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10313/8743263.html万卷佛经只此心光明寂照见无真
若还挂礙连根尽便是逍遥自在身
这第一章名为“行由品”,主要是慧能大师讲述自己的生平和得法觉悟的过程,以及自己传法讲经的来由。
佛法三藏,为经、律、论。佛所讲说法理的演讲集称做经,讲说戒律和实践的演讲集称做律,各位后来大菩萨的著述称做论。而佛经多由释加牟尼佛祖的弟子多闻第一的阿难背诵出来,前面总冠以“如是我闻”四字,来作为标签。综观佛教历史,除了佛所讲说的经文外,没有一部后来的大菩萨敢把自己的著述称做“经”的。
经与纬对,无经则无纬,所以经线为本,而佛所说的大法,就仿佛是生活中的指路明灯一样,仿佛和那经线一样地重要,所以才称做经,中国所谓的经,就是那四书五经,或者六经,或者十三经,都是指那些公认的能够指导人们生活的圣贤著作。
也就是说,作为经,应该首先具备的条件是:大圣人或者佛祖、道祖所讲说的,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和人生的道路,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大家所公认,而六祖慧能所讲说的法理竟然明目张胆地被冠以《坛经》,而且大家都没有任何异意,这就说明他已经是成佛做祖了的人,而且所讲说的道理的确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或者说是人们真正得到解脱的道路。
既然目之为“经”,那么就得有个经书的规矩,所以一开头便是按照那佛经的格式来说的。也就是说,一开始便交待了说法讲经的来由和地点、时间、人物、目的等。之所以叫做“坛经”,是因为在讲坛上说的法,不像当年佛在那花园里、草地上、树林中所讲的情况。
大师一开始便说了四名:“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就是一部《坛经》所讲的核心——心性二字。心是地而性是王,众生皆有心性,此心性与宇宙万物本性为一,皆是自然。只是众生贪婪私欲而违背自然的清净本性,所以生出了许多的污浊痛苦。
就好比说,我们人类与那万物都生活在这宇宙之中,自然也就与这个根本相连系,而相连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性,这心性也就是大树的根本,我们靠着它与那大地和宇宙相连系,并且从中汲取营养。但我们自私的心理,使我们自我封闭,并且把自己与宇宙的根本连系割断。于是,我们就仿佛成了一个断了线的风筝,飘到哪里算哪里,根本就没有办法来把握自己,却还自以为是地要求得到永恒,还要无尽地占有宇宙和生活中的一切!
结果是因为人的行为违背了规律,就像螳臂当车一样,一定会遭到惩罚。我们天天喊着人定胜天,但结果却还是天胜了我们。不合乎自然规律的事情,一定会得到不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会感到无限的痛苦。为了摆脱痛苦,我们想尽了一切的方法,尝试了所有的途径,最终还是会痛苦和烦恼。这就是我们人类的生活。
佛教的出现,却给我们指出了另一条路,那就是摆脱掉人类狂妄的自我私欲,与宇宙万物融合为一体,便没有了痛苦与烦恼。而这条路就在我们自己的心性之中,只要打通了,便与宇宙万物同体了,所以,只要能够修行此心,便可直接觉悟而成就佛果,得大自在。
这样的道路虽然奇妙且能够直接得益,甚至不需要任何修行,只要放下自己的欲望,也就成就正果了。但是,自私贪婪的人类和众生早已习惯了争斗,习惯了苦海,所以尽管想摆脱痛苦,却不愿意相信那最直接的道路,所以,就得有人来做出示范,走给大家看看。慧能的觉悟过程就是这个样子的,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他的路子,是人人可以认而得,得而走的。所以,他给大家讲出他自己觉悟的过程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他的出身并不特别,只是一个贫寒家的孩子,但却正由于生活的单纯,使他自己的慧根未泯,一听到《金刚经》,便能够心中开悟。
他为了得到真正的觉悟而去寻访五祖弘忍大师,便知道他的根基不浅。五祖说他是南蛮子,不能够成佛,他却回答说,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性却没有南北东西之分,这种见解非常的质朴而真实,而且已经具有了大乘佛教的意识。因为他的目的是为了求得真谛,所以才不管让他去做什么,踏礁打杂并没有什么关系。
神秀所作的偈句,谁也不能说错:慧能的偈句,也不能完全说对,关键在于两个人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境界自然不同。神秀所站的是修行人的角度,慧能所站的是佛菩萨的角度。
修行的人,就得讲究修行的方法、手段、标准和目的,神秀讲的自然是对的。他们要把自己的身体修成菩提树一样的庄严,心灵有如那明镜的光洁明亮,而且经常要加以照顾,不能再使它遭到污染和牵挂。正因为他所讲的有道理,所以天下推崇他的人很多。但这样的道路的确很漫长,不如那快捷的顿悟法门。
所以,弘忍会说他未见本性,只是个门外汉。而真正的无上菩提,是需要在当下见识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本来就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自然也就不需要清净照顾,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不需要画蛇添足。神秀始终没有到那头,自然也就不能够说出那头的境界和感受了。因此只能说他未见性,与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还不符合,自然五祖不能够传付衣法给他。
但是,修行的目的是要做菩萨,所以最终要达到佛菩萨的境界,必须站在佛菩萨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和宇宙。也就是说,只要到了这个境界,也就真正得到了本性,也就成就佛果了。而慧能针对神秀的偈加以变换,彻底否定了一切的形象和障碍,便得到了另一个角度。你说的身体菩提哪里有什么树呢?你说的心灵明镜哪里有什么台呢?既然什么东西都没有,菩提没有,明镜没有,尘埃也没有,那又怕什么东西被污染呢?
慧能的觉悟,是因为见到了自己的本性,他用的方法还只是一个破。但是既然用了破,就一定得有一个立,这也是相对的。所以弘忍大师便给他讲说《金刚经》,到了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终于恍然大悟了一条真理。那就是一切所有万法宇宙,都不能够离开自然的本性,都在这自然的本性中生存着。只要我们把这眼光收回来,也就能够看到自己的本性了。这就是他悟到的境界;本性自然就是清净,本性自然没有生灭,本性自然具备充足,本性自然不会动摇,本性自然能生万法。
见解到了本性的这些特点,也无五祖说的:“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夫、天人师、佛”。一旦见性,便即是佛,这就是明白了禅宗的宗旨,所以半夜三更,五祖便将衣法传给了慧能,使他成为禅宗第六祖。
觉悟了自性,并且由感性的认识进入了理性的认识,所以是真正地把握了自然的本性而得到大成就了。这师徒二人船上的对话,便是后来禅宗所崇尚的话头了。迷惑的时候,得由老师来帮助度化;真正觉悟了的时候,那就可以自己度自已了。所以,这叫做自性自度。因为自己的本性只能自己去见识,去达到,别人谁也无能为力的。
惠明追赶,是在追法。谁人不想得到真正的觉悟呢?“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本来面目?”一句振聋发聩的惊问,使人心灵震憾,不得不问一问自己的本来面目到底是啥。是的,当你的心灵不执着在善恶二边,没有分别的时候,也许那个就是你自己的本来面目了,而真正见到了自已的本来面目,就如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样,只有自己知道。
不过有一点,一个人真正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不会为那些假相所蒙蔽,也不会再危害自己的本性了。人生观变了,对待一切的事情都就看透了,再也不会起什么执着妄想了。
历史上,那些真正的肩负着人生大事的人,一定要经受很多的磨难和考验。在那些艰难之中,让自己的本性更加坚定,培养起心身共同的能力来,才能在人间做导师。有的人虽然灵悟,但灵悟到了的境界在人间一检验,便受不了,也就有退回去了。也就是说,法不仅仅在悟,还在于行。对于人间来说,无论是做人或者是成佛,其实都是一种方法,都得经过考验。所以慧能得法之后,竟然混迹在猎人的队伍里,住了十五年。
既然是跟着猎人,而且是十五年,那么就难免沾上那些荤腥,所以那些执着于教条的人便会生出些疑心来,就他坏了戒条而茹荤腥,其实,在印度本土上,当时的释迦牟尼佛祖等出家人都是靠在家人供养的。人家供养什么,他们就得吃什么,什么荤腥之类的东西并没有被排除在外。只是到了中国,梁武帝等才大讲什么动物是我累劫以来的父母,吃肉就等于是在吃那众生的肉,所以坚决戒食荤腥。而菩萨戒里都没有这一条不食荤腥的,只是那不杀生一条却让人人联想到了吃肉或是间接或是直接的杀生。中国人的想象力很强,所以这肉便不吃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人的生存是第一需要。跟着猎人,你是没有办法不沾那荤腥的,所以便有了肉边菜这一说法。而且,当时慧能还只是一个行者,没有接受什么大戒,也没有落发出家,所以受到的限制并不多。我们认为,只要你发了誓言受戒而不吃肉食,那就应该尊重自己的誓言。
慧能出山,那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的辩论,更是一个形象的禅宗话头。的确,自然界的风在动,而且刮动了幡。我们感觉到有风,是看见了幡在动,这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开动的缘故。但当我们一心一意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或者说全神贯注地听人讲法的时候,无论他外界怎样嘈杂,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可见,这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先动了,才会感觉到幡在动,并由此推断出是风在动。也就是说,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我们自己的心灵的动摇或者支配。心动则万法动,心不动则万法不动。
慧能不讲禅定和解脱,认为这是二法。二法就是有相对的另一面,叫做对待或者对立。而本性只有一个,不能有二,就叫做绝对,即断绝了对立。这就叫做惟一,惟一的法门就是佛法。慧能弘扬禅宗的宗旨,就是要让人进入那不二惟一的法门,而都能够见性而成佛。
印宗知道这便是那承继五祖衣钵的六祖,便为他剃发而授戒,则慧能便大开东山法门,于是就有了这个《行由品》,讲述了慧能自己自己得到觉悟的过程,所以,他说道:佛教虽然是先圣佛祖所传播的,也不是他慧能自己智慧,才得到了禅宗的大法。而佛佛相传的就是那本性之本体。而师师相授的就是那本来心地。所以听说了这本性与本心的法门和智慧,清除了自己的疑虑,便会得到解脱而成就佛果了,自然也就与先代的圣人无分别了。
感恩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