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冈石窟第56窟将进行技防设施升级改造 [复制链接]

1#

从3月3日起,

云冈石窟第5、6窟将进行技防设施升级改造,

改造期间第5、6窟将暂时封闭。

第5、6窟是云冈石窟中期洞窟中“双窟”的精华之作,

上周,我们共同走进第5窟,

看第一大佛,

看最美造像,

读匠人匠心。

云冈石窟前木构楼阁(照片选自~年法国沙畹著《北支那考古学使命记》)

第5窟木构窟檐内

木构窟檐内匾额、楹联清晰可见,甚为珍贵,现已无存。洞门西侧立顺治八年(年)《重修云冈大佛阁碑记》,东侧立清康熙三十七年(年)《重修云冈寺记》。(选自~年间日本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合著《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

云冈石窟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其中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即孝文帝太和年间(-年),是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大窟大像。

第5窟后室主佛像(云冈第一大佛)

第5、6窟是云冈石窟保存最完整,

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美,

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双窟。

两窟前均临岩构建四层楼阁,

清顺治六年至八年(年--年),

宣大总兵佟养量募资主持修建。

楼阁巍峨高耸,竣极堂皇。

虽为后建,但不失当年皇家气度。

清代,当游人登上佛阁绝顶,

觉山与天齐、佛顶接云,

题为“石窟摩云”,

亦成为清代大同八大景之一。

第5、6窟木构窟檐外景

第5窟木构窟檐(选自年日本小川晴旸著《大同的石佛》)

走进第5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袭来,壮观的洞窟,巨大的佛像,超乎想象的空间呈现于眼前。洞窟高17.4米,宽18.7米,进深13米。窟形为大像窟,主体造像高大,占据窟内较大空间,后壁凿诵经礼拜道。造像题材为三世佛。主像释迦牟尼以17米的高度,成为云冈石窟的万佛之冠。大佛结跏趺坐于洞窟中央,面容慈祥,身躯伟岸。两腿盘坐宽14.6米,中指长2.3米,耳长3.4米,整个身体经后世包泥、彩绘、贴金,已看不到北魏的原始面貌。东、西两侧的胁侍佛高8米,头戴花鬘冠。东侧胁侍佛头部基本保存了北魏的面貌,身体部分经过后世包泥。西侧胁侍佛由于泥皮剥落显露原貌,非常引入注目,佛像肉髻高耸,眉眼细长,鼻梁挺直,嘴角上翘,身着褒衣博带式服饰,衣纹流畅自然,比例适中协调。窟内现存造像龛多个,造像余尊,他们或端庄和蔼;或典雅含蓄;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呈现给世人一种超凡绝圣的境界。

第5窟后室内景

第5窟大佛(《大同云冈的石窟》小川晴旸年-第五洞大佛像)

第5窟主佛面部

第5窟后室西壁胁侍佛

第5窟后室西壁胁侍佛(照片选自~年间日本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合著《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

第5窟后室东壁胁侍佛

转身南壁可见上方两侧大象驮五重须弥高浮雕佛塔,塔高4.5米。塔体三面出彩,有凌空之感,造型独特,雕饰精美,独具匠心。底座为象,体现着印度以象为尊的习俗,塔身为楼阁式建筑,又标识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聪明的古代工匠把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印度佛教艺术有机的糅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这是北魏造像艺术达到高峰时的代表作,也是云冈石窟佛塔中的经典之作。

第5窟后室南壁浮雕佛塔

再看拱门两侧雕有高3米,头戴羽冠的金刚力士像,力士上雕菩提树,在菩提树下雕刻“释伽、多宝二佛对坐”,造型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在当时也迎合了北魏*治权力“二圣并列”的大格局,因此在云冈中期石窟雕刻中非常普遍。云冈石窟大约共有余幅二佛并坐像,其中第5窟内就雕有27处之多。

第5窟拱门两侧金刚力士像

第5窟拱门上侧菩提树下“二佛并坐”像

第5窟后室西壁雕刻

第5窟后室东壁雕刻

登上阁楼,在东侧第二层的角落里会发现一尊极其俊逸的佛造像,被称为云冈最美佛像。佛像高肉髻,眉眼细长,鼻梁高直,嘴角上翘,双耳垂肩,线条简洁流畅,清秀典雅,恭敬的神态以十分洗练娴熟的刀法雕刻出端庄与秀微,身体前倾,颔首视下,蕴藏了极大的智慧与宽容。极富东方色彩的一颦一笑剔透如生,与其说是佛国世界的一员,不如说是真实生活中青春、纯真的写照,堪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之精华。

耸峰危阁与天齐,俯瞰尘寰处处低。亿万化身开绝嶂,三千法界作丹梯。——王度(清)作者:付 洁责编:张 华编审:刘晓权

往期中式营造记录

中式营造

寻踪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中式营造

寻踪中国现存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

中式营造丨寻踪中国现存宋代木结构古建筑

中式营造丨寻踪中国现存辽代木结构古建筑

中式营造丨寻踪中国现存金代木结构古建筑

联系我们

商务往来viewdesign

foxmail.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