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佛堂里有菩提古树,有关此,学者韩凤秋在紫禁城杂志《英华殿里的菩提树》一文中作了详细介绍。
我早就听说紫禁城英华殿里有两棵著名的明代菩提树,但一直无缘得见。年6月初,才有幸拜访了朝思暮想的菩提树。英华殿宫殿区在紫禁城的西北角,是一座汉式佛堂,为明代所建,是明清两代太后、太妃、太嫔们礼佛之所。
英华殿宫殿全景
英华殿宫殿区南北米,东西70米,占地多平方米,分前院、中院、正院和后院。进入前院东门是一个长方的院落。院里有十多棵挂着红色保护牌的松柏,树龄应该有年以上。院的北面是高大的三券山门。
英华门
进入山门就是中院,也是满地的青草和十多棵松柏。院北是单券英华门,门上原有英华门匾额。门两侧是精美的仙鹤琉璃影壁,为明代遗物。琉璃影壁两侧是两个便门。
从英华门看碑亭
进入正院是高大雄伟的英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琉璃瓦庑殿顶,建筑规格较高。大殿门上高悬着满、汉文英华殿匾额,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字的正上方为“乾隆御笔”四字玺。大殿的门窗为三交六椀棱花隔扇窗,据记载殿内设有西番佛像。大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间,左配殿曾供奉着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的画像。大殿与英华门中间有乾隆年间添建的一座碑亭。
英华殿石碑正面乾隆御笔满汉双体行书英华殿石碑背面乾隆御笔满汉双体行书
碑的正面镌刻着乾隆七年(年)满汉文双体的御笔行书五言《英华殿菩提树诗》,诗中对英华殿的菩提树颇为崇敬和赞赏,对菩提树的来源、生长形态、命名都有独到的认识:何年毕钵罗,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孥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乾隆壬戌夏六月御笔。
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网络图片
十九年后的乾隆二十六年(年),又在碑的背面镌刻了御制的满汉双体《英华殿菩提树歌》: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谁,是佛是树皆菩提。
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穆。庄严宝轴相好合梵经,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徵。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乾隆辛巳春正月御笔。
虽然已经历二百多年的岁月,但碑体和碑文至今保存完好。御制碑亭东西两侧,就是诗中写到的那两丛生长得枝繁叶茂的菩提树。
英华殿碑亭两侧的菩提树
我初见这两丛菩提树,便惊叹不已。一是树干长成丛状,树丛中间的树干直立向上生长,靠近周围的树干,则向外倾斜着生长,形成了一大丛十几棵树干茁壮成长的壮观场景。树高二十余米,整个树冠直径约三四十米,几乎遮盖了大部分院落,郁郁葱葱。二是树叶硕大健壮,树叶大部分如拳头大小(8~10厘米),树下面靠里面的树叶,则大如碗口(18厘米),最里面不见阳光,新长出来枝条上的树叶,则大如小脸盆了(25厘米)。
英华殿菩提树树叶
三是树叶长得健壮,颜色碧绿,叶形独特。树叶形状似圆形或宽卵形,叶基歪心形或斜截形,边缘有粗锯齿,叶顶锐尖成芒状,大部分叶子两边还有突起的锐尖。叶子表面墨绿油亮,光洁无毛,叶背面浅翠绿色有密而细的星状毛,叶脉清晰。叶互生,叶柄长2~8厘米。
英华殿菩提树树花
四是树花长得鲜艳而奇特,在叶柄基部斜侧,同时长出一扁长的苞片,苞片前圆下尖,成扁豆形,苞片上部光滑下部有叶脉,苞片下部中间处长出一花柄,花柄前端是7~12朵组成的下垂聚伞花序,花瓣*色。大部分花团状的*色树花,都开在树冠表层,清风徐来,花香浓郁。花枝上有的已是半花半果,那“果”就是还没长成的菩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