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是写作行文的重要原料。可以说,善于运用素材是写好作文的一大关键,这不仅能够充实文章的内容,还能拓展思路、深化主旨,加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善于用材的核心是提升材料与文章之间的内在契合度,使材料在言语、内容、思想等方面与文章更好地匹配。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必须拥有足够的素材储备,否则就无法从容应对题目中所透射出来的各类话题。
其次,考生要依据题目的指向和行文的主旨,准确选择与其匹配的素材。再次,原生态的素材需要经过作者的深度解读,才能有效融入作文。
最后,材料的引用要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切忌重复、单一、死板。
招法一
准确选材
准确选材是善于用材的前提。选择素材前应先确定所写文章的内容框架和思想指向,然后从储备的素材里选取相应的素材。考生务必注意素材与作文立意之间的内在契合度,切忌为哗众取宠而乱选材。
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预测未来,活在当下》这样写道:
预测本身是对生活负责的表现。而这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对于前程的精打细算、筹谋规划,更在于预测社会可能存在的弊病,关怀人类的前程。
俄罗斯当代作家索尔仁尼琴说过,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敢传达那个社会的痛苦和恐惧,不能对威胁着道德和社会的危险及时发出警告,那么这样的文学是不配称作文学的。正是因为每个时代总有愿意站在船头为我们审视前方的浅滩暗礁的瞭望者,文明之船方得正道而行……预测既然是文明的灯塔,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呢?
考生选用索尔仁尼琴的素材来论证预测对于文学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拓展为预测对人类文明的指导意义,所选素材与文段首句提出的观点高度一致。
招法二
深度读材
素材是原生态的,其内涵是丰富而多样的。要使素材化作文中的材料,势必要对其进行深度的解读和改造,从中提炼出吻合文章主旨的内在逻辑来。
例如学生优秀习作《心之所向》,是这样解读素材的:
看见城市中被霓虹灯打扮得妖艳的树木,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怀念家乡那质朴的梧桐来。终于明白袁苏武持节牧羊二十载,历尽磨难也要回到大汉的决心,不仅是出于忠心,更因为他心中有放不下的家乡。
终于明白,项羽“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的感慨,不是没有雄心,而是敌不过对故乡的牵挂。只有背井离乡的人才会懂得离人的心,于是我读懂了他们。
众所周知,苏武牧羊的故事向来是作忠诚爱国解的,项羽富贵归故乡则常被视作“虚荣而无大志”;而本文考生却一改常规思维,对这两个材料进行深度解读并合理改造,让它们统一融入“心念故乡”的主题中去,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招法三
无缝组材
材料固有的意义指向、容量大小、用语特点,难免与考生的行文习惯存在差异,要使材料自然恰切地融入所写文章的肌理中去,考生务必要学会巧妙剪裁、择要提取、适当改动。
例如年江苏高考模拟考试中有篇《人生加减法》的高分作文是这样组材的:
我欣赏过空山人语,我领略过山光西落,我还在没有车马喧的人境谛听过大自然的声息。那里有内心丰富的生命,不在意世俗,独立安静,真正觅得了自己的乐趣与存在意义。
但当震耳欲聋的乐声遮盖了李白的踏歌,当哈利·波特的魔杖打落了荆轲的匕首,现代的声音、现代的机器、现代的价值观铺天盖地而来,我们在欣喜若狂地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却不小心被现代的浮躁污染了灵*。这些变得狂热的灵*开始为自己做起了加法,表现自我,突破自我,最后却迷失了自我。
细细辨别,可以发现该文段中的“空山人语”化用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山光西落”化用了“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没有车马喧的人境”化用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此外“李白的踏歌”“哈利·波特的魔杖”“荆轲的匕首”等,莫不隐含了特定的诗句或故事,但读来却让人感觉十分自然。
名家范本
荒谬的苦难哲学(节选)
狄马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也。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
中国人在讲到苦难时,喜欢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但几乎所有的引用者都忽略了前面的几句话:“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谁也不能说,文王不拘就演不出《周易》;仲尼不厄就写不出《春秋》;屈原留在宫中,就不赋《离骚》;左丘眼明,就不会写《国语》;孙子脚好,就不修兵法;不韦仍然是宰相,就不编《吕览》;韩非不囚,就没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圣贤高兴的时候就一定写不成?因而,这是把特殊的历史情境当成了普遍的创造规律。
技法解读
本文段所用的核心材料是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列述“苦难与成就”的一段话,这与作者论述的主题高度一致。不仅如此,作者还举出人们常常忽略的另一句关于人性的话,反弹琵琶,深度解读苦难与成就的非必然性。
最后,作者用自己的话另设历史情境,自然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备考佳作
何妨停留
余梦姣
现代人总是步履匆匆,怀着一份出征前的紧张,追赶着所谓的效率,追求着所谓的价值。他们试图把每一分钟都兑换成“有用”的东西,他们会拿着“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价值”的人生准则,指着你的鼻子说:“不要停下你的脚步!”然而有些东西,不停下脚步,不让生命从容停留,又如何能深入体会呢?
停留,是留出时间,让阳光安卧在自己的身上,让一只蝴蝶飞到你的身旁,让迷途倦怠的灵*找到最初的家园。我们不妨读一些无用的书,观一些无用的风景,过一段不争朝夕的日子,
与金钱无关,与成功无关,只与自己的那颗诗意的心灵有关。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淡淡的一句话,不知触动过多少敏感的心灵。当他缓缓地念出这个句子时,或许只是午夜的失眠让他将视线偶然地投向了窗台,然后停留在了那一团无以言表的美之前。然而,正是这种不期的停留,使他最大限度地接近了生命中最纯粹的部分。
“这无边苍穹的无穷寂静使我战栗,灵*都颤抖了,语言只能遁隐。”帕斯卡尔的停留是以静默的心境体味黑暗无边的宇宙。如今的我们只会在星空下匆匆走过,看着手表或翻着手机,早已失去了儿时仰望星空的情怀;而帕斯卡尔却郑重其事地停下了忙碌的脚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止住了生命的流逝,于是也接近了自然的神性。
也许,佛陀来到现代社会并不会受人敬重。医院,二不会兴办学校,他只会在一棵菩提树下静静地参悟。“无用!”现代人一定会用这样的言辞来表达他们的愤怒与嘲笑,然后继续向前奔驰。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内心喧嚣的人们不会明白释迦牟尼停留后的大彻大悟,也不会明白午夜发现一株未眠的花时心灵的澄澈,更不会明白星空下的停留可以是一次灵*的洗礼。
一生求索、饱尝艰辛的浮士德博士曾经喊道:“美呵,请为我停留!”而如今,我却更喜欢这样呼喊:“美呵,请让我为你停留!”美只在一刹那,改变也只在一瞬间,暂且做点无用的事,等待与迎接一个未知的自己。一对蝴蝶翅膀的绚丽,一缕江畔微风的惬意,你有感受过吗?停留一下吧,这是未知与已知的通道,也是通往美与真的捷径。
名师点评
本文选用了川端康成、帕斯卡尔、佛陀、浮士德等名人颇有深度的语录素材。作者既能对素材做出恰当深刻的解读,又能将之妥帖深入地融入行文肌理,让素材与自己的文章相得益彰,实属难得。
本文来源:壹图壹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