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计成的《园冶》有言:“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可见,古树对于园林造景极其难得。而潭柘寺毗卢阁内那棵千年银杏,如今仍伴着千年古刹茁壮生长,于是更显珍贵。这棵银杏由清朝乾隆皇帝钦赐名为“帝王树”,雄姿肃穆,古雅别致,当微风吹拂而过,便摇动万千碧叶。若抬头仰望银杏树冠,层层绿叶难以计数,若欲将整棵古树纳入相机,便只能遥遥取景。
潭柘寺内的帝王树全貌(图源见logo)帝王树的历史传说帝王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内的大雄宝殿前西侧,“高达24米多,直径4米有余,六、七个人才能合抱,遮阴面积达多平方米。推断此树至今约有多年了[2],‘帝王树’也是历代皇帝对树木御封的最高封号。”帝王树与大雄宝殿相对而望
这棵银杏被乾隆皇帝亲封为“帝王树”,这为它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传说,每当一个帝王驾崩,帝王树就会有一段树杈折断;而每当一个帝王登基,帝王树上又会长出新的侧枝[3]。久而久之,这些新枝渐渐会与老干重合起来。
据说有次乾隆皇帝到潭柘寺来,老方丈想表达下对帝王的敬仰,就说:“皇上,这棵老树很是奇树。当年康熙皇帝登基,这棵老树从旁生出了个新枝;皇上您登基的时候,它又生出一个新枝。可见皇上登基,它也为您高兴。”乾隆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当即就封这棵银杏为“帝王树”,旁边紧挨着的那棵,就被封了个“配王树”。[4]乾隆皇帝中堂立轴像后来,宣统皇帝溥仪,因为他称皇时才3岁,又只在位3年,所以他登基时发出的侧枝又弱又小。20世纪60年代初,已不再为帝的爱新觉罗·溥仪到潭柘寺来游玩,曾手指着帝王树东北侧一根未与主干相合的弱小侧干,对负责接待的人戏说道:“这根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5]
宣统皇帝溥仪中堂立轴像
帝王树旁的石碑记录下这两个故事
北方高僧皆宜以此树代表菩提树,视为佛门圣树。帝王树枝叶茂盛,直干探天,粗可数围,历经千年风雨却风采依旧,看世事沧桑,迎各方游客。
错配鸳鸯的配王树
其实,在潭柘寺内,有两株活化石,东侧的一株称“帝王树”,西侧的一株称“配王树”。配王树,民间又称“娘娘树”,树形略小,树龄却也逾百年,本是栽来与帝王树相配,因此得名“配王树”。众所周知,银杏属于雌雄异株,只有一雌一雄的银杏栽种在一起才会开花结果,并且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20多年,大量结果更要40多年。熟料两株银杏皆是雄株,无法传粉结果,错配了鸳鸯,便再无“太子树”了。
配王树全貌(图源见logo)
帝王树与配王树的现状
那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又因何长寿呢?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乙烯醛及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灭虫作用,所以银杏极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此外,凡是“高寿”的银杏,根系大都极为发达,入地极深。就像帝王树的周围,设有围栏,铺的也是透气透水的地砖。帝王树和配王树周边还设有牡丹池,内植大量牡丹,既可拉开游客与古树的距离,也能防止土壤板结以及游人对古树的直接破坏。帝王树与配王树周围设木围栏、铺透水砖(图源见logo)俗话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见证了北京城的发展史,帝王树与配王树则伴随着潭柘寺历经着沧桑沉浮。如今国家昌盛,帝王树与配王树也生机焕发,共同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两棵古树微微弯腰,仿佛在欢迎远来的客人
一周分享一棵中国千年古树,今日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敬请期待下周的“章台古梅”分享吧!喜欢的话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