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广收佛弟子组建僧团,向僧众弟子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主张种姓平等,他说:“不应问生处,宜问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达。”释迦牟尼的这种人人平等思想,受到了当时众多贫穷人的敬仰,而释迦牟尼所宣讲的佛理服众,所以昄依佛门者众多。
据佛教记载,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途中,一日在林中的树下静坐,头上光环如日月之光辉映四方。树林旁的村子中有一个贫穷少女,为大户人家做佣人,她善良贤淑,敬信三宝。当时远远看见佛祖,心怀无比的喜悦,但苦于无力供养,随即跑到荒野采集了香花鲜果,贡献佛陀。
释迦牟尼知道她的心意,面露微笑,大发慈悲心,对她说法,并说道:“一切众生,皆当随时随处出至诚心,广值善因。勿以贫贱为忧,勿轻视小的施舍,以为无福。”少女听后,心解佛慧,矢志随佛以离尘世诸浊苦,勤苦修身以求解脱。释迦牟尼度她出家,并起名号为妙花。
佛教语“采花献佛”即出自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