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者:下面是觉悟的另一个描述,它是从对因缘所生的行为与思想作正确判断的角度来说明。经典上将这因缘所生的归纳成五蕴,在五蕴中所有依因缘而生的经验,当经过分析后,都可以被归类。阿难:在我觉悟之前,当我还是个未觉悟的菩萨时,我思惟:“关于色、受(乐、苦、不苦不乐)、想、行、识这五蕴,以什么为作用?以什么为过患?以什么为出离?”然后我思惟:“基于五蕴而生起的身心的喜乐,便是它的作用。事实上,这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苦的,且会变异的,这就是它的过患。调伏、弃舍对它们的欲贪,便是出离。”只要我尚未如实地证知五取蕴的作用、过患、出离即是如此,我在诸天、魔王、梵天的世界,以及沙门、婆罗门、国王与人民的众生界里,便不能宣称我已证得无上的正觉。但是,我一旦如实地证知五取蕴的作用、过患、出离即是如此,我在诸天、魔王、梵天的世界,以及沙门、婆罗门、国王与人民的众生界里,便能宣称我已证得无上的正觉。(S.22:26)自己尚未免于生、老、病、死、愁、烦恼,见到倾向于这些事物的过患,我寻求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愁、无烦恼的最上解脱——涅槃,而我证得了。我在心中生起如是知见:“我已确实解脱,这是我的最后一生,往后不再受生。”(M.26)佛陀在觉悟后,最先说的话:注释者:到此时已证得觉悟。根据传统,佛陀——现在不再是个菩萨——在觉悟之后最先说的话便是:朗诵者:我多生流转轮回,寻而未获造屋者,生生相继何其苦!如今已见造屋者,汝不再建造屋舍,屋之椽桷皆毁坏,屋之栋梁亦摧折。①我灭尽一切贪爱,心证得无为涅槃。(Dh.-54)注释者:以上是佛陀刚觉悟后所说的头几句偈颂,据传统所说的这些话并非出声讲的。佛陀证悟之后出声讲的头几句话,出现在三个偈颂中的第一颂,它的开头是:“诸法向其显现时......”(请参看下一章)①.此处的造屋者指的是对事物的渴爱或执着,屋舍喻身体,椽桷喻烦恼,栋梁喻烦恼的根源——无明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在树下入定七日。
本章的前半部讲的便是佛陀在出定之后的思惟与遭遇。佛陀首先追究事物的成因,从而找到将其断灭的途径。同时,佛陀对世事的研究并非泛无边际,而是集中在解除众生之苦的目标上。正因如此,佛陀下一步所作的便是找到苦的根源――我见与渴爱。
佛陀顺观、逆观缘起
佛陀继續对阿難说
阿难:
如是我闻。世尊刚觉悟时,住在优楼频罗村尼连禅河边的菩提树下。当时,世尊在菩提树下连续禅坐七天,感受解脱之乐。
如是我闻。世尊刚觉悟时,住在优楼频罗村尼连禅河边的菩提树下。当时,世尊在菩提树下连续禅坐七天,感受解脱之乐。
七天过后,世尊出定,在初夜时分,世尊顺观缘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换言之:
以无明为缘而有行;
以行为缘而有识;
以识为缘而有名色;
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处;
以六处为缘而有触;
以触为缘而有受;
以受为缘而有爱;
以爱为缘而有取;
以取为缘而有有;
以有为缘而有生;
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
这是全苦蕴之集起。”
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
精进禅修婆罗门①,
诸法向其显现时,
了知诸法有其因,
彼之疑惑悉灭尽。
中夜时分,世尊逆观缘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换言之:
无明灭则行灭;
行灭则识灭;
识灭则名色灭;
名色灭则六处灭;
六处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
这是全苦蕴之灭尽。”
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
精进禅修婆罗门,
诸法向其显现时,
了知诸缘之息灭,
彼之疑惑悉消除。
后夜时分,世尊顺、逆观缘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换言之:
以无明为缘而有行;
以行为缘而有识
……
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
这是全苦蕴之集起。
无明灭则行灭;
行灭则识灭
……
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
这是全苦蕴之灭尽。”
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
精进禅修婆罗门,
诸法向其显现时,
则彼端立破魔*,
如照虚空之日轮。
(Ud.1:1-3;参Vin.Mv.1:1)
①.有三个文字相近、意义相关的巴利语:brāhmana(婆罗门阶级、僧侣、祭祀师);brahmā(神圣的、美妙的、完美的)与Brahmā(天神、梵天、在六欲天之上的天人)。祭祀师出自婆罗门种姓的原因,在于婆罗门与梵天有特殊关系,因而理所当然地译为「神圣的」。通常此词只翻其音不译其意,在别处也出现类似情形,如慈心的「梵住」(brahmāvihara,见第十章)等;梵行(brahmacariya)――特别以不行淫为戒;以及梵乘(brahmayāna)等。(译按:「婆罗门」一词虽源于印度的种姓阶级,但此处并非指出身的阶级,而指人修行后的境界。)
佛陀这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不仅说明了轮回之因缘,也概括了三界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相互生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