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2/6273005.html-
点一下↑↑↑↑↑↑结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禅宗六祖悟道时的一首偈子,六祖到底悟了什么?
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他老人家又悟了什么?六祖悟到的与佛祖悟到的是否是同一个“东西”?
佛教禅宗特别讲求“悟道”,“道”到底又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佛教与别的宗教不同,特别注重智慧的成就和解脱,不像有的宗教,目的仅限于劝人为善,佛教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我们学佛的目的应该是认识这个真理,通过修行,证到这个“道”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到底悟了什么?
当代佛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如何修正佛法》一书中,曾讲到开讲这本书的因缘,为我们揭晓了佛祖在菩提树下到底悟到了什么,他给出的答案是这四个字:“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只要是看过几本佛教书籍的人,似乎都懂得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然而为什么我们不是佛,还是这样愚痴和无明?南怀瑾先生说:“倒因为果”,我们把佛祖十二年苦修所证得的经验成果,当成自己的所得,不是我们真正懂了,那只不过是佛经的“增上缘”而已。
以佛祖累世多劫苦修的因缘,一出生时就天赋异禀,在出家前所有世间的知识学问文学等等,都达到了最高明的境界,最后舍弃王位而出家,为解决人生的生老病死,而去求得真理。
佛祖一开始修习“无想定”三年,成功后,却发现不是“道”,“知非即舍”;又去修习“非想非非想定”,成功后,却觉得依旧不是道,只好又舍弃了。
“无想定”和“非想非非想定”是当时两种最高明的修持方法,这两种修持的功夫、实验,已经涵盖了世界上很多的修持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佛祖却发现“非道”。
在当时,佛祖已经再也找不到明师,只好自己到雪山修苦行了,一天只吃一个干果,六年后,佛祖认为苦行也不是道。
佛祖下了雪山,来到恒河边上,因为苦行没有体力,晕倒了,在接受了牧羊女乳酪的供养后,恢复了体力,渡过恒河,来到菩提树下,打坐,发愿:“不成正觉,不起此座”。
佛祖在六天之内,先得四禅八定,再得意生身,而后陆续一夜之间证得六神通,第七天的凌晨,“睹明星而悟道”,这大体就是佛祖苦修十二年的修道经过。
佛法,是需要真修实证的,理论讲得再好都无用。
我们学佛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看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了不起,甚至以为自己悟道了,其实都是不通,都是似是而非,就像六祖那首悟道的偈子,不知道多少人都说过,引用过,但我们都无法成为六祖。
南怀瑾先生说:真正的佛法是见地,修证,行愿,这三者都做到了才行。何谓见地?就是理论上见到了,所以见地一定要正确;要通过实验,通过自己的身心来验证自己所悟到的理论,就是修证,能够把自己证到的理论能够起用,在生活中积德行善,就是行愿。
见地,修证,行愿是三位一体的,见地到了,修证才能到,修证到了行愿才能到,如果不能行愿,就是见地,修证都不到;学佛最难得就是真修实证,理论讲得再好,如果证不到,身心是不能受益的。
佛祖有感于人世的生老病死而出家,为了寻求真理而修行,为了解救我们的苦难而讲经说法,能够有缘接触到佛法,实在是人生的幸事,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生渡此身。
愿我们能够谨遵佛的教诲,信受奉行,走真修实证的路子去学佛,希望能够一窥佛法的门径,能够登堂入室。
我是白衣居士念佛,感恩阅读与分享!#佛学#
念一句佛号,结一世佛缘!祝愿大家六时吉祥,一切如意!南无阿弥陀佛
举报/反馈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荐:
高音质,释迦摩尼佛心咒,愿您心中清静、快乐幸福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没有咒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