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文章我们聊了莫高窟的发展历程和藏经洞,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下,莫高窟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彩塑和壁画,你到莫高窟参观时,基本上就是参观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我们先来说彩塑,莫高窟有彩塑两千余尊,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技艺之精,世所罕见。我们国家由于历史悠久、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战乱不断,使得我国宋朝之前的文物古迹已经很少了,这一点我在参观各地的名胜古迹的时候就深有感触。
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了唐宋的古迹,却是经过了明清或近现代重修的。比如著名的滕王阁,始建于唐朝,但是你今天在南昌看到的滕王阁却不是唐朝的,而是年重建的。
但是莫高窟却保存了从北魏到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非常难得,从中你能看出彩塑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
不过你会发现,莫高窟的塑像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不同,后面两个石窟里的塑像是用石头制成的,但是莫高窟里的塑像却是泥塑的。
这主要是因为莫高窟的岩体构造属于酒泉系砾石岩层,是由细沙和砾石沉积粘结而成的,因此不适合直接雕刻造像,只能采用泥塑。工匠们在人工制作的木架上捆绑苇草,草外敷上粗泥,再敷上细泥,压紧抹光之后,再涂上白粉,最后进行彩绘。这种工艺,后世称之为“彩塑”。
为了将塑像塑造好,古代工匠们想了很多的办法。举一个例子,用泥塑的话,你需要等泥干了之后,才能进行彩绘,但是泥干之后,塑像就会裂开、收缩,无法进行彩绘。这个我有亲身经历,我记得小时候玩泥巴,用泥巴做成小人、小动物,但是等泥干燥后,就会裂开。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古代工匠们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无数次失败后,才找到了办法,就是在土里加上百分之三十的细沙,再加上棉花、麻、麦草,这样可以保证塑像干燥后不会裂开和收缩。
还有关于如何塑造佛陀的形象?莫高窟的彩塑塑造的都是佛陀、菩萨等的形象,但是在佛教诞生初期,其实并没有佛陀的形象。一方面是因为佛陀本人反对偶像崇拜,另一方面,当时的人们认为,神圣的佛陀是不能以具体的人像来表现的,所以,信徒们用一般用菩提树、舍利、佛足印等等来象征佛的存在。
那佛像起源于什么时候呢?关于佛像最初的起源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但是多数观点认为,佛陀像首先制作于犍陀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后来逐渐随佛教传入中国。
敦煌的塑匠们,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本土文化悄悄地渗入了佛陀形象之中,面部更像中国人了,衣服也换成了汉族的薄衣宽带,还有那佛陀脸上的神情——安详、坦然、超逸,你从他的眼缝、脸颊、嘴角乃至身姿上能看出,这是东方人特有的含而不露、含蓄内向。
不过呢,莫高窟的塑像也并非每一个都是精品,比如五代时期的一些塑像,当时统治敦煌的是曹氏归义**权,虽然他们热衷于莫高窟的营造,但却只是把佛的洞窟当做了自己的家窟。
相对于塑像的好坏,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形象,他们让画师把自己画在了洞窟内甬道的两旁,画像高大,甚至比佛陀菩萨们的塑像还要突出显眼。
佛像的塑造水准也迅速地走向衰落,越来越程式化、没有神韵,没有生气,就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家有时间去莫高窟的时候,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塑像,也会听到官方导游的讲解,知道塑像与塑像之间的差异。
关于塑像就说这么多,现在来说一下壁画。刚才说塑像的时候,我提到过宋朝之前的文物古迹保存至今的已经很少了,这里面也包括绘画。现在宋朝之前的绘画保留下来的很少,但是在莫高窟,你可以看到从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的绘画,所以你要想了解宋朝以前的绘画的发展,你必须得看莫高窟的壁画。
我去莫高窟参观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些来自其他地方学习美术的人,来参观壁画,学习古人的画法。
壁画和文人的画作不同,很少会题上自己的姓名的,所以画这些壁画的人都是无名的大师。但是这些大师却和中原的绘画大师不一样,中原的很多绘画大师都有着另一重身份——文人士大夫,社会地位较高、生活条件优越。
但是画莫高窟壁画的人本质上还是工匠,虽然他们中很多人足可跻身伟大的艺术家,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卑微的命运,他们身份低微、生活困顿,“工匠莫学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来奴,妻是官家婢”。在藏经洞里发现的这首诗,正是他们境遇真实的写照。
莫高窟的壁画大部分都和佛教有关,依照佛经的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因为经过很多世的修行,做出了种种牺牲,才最终得道成佛,有不少壁画描绘的就是释迦牟尼在前世发生的各种故事。
比如第窟的萨埵太子本生图,这幅图讲述了释迦牟尼的一个前世萨埵太子的故事。
在一次出游中,萨埵太子见到几只老虎即将饿死,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喂食它们,不料,老虎饿得连撕咬的力气都没有了,萨埵太子便用竹尖刺破自己的喉咙,从山崖跳下,饿虎舔食他的血液恢复体力后,才吃光了他全身的肉。
这些壁画中除了描写释迦牟尼前世修行的各种故事外,还大量绘制了释迦牟尼今世成佛,以及他成佛后度化众生的故事。
比如第窟的五百强盗成佛因缘图,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古代南印度的一个王国里,有五百个强盗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地方官府虽然多次派兵剿灭,却始终未能获胜。后来国王听说后,直接从首都派出精兵强将,前去镇压,五百强盗最终战败被俘。
这些强盗被俘虏后,被施以酷刑,挖去双眼,并被放逐到远离村镇、荒无人烟的深山野林中,强盗面对这样的遭遇,发出了悲惨的哀嚎,声音被佛陀听到了,于是他用神力将香山妙药吹入五百强盗的眼中,使他们复明,并告诉他们因果循环,你们遭受的苦难正是你们作恶的报应,但是只要你们从此洗心革面,皈依佛门,仍然能够赎清前罪,修成正果。
五百强盗听了佛陀的教诲后,个个俯首悔罪,愿意皈依佛门。从此以后,五百强盗每日跟随佛陀在山中修行,经过多年的苦修,最终修成五百罗汉。
这些故事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信徒们了解佛教最好的入门教材。
除了这些故事画之外呢,莫高窟壁画还有不少的经变画,经变画主要是用画像来解释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隋唐的时候,佛教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加快推广各种深奥的佛教理论,经变画应运而生。
第窟的西方净土变描绘的就是阿弥陀佛居住的佛国净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佛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天乐常鸣,花雨漫天,那里用*金铺地,用七种宝物装饰楼阁,没有痛苦只有欢乐。
听着很美好是吧,但是佛经上虽然这么说,很多信徒还是想象不到到底有多美好,所以我就给你画出来了,你一看就知道有多美好了,如果你想死后去这样的极乐世界,你今世就必须要潜心修行。
通过壁画中的故事画和经变画,我们也能看得出来,任何知识、思想等,要想广为人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不变的法门,古往今来都是这样。就拿历史来说,很少有学术性书籍卖得好的,卖得好的都是像《易中天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这些普及性著作。
如果你去敦煌莫高窟,去看这些壁画,你会发现,许多壁画,虽然历经千百年,但是色彩仍然保持了当初的模样,光彩鲜艳。
这是因为这些壁画的颜料大多是取自天然矿石,像朱砂、孔雀石、云母等等,甚至会有一些外国宝石,这些矿物颜料都是经得起日光照射和湿气侵蚀的稳定颜料,颜色可历经千百年而不变。
其他种类的一些颜料就不行,所以有些壁画用了这种颜料后,时间一长,颜色就会变黑,这个在壁画中能看得出来,有些壁画的部分颜色变黑,并不是一开始上的颜色就是黑的,是氧化的结果。
对于壁画的损害,除了自然原因,还有人为的破坏。
年,一批在俄国十月革命中流亡出来的白俄官兵窜入中国境内,被中国地方*府扣留,后来就关押在了莫高窟里,这些白俄官兵住在这里,生火做饭,很多壁画被烟熏火燎得面目全非,无法辨认,他们甚至还在壁画上胡乱涂抹,乱刻乱描,对壁画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还有就是张大千破坏莫高窟壁画,这个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其实是诬陷,但是众多证据显示张大千确实对莫高窟壁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著名画家张大千得知,敦煌莫高窟里有大量唐宋时期精美的壁画。为了寻求画技的进步,年3月,张大千率领家人及随行九人抵达敦煌,开始对莫高窟的壁画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临摹。
张大千在临摹时,把桌子梯子直接靠在壁画上,损害壁画,他还在壁画上随意涂抹,甚至题上自己的名字“蜀都张髯大千”。
另外,莫高窟壁画由于历经千年营造,所以很多壁画都不只是一层,比如北魏时期在一幅墙壁上画了一幅壁画,唐朝的人会把这些壁画用泥覆盖,刷好后,再作画,北宋时候的人也这么干,把唐朝的壁画也用泥覆盖,刷好后,再作画,所以是一层一层的。
张大千为了临摹各代的壁画,会先把外面的壁画临摹好了,然后把壁画揭去,再临摹里面的,这样外面的壁画就彻底毁了。剥离壁画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张大千技术不过关,对里面的壁画也造成了大面积的损坏,而且剥离后长期置于阳光照射下,缺乏保护,逐渐模糊不清。
另外,一般临摹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原有面貌,按照原画现有的形象、色彩很忠实地把它摹绘下来,而张大千的临摹,却并非是对壁画的忠实记录,而只是根据个人理解而绘成的“还原图”。
这样,被毁的壁画没有了,张大千的临摹画也不是对原作的忠实临摹,这就直接导致被毁壁画已没有任何可能再现。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这种明目张胆的破坏壁画的行为已经没有了,但是还会有一些其他破坏,比如自然原因,不仅仅是前面我们说的脱色这么简单,还有由于时间久远,壁画与墙壁逐渐脱离、表面彩色层与壁画脱离的问题,这个对于壁画的伤害更是大。
现在敦煌研究院正在与外国机构合作,对这些壁画进行修复加固,还有就是对壁画进行数字化保护,也就是对壁画进行高精度拍摄扫描,以实现永久保留。
因为现在的壁画即使再怎么保护,也不可能实现永久保留,终有一天会消失的,因此对这些壁画进行数字化扫描就非常重要了。
举个例子,莫高窟第窟有一个都督夫人礼佛图,这幅图上个世纪50年代还能清清楚楚的看到,但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几乎消失不见了。幸好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段文杰,曾经临摹过这幅图,要是没有这幅临摹的图的话,谁还能知道莫高窟还有这么一幅画。
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还是挺到位的,这一点如果你去过莫高窟就会发现。我去过的所有的名胜古迹中,莫高窟是规矩最多的一个。
首先是限量参观,每天人,如果你要是赶上7、8月份的旅游旺季,基本上你要提前半个月或一个月预约。到了参观的日期后,你还不能直接去参观,要先看两场电影,了解莫高窟,之后坐由景区统一提供的大巴正式前往景区参观。
到了景区后,会有景区派出的导游带队讲解,一次只能参观8个洞窟,每个洞窟只能停留几分钟,而且不允许拍照。这些窟都参观完了,你才能自由行动。如果你参观完了这8个洞窟,觉得不过瘾,还想再看,那就要多掏钱看特窟,我记得一个好几百块钱。
这么多的规矩,其实主要就是为了莫高窟的保护,因为大量游客长时间停留在洞窟内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湿度和温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样会加剧颜料颗粒溶解,致使壁画画面脱落。
包括看特窟也是,景区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借金钱提高门槛,限制人员参观,毕竟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洞窟,很少有人会愿意再多花几百块钱只看一个洞窟的。
因此,当你了解了这些规矩背后的文物保护意图之后,也许就不会对莫高窟的这些规矩有更多的抱怨了。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