勤东,笑对春秋,直面人生。吾自幼喜爱诗词文学,平素爱好书法、象棋,从中汲取营养,并结合自己的情趣,亦庄亦道,信手涂鸦。

编辑:孙向文校对:周丽颖

《草根文坛》征稿函


  《草根文坛》海纳百川,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草根文坛》在《乐安诗画》杂志设立“草根文坛之页”。

一、征稿内容:小说、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均可。

二、征稿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健康,须为未在其他微刊发表过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如因抄袭引起法律纠纷,由投稿者承担一切责任。

三、投稿方式:稿件投给本刊编辑或者发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