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支
宗喀巴大师著
等一颂。是依三*为因,以身等三为根事(根,谓依身口意,为发业之根门,事,即三门所造十不善道。)其罪性者,谓由我造。此中复分亲身正所造作,或教他作,或随喜他作,如是一切,尽其所有,总集忏洗,追念过失,生愧悔心,断绝后流,精勤防护,誓当灭之。
音频听打:陈莉莉居士(上海)
忏悔支。我们在谈进入忏悔的时候,因为我们在念诵这个文。“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死贪瞋痴”,也就这么几句就完了。可是我们在忏悔,他这里面提出几个忏悔方法,这就是我提这一本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里面叫你从几个面来对治忏悔,我们这位上师学问蛮渊博的,因为依着《略论》也可以再补充,可是他也提供了很多圣教量的东西,圣言量。菩萨经典的这些来佐证,所以对我们来讲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他提供了很多密教里面的一些修持的经验,我们可以取其善巧精神,作为我们来观察自己的不足,我认为真的是难得的善知识的,即便我们有些地方不一定完全采用,这是个人的选择,可是在受用这样的法义,唯有生起这样的感恩心,我想不能有其他的轻慢。
这里面忏悔,为什么要讲忏悔?因为忏悔其实就是针对我们过去所造的业,生起一份去除掉它,因为你有过。现在起忏悔,第一个就跟罪过产生背离,光忏悔就背离。你过去是因为一直熏染恶习,在恶习成熟以后造业,所以叫罪。现在一旦起忏悔心,一开始起忏悔心就相反了,所以忏悔心很重要,忏悔心清不清净,另外一回事,至少你是转头了,所以光鼓励一个人忏悔功德多大?因为他已经确定另外一个价值观,从肯定这一边到转这一边,这么一个念头。我经常举例,就要快到堕落掉到悬崖了,就差一步了。只要你一转头,即便就在下一步。也跟你无关。因为方向不同,你现在每走的一步,走一步就离开一步,走一步就离开一步,之前是走一步就掉,这一步,那一步就差很大步,因为方向不同,忏悔就起作用,只要忏悔就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把你重新造业那一份自我否定当初的业,当初的烦恼,忏悔就是要有这种心。
如果你没有这种忏悔,你就顺着过去的烦恼,顺着过去的习惯,顺着过去的知见,一个是加上去,一个是完全背离,这样一增一减,其实差多少?差很多,两倍。如果这一算数的话,至少是两倍。为什么我们要勤修忏悔,我有什么忏悔?有,你因为看不到过失,如果你现在借着学佛越看越细腻,你才发觉你的不自在,这个不自在都是由于过去的业所造成的,像我们现在要忏悔可多,你要跟谁忏悔?我们的意思,不一定要用什么方式,至少你忆念到:“我今生为什么如此不自在?这个心念的不自在,这样的烦恼习性是因为过去这个事情,才会有这个念。”
所以你要思考业报,你思考业报清楚,就知道你今生之所以不自在,是过去什么业?所以你要讲说,我为什么造这么多业?像以前在怪身高不够高,这是业报,以前不知道做哪些事情,经典老是把它往桌底下乱塞,或者看经不庄严的跑到桌底下去看经,也许吧,我不知道,反正要矮一点的理由很多。现在已经知道了,所以我现在至少知道以后,我就觉得,我这是世纪标准身材比较不会去撞到高的东西。当然这个矮就矮了,我的意思就是因为他有一层的业报,包括我们现在也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有一点点,我们身心上有太多。说忧也未必忧,为什么未必忧?因为还有烦恼。你说烦恼,可是又有一点优点,因为过去有一份功德,就在这里面你看到很多不足,因此在不足当中,生起这份不自在,就是业力所成。所以我应该忏除它。你能对业报了解越清楚,能生起忏悔的心越强。你千万不要不懂得从自身里面去观察自身的不足,而一直要找寻一个因为你对业报不清楚,所以你无心忏悔,变成不懂得远离过去所造的那个事情。你不知过,然后又不知忏,那个业报就会一层一层加上,因为无知一直累积这个业,你只要一远离这个观念,远离这个烦恼,很多的业报身有时候成为弘法利益众生的善巧。
我记得以前有讲,有一个身体残缺的居士,后来我想说:“你何必埋怨你自己?像我们要去跟一些残障朋友说法都很难了,因为我们好好的,你要跟他讲说你要放下你要勇敢。”
他说:“当然了,你好好的,当然可以讲这种话。”
这时候你残障的居士去跟他们讲最有用,为什么?
“我也是这样,我都站得起来,你也可以。”
后来他就开了一个公司,他的员工很多都是残障朋友,此人因以残障身度之,即现残障身为之说法。本来这是业报身。竟然成为一个菩萨业的善巧方便。
在这个地方,我们还是多花点时间来谈,当然每一个法门如果我们要简单谈也可以,不过我们希望借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使我们对这个法门有更深刻的一些认识,也能借这样的认识在实际修持这样的法门有更深刻的一些作用。
我们谈到忏悔,像我们经常讲受戒有戒体,对戒体的解释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不过我个人的看法,戒体本身也是无自性的,有的人把戒体也当作色法,我认为戒体是一个无定性的、无自性的,就像你现在去受戒得到一个上品清净的戒,可是你要没有用其他的善法来滋润它,这个戒品也会因你得到的戒体会慢慢坏掉。有的人刚开始受戒他不清楚。
我就经常举我的例子,我去受戒的时候,我不清楚,我受完戒,都我不知道我在受什么戒?因为我盲,当然我不知道当初的因缘是不是作为以后我要上课的教材?所以我当初受戒,说实在,我不是很清楚在受什么戒?很盲,意义在哪里?不清楚。像最近他们在受戒,我听说法藏法师都会教大家怎么一个得戒的一种教育?我们以前就是没这个东西。从开始纳受戒体的时候,戒体要受的过程应该怎么去寻求,我们没这个机会,不清楚。现在人有这个机会能听闻到这样,在受戒之前,能有人来这样指导,这是福报。可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当初受了一个糊涂戒,也不是完全都没有得到什么,至少我们当初是存着一份很真心想要去纳受这个戒体,只是这种仪轨,该怎么用心?不清楚,这个就过了。
像我们现在平常在修持,难免知道,有意无意我们都会有过失,这个过失对我们的戒体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待会他这边有一个例子,实际上有时候我们如果犯了一个过失,这个过失对我们的伤害,绝对不是一个过失的伤害,正如我们修一个善法,这个善法对我们的帮助也不是一个善法,我们不要说:日行一善。
光你讲这句话,日行一善,都已经不是一善了,你已经知道要日行一善,你这念头已经产生叫做一个串习念,它绝对不是今天一善,明天一善,而是当你今天要做一善,还想到明天要一善,每天的一善,是形成一个叫串习念,串习念是生无量善的。同样一个恶做下去,还会产生串习恶,这种串习所出来的一个接一个产生的串习恶会很多,因此在我们所修行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随时保持一个观照自己的善恶心,然后随时忏悔。所以忏悔,在一条修行路是相当重要,因为你不可能完全对,这个忏悔有很多的方式,有的是起个懊恼心:“不应该,怎么会这样?”。
小罪就好了,小罪就这样起一个自责心,就清净了,重罪可能就要越加强,总之这个忏悔,就如早上我们讲,它就是一个反向,从一个顺着烦恼,顺着习性,现在我反向思考,我要来寻求清净。光这个念头,已经跟以前的恶产生拉扯,刚开始还不容易,久了就拉过来。所以有人跟我谈:“犯了戒应该如何?”
我说:“佛教要让你清净的方式很多,我最重要是问你:你有没有心想清净?你对修行解脱有没有这种好乐?”
“有。”
“只要你有这个心就好办。”
只要你有这个心,佛门总是有好多可以修行的路,因为你不要以为把很多的东西看死,其实你必须对你所做的过失、付出相对待的相等的一些努力。只要你能多努力,再怎么样的重罪只要你有道心,终究还是会清净的,而且有时候会很快。在佛法里面很多的罪,决定于你当初下的多少决心,所以在经典里面有时候有人是有这种罪,可是因为他修的忏悔法,诚心真心地修,不但罪清净,反而比以前他没得罪的时候超越,变成他犯罪因缘反而成为他的逆增上缘,因为他不犯罪不懊恼,不懊恼他不会修,不会修,就因此不可能很精进去实践佛法、去反省自己。可是有的人犯罪就容易一直下去,不一定,就像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里面谈:有一种无上的药,吃了,不但能去病,还可以强身。所以忏悔本身是一条修行里面,不管谁?这是《普贤行愿品》里面的一个,普贤菩萨也是这样修行的。所以我们在整条修行路里面应该要有一种,因为这一份懂得忏悔的心,表示你始终不忘你修行的大方向。
有时候你可以试试:“你最近有没有在忏悔?”
“我又没有过失,为什么要忏悔?”
你就知道他没什么用功了。难道不是吗?你怎么会没过失?一定天天在那里混,不然你怎么知道你没过失?过失可多了,睁开眼睛就过失了,睁开眼睛自己执著境就过失了,怎么会没得忏?当然我们这是一种开玩笑了,不过事实如此。
你最近有没有天天在反省自己的过失?有就忏,这本来不是正常的吗?我以前就一直提倡早晚课就照仪轨来,像这个忏悔词,你在忏悔的时候,不如实际上就今天你所观察的去忏悔。每个人的功课应该就自己不足处去忏悔、去修正,对自己曾经做的东西在加强就是四正勤。四正勤再不是理论,而是你日日夜夜经常思惟的:“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
这不是天天要做的事情。所以忏悔本来是一个天天“吾日三省吾身”,连儒家都这样做的,我们怎么会没做?如果一个人懂得随时依于他所观察到的日日忏悔,他的戒体会增上,甚至从没有到有。为什么?而且这个戒体会随着你的闻法的知见越来越真,所观的、所忏的越来越细,可以让你的戒体、戒品比过去更光亮了。以前是严格事相,我就纳受戒体,这样的戒体,你经过几番修行以后了解什么叫戒?这个就不一样了。那一份清净,再也不是表相上的一个清净,而是内心慢慢脱离执著的心境。
我们讲说在大忏悔,无相忏悔、实相忏悔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出来。我们有做法忏、取相忏,还有无生忏悔就是实相忏,也是大忏悔。这个大忏悔就已经提升到慧的部分,有没有可行?待会我们要看到一个例子,我相信你没有他那么恶,我们在座的都是非常好,假如我们面临到有些人要修忏,你可以举这种例子,不是说我们要看清罪过,而是你要知道,只要真的有心修行,你看这种恶人比我们恶好几倍的都在当下就能转,为什么?直接对症下药,直接解决烦恼的根源。如果没有的话,在那里东绕西绕,就算你做了很多有漏善,终究还是在轮回生死边,没有用。所以这个忏悔是我们在修行过程里面,一个重要的自我清净的修行法门。
在文里面:“我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经文是这样的。当然我们在起这个文的时候,要能观察,你如果光只是顺这个文是没意思的,如果你能观察,光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也是忏悔。面对着忆念的是世尊,然后我以皈依者的心,我本来心向罪恶烦恼,我虔心完全皈依仰仗世尊对我的接引,在这里面带着无尽的回忆,同时又隐含着无尽的对三宝的皈依。这也是忏悔。有时候不一定要文,可是问题,你称颂的时候,带着什么心?现在很重要,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取对我们的烦恼相、业报相,我们的烦恼所结的业报,而我们必须要对业果了解越清楚,我们忏悔心就会越强,否则的话,你会轻描淡写。别人叫你说:“我们现在我们来拜忏。”
这样就拜完了,运动完了,不一定有作用,因为那个心情没有。所以我也一直跟大家提说,每次要参加什么法会,慈悲三昧水忏,希望你事先前一两天开始端正自己的身心,好好的思惟这个文走到哪里?我必须随文取忏悔心,这样的一个法会就能清净。而且我发觉你只要照这样做,这个法会完,你会有一种清凉感,你会有一种那种原来的很强的沉重,突然慢慢一分一分地脱落。
如实知见
谛听善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