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五龙河的水,到是可以尽着笔墨。老子为啥写道德经,因为老子愿意。在下乐水。既然喜欢,就不谈奢侈。
??不需罗列前辈描写景致的例子来说明,水对于山意味着什么。无水之山的落寞。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花开见禅,山水相依。如山有灵,水基于山便是禅的花开,如山有心,即便心未修成佛性,哪水也是佛脸上的微笑。山,没了水,那这些就当我没说。而这里的水居然一点也不扭捏,真就挂在山的脸上,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牢牢的嵌在谷底,挂在陡壁,趟在山间。
??河水弯在谷底,拧着山势,逶迤而下,连绵十数里,谷底忽宽忽窄,流水时急时缓,山势有凸有凹,绿色浓淡相间。正在滴的雨,把五龙河的绿洗的青翠欲滴,把五龙河的水涤的鼓胀灵动。催着河水潺潺而下,谷底宽时,聚在一起,形成静静的水潭,看的见潭底,水虽是没有颜色的,但潭底的青,潭底的褐,潭底的灰,衬托着一汪清水倒像是着了中国画的笔墨,深蘸浅描的,虽然看不见明显的界限,但随着青色的,褐色的,灰色的潭底,水的颜色也淡淡的不着痕迹的过渡着。还算静的水面有着一些白色的水沫,羸弱的浮在水面,随着山岚里的风慵懒地荡漾。?
??潭的尽头,落差很大,崖壁陡直,水离了依托,兀自挂在崖口,百道银链,真像是龙的长须。飞泻直下,水声不再潺潺,大声的冲刷着岩石,在坚硬的岩石上留下道道深痕,奔涌而下。五龙河的水百态千姿,想把每朵水花记起,是徒劳无功的。水流的急急缓缓,水声的高高低低,水色的浓浓淡淡,是写不全了。但不是遇到五龙河的水,怎能荡涤俗事的尘。不是遇到五龙河山,怎能舒缓我拥挤的心。
??顺着栈道,躲过参差的石壁,又走一阵,在一架吊桥的旁边竟然有一株菩提树,从石缝里长出来。是不是的,反正木牌上是这样写的,呜呼。这菩提倒让我想起了五祖传禅。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前者是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弟子神秀所作的一句偈语。后者是弘忍的另一个弟子慧能作的偈语,因为神秀执“有”,慧能执“空”,所以慧能赢了。获传禅宗。
??但老实说,神秀的偈语我更喜欢,佛说的四大皆空是股什么力量,在我一个生活在尘嚣世事的俗人,无力知道谜底。我关心,能带给别人最好的温暖,就是你的心如花开,亦或说,谁的花开也曾暖过你。而不是离了背景的独静。基于我常粘惹落尘的心,经常擦拭一下尤为必要。好以纯净的心暖周围的人。春的花开暖了五龙河,五龙河的春,拂拭了我拥挤的心。我努力希望能催出孩子们心的花开。尽管你们的顽劣常勾引我的邪恶。从此以后。
?心如一只彼岸花,此生许爱不许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