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经佛陀讲了八万四千法门,核心内容只有一 [复制链接]

1#

佛的名词并非是佛陀独创,而是在更早之前的沿袭,很多人只是单纯的知道佛陀和婆罗门的意识斗争,实际上佛陀也是师从婆罗门,佛陀依照前人的法苦修了六年,饿得瘦骨嶙峋也没能得见真理,最后他来到菩提树下入深定,七天后醒来看到满天繁星后开悟。佛陀开悟之后感叹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内心不明无法或者清净心,从而产生无尽的烦恼。

在诸天神的请求之下,佛陀将自己所悟传出来普度众生。释迦牟尼佛不断地在世间讲法,针对不同的时期和人讲了不一样的佛法,按照佛教的讲述这一讲就讲了足足49年,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在佛陀涅槃之后,在大迦叶尊者的带领下汇集成经,同样度化了很多人。那么佛陀讲了那么多年的法,那么多法门,核心究竟是围绕着什么在阐释呢?

观世音菩萨的《心经》实际上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佛教无论是哪一门,它的宗旨都是围绕着戒定慧而去的,所有的经书都是殊途同归的。经常熟读《心经》的人都会知道,这个核心就是“空”字。佛曰:万法皆空,他这辈子什么法都没有讲,讲的就是空。

佛陀讲法是分时间段的,讲般若智慧的时候就足足用了22年的时间,也足以说明般若智慧的重要性,什么是般若智慧?简单的说就是世间法的智慧,佛陀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出世间法呢?实际上它和空息息相关。因为只有达到阿罗汉的境界,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为色身所迷惑,三界内所有的物质都是迷幻不真实的,只有具备了般若的智慧,你就能勘破迷幻,到达涅槃的彼岸。

心经则是非常有针对性地讲了空。所以就有真空妙有的说法,意思就是只有你真正达到空相的时候,你才能拥有真实的一切。否则就犹如佛陀曾经讲过的一样,达不到空相,你的一切行为都是有为法,皆是梦幻泡影,短暂不可追逐。

心经上面就曾经针对色和空展开了论述。色是指有相状的物质,空相就是这个物质的本质,色相由空相而成两者并没有两分之说,不是离开色而另外有一个空。所以在一般人认知里面,他觉得实实在在的东西,看得见才是真的,看不见就是虚妄的,所以在他的眼中就只有相,他就无法达到佛陀讲到的“空”相上去。

佛陀就希望人们能够跳出相而达到空相,空相并非是一切都没有了,而是修行到一定的程度发觉空性的法理,认识到到所有的物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都会变成空,所以佛教中经常说四大皆空,佛门也叫做空门,原因就是在这里。

我们要明白世间的万物都是时刻在变化着,你的心如果随着这些物质而走动,就是着相,你是修不成的。只有让自己先空起来,静看万物的变化,我皆是如如不动,达到这样的状态你实际上就进成功了因为你只有空的时候,你的内心才能够容纳天地万物却在其中,所以说你在空相下领悟的佛法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这个就是真空妙有的正确理解,所以你理解了空,你就理解了佛陀讲法49年的真正核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