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楼梦品析第二十二回中宝玉参禅何 [复制链接]

1#

自全书以被遗弃的补天石作为贾宝玉命运的出处和归宿;以赤霞宫神瑛侍者思凡作为贾宝玉的前世今生。又以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所谓灌溉之惠,还泪之愿,注定宝黛一段木石之盟。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宿命论氛围。神瑛侍者自上界而来,亦必回上界而去;补天石自大荒山,无稽崖幻化而来,亦必回大荒无稽而去。

贾宝玉生而衔玉,入世之先就已有出世之因缘,只是此时他正享受着富贵温柔还没有意识到。况且泪没有还完;金玉姻缘没有成就。所有的事情都只在发端而已,却正是这个关键时刻,作者铺陈了这么一段令宝玉大为灰心的事件。让他热刺刺的一片心肠忽遭冷遇,作一番出世之思。虽是在提醒读者贾宝玉的最后归宿,却也是人世间人人都会遭遇的得意失意情节。

前面与袭人冷战,已然警觉温柔乡也是困人的羁绊。因读《庄子》的《胠箧》而生反势自己一向审美观之心,把原本对女儿的欣赏看作是扰乱安宁的祸源。写下“焚花散麝”的游戏之文。虽然是游戏,但心境却因此而有所迁挪。这一回又更递进一层,由《庄子》的还人心以简单清净,直接进入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弃世的思考。

这是在为后面赖僧跛道出场,恢复“通灵宝玉”的灵性,解救贾宝玉和王熙凤张本。前面的一篇文章,解释了贾宝玉身上与生俱来的道家精神。在一再的刺激当中,这隐性的潜质正在不断被激发出来。先是在几个贾宝玉所日常亲近的女孩子中,使他感性地体会了人事的不虞之患。等到进入大观园后,家族内部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贾宝玉会更深入地看清,在一派繁华尊荣的背后,人性所受的压抑,以及其黑暗和扭曲。

薛宝钗生日当天,贾府内眷看戏,从早到晚一整天。除了薛宝钗向贾宝玉介绍《寄生草》词时,贾宝玉敬佩非常,惹得林黛玉小小不快,倒也无事。临了,戏已散场。贾母因喜欢小旦和小丑,特别召见两个小女孩子,王熙凤一时见景生情说这小旦很像一个人。许多人都看出来了,但怕得罪林黛玉,所以保持沉默。唯有史湘云,一向快人快语直口说出。贾宝玉向她递眼色,要她不要说,但已经来不及。以此,不但惹恼林黛玉,同时也使得史湘云大为不满。

史湘云当即回房收拾行装,扬言明日一早回家。贾宝玉接踵而至,向她解释自己的用意,希望她能理解。湘云不但不领情,激愤之下反而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一番讥刺。等到贾宝玉回过头找林黛玉,说自己并没有拿她取笑,林黛玉却说他虽然没有取笑,但他向史湘云作暗示,分明已经是有心。贾宝玉在姊妹中最亲近的两个人,同时误解了他的一番好意,对他大加挞伐。一时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贾宝玉那种“喜聚不喜散”,恨不得所有女孩子都守着他的一门心思。他为此劳心劳力,却适得其反。忽然间顿觉自己被孤立了。

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谈及此句,不觉泪下。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他这是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这就是他为什么参而不悟的原因。在贾宝玉尚属稚嫩的心里,一切皆从“我”来,这个“我”是他的出发点,自然也就悟不了。看他写的偈子,起头就以“证”这个字为题,这是不甘心的意思。虽然后面说“是无有证,是可云证”,可以理解为,只有天知道的意思。“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可以理解为,那就让天知道好了,我也只能以此自安好了。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不甘心,始终都不忘“我”。可见贾宝玉受了冷遇,表面上故作潇洒,内里却是满心委屈。这是他大哭的原因。

他写了偈子,又多此一举,也写《寄生草》词,为自己的偈作解。这还是期望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自己又念了一遍,自觉无挂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从这首《寄生草》词可以看出,此时的贾宝玉还只是小小一个凡人,为事所障。虽然开头就说“无我原非你”,把你我的分别心了了,可后面又着落在“悲愁喜”、“亲疏密”上,又说“真无趣”,虽然前面都用否定词加以推到,终究是分别心犹在。所以后来林黛玉问他:“至贵者为‘宝’,至坚者为‘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时,一时语塞不能回答。他羡慕鲁智深这种独行侠似的潇洒,却理解不了他的担当和孤独;他读得懂《庄子》的旷达,却还不能体会背后的失望和无奈。他其实心里糊涂。

林黛玉的一问,他本可以笑而不答,或者,直接回答为:“我本无贵,我本无坚”,都可以。他偏偏有心回答,又禅心太重,以参禅为参禅;以机锋为机锋。用力想要把这一问对起来,偏偏这不是以才力可胜的事。贾宝玉之不悟已经是摆明的事实了。他是一个追风的少年,把参禅当作是一件风流韵事。

林黛玉嘲笑贾宝玉心智未开,竟敢参禅!为他的偈子续上“无立足境,方是干净”。薛宝钗又比出禅宗六祖与神秀禅师两人所作佛偈,得受衣钵于五祖的故事。评论到贾宝玉还没有林黛玉了悟。贾宝玉才知道自己参禅实在贻笑大方,从此把这心也就收了。

参禅本不是嘴上的功夫,更不是赶时髦的事。佛祖在菩提树下坐参七年尚不能悟,一晚仰望星空,豁然开朗,纳宇宙万物于自己的思考中才得了脱。贾宝玉此时的眼界只在几个姊妹之间,心里有火,眼中有泪,怎么能够大彻大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