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最精髓的东西,就浓缩在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里
农历腊月初八,与元宵、端午、重阳等节日一样,是一个散发着特别浓郁的民俗意味节日。一碗腊八粥,既是大江南北、九州方圆的炎*子孙们喜爱的美食,也是这个节日文化内涵最集中的浓缩。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人们惯常用佛教渊源来解释。相传腊月初八的这一天,是佛陀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得大道的日子,腊八节在佛教徒看来是佛祖成道日。到了这一天,所有的寺院或者有僧团聚集的地方都会施食(施舍食物),以示佛陀用慈悲供养众生。后来,腊八粥在制作的过程中,人们又因为配料中有十八种杂粮和干果,暗合佛教“十八罗汉”的说法,给腊八节赋予了祭拜佛教十八罗汉的意义。
据考证,佛教是东汉中期到末期传入中国的,于是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认为腊八节、腊八粥似乎都和佛教一样是“舶来品”。但事实上,腊八节及腊八粥是中华传统文化里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土特产”。中国人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历史,远比佛教传入中国要悠久得多。
从炎帝时代,中国的农业就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炎帝因为发明和推广农作物种植技术,所以又被后世人尊称为神农氏,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农业之神。从炎*时代开始,中国人为了感谢皇天后土的恩养,就已经形成了祭祀农业之神的传统。这个祭祀时间人们往往安排在相对农闲的腊月。后来,人们又塑造了一个专门掌管谷物丰收或歉收的天庭神祇,叫做八谷星神(适合当时人种植、食用并且技术容易普及的,估计只有八种),所以这个祭祀的日子最终被确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
腊月初八的这个祭祀,传统上称之为“腊祭”。关于腊祀的传统,最迟应该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确立。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保持大农业特征的国度,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祭祀八谷星神的节日是非常重要的。每年朝廷都要举办规模宏大、仪轨严格的祭祀大典,而民间则形成了最为朴素也最为便捷的祭祀方式:煮腊八粥。用八种不同的谷物或干果,熬制成粥,一来用来供奉神祇,表示感恩和祈福;二来也可以自己食用,一饱口福。
腊八节在形成后的数千年里,不断地融合进了各种文化元素,成为一锅内容丰富、营养多元的文化聚合物。在中国今天的很多地方,人们在制作腊八粥的时候,会用面粉捏成鸟类、虫子和鼠类的头颅,混合在各种谷物、干果里煮熟食用,寓意消灭各类危害农作物的鸟兽虫害。这样一来,腊八节又含有“灭害节”的意味。这个习俗也可以作为腊八节起源非佛教的一个有力证据。因为佛教自从梁武帝之后是素食的,即便在全面倡导素食之前,佛教的根本教义也是禁止杀生的,不论从素食还是护生的角度,佛教都不会支持在食物内存在动物类或者有映射杀害动物的元素存在,因为这是违背戒律的。
在很多传统观念浓厚的老辈人的做法里,制作腊八粥必须从各个角落清扫整理出零碎的谷物、杂粮和干果,以示节俭,这表明腊八节里又表达着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所具备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再往后延续20多天,到了除夕这一天,很多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早上这餐饭必须食用剩饭或者粗粮的习俗,这个腊八节一样,也是用这种方式警醒子孙后代,粮食来之不易,幸福来之不易,时刻要爱惜物力、节约惜福。
到了南宋时期,据传岳飞被皇帝以十二道金牌从边关紧急召回,在回京的路上饥饿难耐,和同行的将士们搜罗了一些杂粮和在一起熬制成粥充饥,而这一天恰好是腊月初八。后来岳飞在风波亭遇害,河南省部分地区的百姓就每逢腊月初八的这一天,也煮食这种各种杂粮谷物混合熬制的粥,以示对英雄的纪念。
也有传说认为明太祖朱元璋起初起义抗元的时候,又一次落难逃亡,又冷又饿的朱元璋在老鼠洞里刨出了几捧夹杂不一的粮食,煮食之后救了性命,后来他推翻元廷当了皇帝,为纪念当年的艰难困苦,就下令每年的这个日子举国食粥。还有一种传说认为,当年秦始皇征集大量民夫修筑长城,边疆塞外,环境艰苦,监工和官吏又刻意虐待民夫,常常让这些劳苦百姓饥寒交迫,有一年腊月初八,饿到极点的民夫们搜集了几把谷米熬了一锅粥,每人喝一碗续命。但最后这些人还是饿死在了修筑长城的工地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些死难的民夫,也为了让后世子孙记住秦始皇的暴虐,就留下了喝腊八粥的习俗。
……
如果仔细搜寻,有关腊八粥的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不下十个。它们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已经很难查考。但我们由腊八节及腊八粥来源的丰富性上可以看出,腊八粥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食物,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具备的包容、宽博、浑厚特征的形象化、实物化。中国传统文化就好比是一锅粥,什么都可以放进去、什么都可以熬制变熟,无论什么样的思想、理念、美德、习俗,都可以在一个锅里翻腾、交织、融合,最终变得既是自己、又不是原来的自己,成为一锅粥里不可或缺的味道和精神营养。中华民族长久可以保持“小分散、大聚合”的大一统局面,中国文化的这种“腊八粥”式的宽容和融合能力当功居首位。
在很多灾害频发的时期,为了让饥肠辘辘的百姓得以活命,一些官方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会开设粥厂,向饥民施粥,也就是传统上所说的“放舍饭”。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的各个寺院也成为灾年“放舍犯”的主力*,这既与佛教的教义中的慈悲观有关,也与传入地中国的现实有关,佛教普度众生的理想在一碗粥里得到了最直白的表达。后来,即使没有灾荒和饥馑,佛教寺院也把施粥与佛陀释迦摩尼成道日结合了起来,长久地保持了腊八施粥的传统。不只是佛教寺院在腊八的时候会有这个举动,一些富商大户也会在这一天施粥,通过这种慈善行为回报社会大众,为自己和子孙积德修福。
粥是一种最适宜肠胃消化吸收,最适宜保健养生的烹饪方式。而且,“粥”与“周”两个字是谐音的。“周”字有面面俱到、完备不缺、周而复始的含义,圆满、完美、团圆这是中国人永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希翼和追求,圆融、通达是中国人做人处事的基本思维和方式,周而复始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对世界万物哲学思考。所以腊八节这个以食粥、施粥为文化核心的节日,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具备深远意义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
(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