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福建一千年古树,中间藏有一小孩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news/a_9113049.html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灿烂文明,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无数朝代的兴衰起伏,毁灭了许多显赫一时的历史古迹,而有些历经千年屹立不倒的古树,反而默默见证了这一幕幕沧海桑田的变幻。

保存至今的千年古树,不止是自然界留给我们的宝藏,也记载着我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传递着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和沧桑往事,随着历史流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在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考亭的破石村,就有这样一棵千年古樟树,见证了闽北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与变迁,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历史名片。

而更神奇的是,在这棵千年古樟树中,竟藏有一个小小的人偶,历经时代变迁而完好无损,形成了“树抱佛”的奇景。

这个人偶是谁放到树里的?身上又蕴藏着怎样的故事?历史学家们至今没有定论。

建阳古樟的树抱佛奇景

建阳位于福建北部,位于福建省北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有着闽北粮仓、茶果基地之称。

建阳林业资源发达,也被称为林海竹乡,而建阳本地的树木中,又以樟树最为有名。

樟树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别名香樟、木樟、乌樟,原产中国南部各省,它所散发出的化学物质,有净化有*空气的能力,能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甚至有着抗癌的独特功效,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

自古以来,建阳人就世世代代对樟树情有独钟,建阳这座山城也一直在樟树飘香四溢的环境之中。

建阳当地的风俗,也是以樟为贵,以樟为荣,爱植樟树,爱护樟树,把樟树视为“风水树”、“龙脉树”,当地的不少地名、人名都冠以樟字,如樟树饭店、香樟公馆等。

在建阳四处可见樟树,有的樟树静静屹立在小桥流水边,有的傲然挺立在长亭古道旁,有的深藏在幽深的山间,有的则守护在深山古寺中,有的伴随在名人故居里,可以说是举目见樟。

这些古樟树名字的由来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虽历尽了成百上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冠盖如云,傲然屹立,好似铁骨铮铮的奇伟男子。

而这其中,尤其以建阳考亭破石村的一株千年古樟树最为神奇,它不但有着两株一大一小子母樟树合在一起的奇景,还在树洞内部的缝隙里,深藏着一座栩栩如生的小人,令人惊叹不已。

这棵樟树,就坐落在破石村的村口,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整颗樟树高约36米,树胸围10.5米,树冠覆盖面积达1.5亩之多,足足覆盖了大半个村口,树荫下也是平日里村民们纳凉闲聊的好去处。

走进了细看,才会发现这棵参天大树别有乾坤,它竟是由一大一小两颗树组成的,其中大的老樟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树干大的要几个大人手牵手站成一圈才能围住,树上更有无数枝干伸出,宛如千手观音一般,稠密的树叶能把阳光遮挡得严严实实。

而在老樟树身边则是一颗小樟树,它也足足有三百多岁了。

两棵树相隔仅仅只有一米多远,但根与根早已缠连在一起,树上枝干也手牵着手,从远处看根本分不出是两棵树,当地的村民们也把它们称为母子樟。

而在大樟树的树干上细看,在离地面一米左右的地方,还能找到一个巴掌大的小洞口,从洞口往里面看,没有准备的人往往会被当场吓住。

只见洞口里,有一座五官端正、神情慈祥的雕像,脸正朝着洞外,仿佛跟外边往里看的人在对视一样,而这座雕像,身上的色彩未见褪色,脸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嘴唇更是有着活人一样的血色。

树洞里有这么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和你对视,也难怪初次见到的人会被吓住。

这尊雕像深藏在树洞里,没法取出来准确测量,通过从树洞外面观测来估算,它大约身高60多公分,大约有一个小孩那么高。

而雕像所在的树洞,总共只有10公分宽,也因此从树洞外面只能直接看到雕像的脸,它的身体大部分是被树身挡住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雕像比树洞要大的多,它又是怎么被放进树洞里的呢?

雕像在树洞里已经有很多年头,谁也没有亲眼见到它是怎么放进去的,专家们只能根据树上的树洞来推断。

因为这个树洞没有人为凿开和修补的痕迹,专家们估计,当年这棵古樟树身上的裂缝应该是很大的,足以放进去这个雕像,之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裂缝慢慢变小,最后只留下这个十公分长的洞口,就形成了这样的奇景。

这个树洞中的人偶,被冠以“树抱佛”的名称,也成为了建阳当地的著名景点,被誉为建阳樟树文化的一张活名片。

那么,这个人偶刻的到底是何方神圣?把它放在树洞里又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这里面,更是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众说纷纭的树抱佛由来

树中藏有雕像的奇景,是极为罕见的,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中,也都没有类似的记载,全球唯一跟建阳考亭奇景相似的,也只有泰国玛哈泰寺的树抱佛了。

泰国为东南亚热带国家,植物根系发达,如榕树、菩提树等当地树木都会有突出地面的庞大根木,而玛哈泰寺的树抱佛就是一个被露出地面的菩提树根紧紧包裹的佛头。

泰国信奉佛教,到处都是佛教寺庙,供奉着各种各样的佛像,而在玛哈泰寺所在的斯科泰古城更是泰国最古老的佛教城市之一,有着无数古寺石佛。

而在几百年前,缅甸人曾攻入泰国,在斯科泰古城大肆破坏,他们无法搬走整座佛像,就把佛头砍去带走,而其中一个佛头被遗落在当地,时间流逝下,这个佛头被菩提根系所包裹,就形成了树抱佛的奇观。

福建建阳樟树中的雕像,并未损毁,显然不是因为战争破坏而阴差阳错下形成的,而是有人专门放置到树洞里的,跟泰国树抱佛的渊源并不相同。

而且建阳樟树中的雕像,虽然有着树抱佛的名称,但实际上并非佛像,它身着中国传统服饰,更像是一名古代儒生,而当地村民也从来不将他称为菩萨,而是俗称为将*爷。

那么,这个将*爷是历史上真实可靠的人物吗?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就是这个雕像,是纪念建阳当地的抗金将*熊安上的。

熊安上,字仲礼,是北宋末年的建阳人,在宋徽宗年间参加宋朝武举,成为了武状元,当时在位的是著名的风流皇帝宋徽宗赵喆,赵喆眼见熊安上英武不凡,十分喜爱。

而同年参加科举的,还有建阳熊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他们也表现不凡,有好几人在文武两科中举,赵喆也因此而龙颜大悦,题诗赞颂熊氏家族:“晋室安元齐奏捷,虞廷元恺并登庸。”

熊安上中举后就在北方任职,他在*旅生涯中一直表现出色,成为了宋朝*队中的高级将领。

离他中举后16年,金国大举侵宋,国势崩坏,当时熊安上已经累官升迁为信德*兵马钤辖,权通判*州事,负责协助帅臣总辖本路*马,他驻扎的地方是现在河北的邢台,是宋朝北方的重要*镇。

金*来势汹汹,兵强马壮,一路南下击溃了宋朝多路精锐兵马,宋朝武将中有很多人都闻风丧胆,甚至有些人看到金*不敢应战,只想着逃走偷生。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攸关时刻,熊安上毅然挺身而出,他招募兵将,稳定*心,积极加固城防,修理*械,准备与前来侵犯的金*决一死战。

熊安上作为守城将*敢于应战,全城*民也都有了主心骨,大家纷纷发动起来,有钱捐钱,有力出力,把城池打造的固若金汤。

熊安上一面守城,一面还组织了英勇敢战的部下,分批派出城去主动出击,偷袭金*的运粮部队,以缓解北宋都城开封的压力。

虽然熊安上积极敢战,但当时宋朝皇帝昏庸无能,不敢抵抗,宋朝北方的局势还是越来越坏,重要城市纷纷沦陷。

眼看金*势不可挡,熊安上不愿弃城而逃,抱定了为国尽忠、血溅沙场的信念,他与金*交战时,主动上跃马挥刀,往来突奔,以身先士卒之举激励士兵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

等宋朝南渡,在南方稳定下来后,为了表彰在国难之时慷慨赴义的熊安上,也为了号召当世之人投身抗金大业,收复河山,报效朝廷,南宋朝廷特追赠武举出身的熊安上为武义郎(从七品)。

也因此,在熊安上的故乡建阳,就流传有考亭破石村门口古樟树中的雕像,是为了纪念熊安上所刻的说法,也因此这座雕像被人称为将*爷。

虽然树抱佛中的小人是纪念熊安上的说法有不少人采信,但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这座小人纪念的是宋朝理学家朱熹。

朱熹与建阳考亭,同样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在晚年定居考亭,讲学著述,大批门人弟子也追随朱熹到考亭求学论道,闽学在这里得到最终成熟,著名的“考亭学派”也因此而形成。

朱熹的学说得到宋理宗及以后各朝各代统治者的尊崇,考亭书院也一度成为后代文人探寻程朱理学的圣地,被后人喻为“南闽阙里”。

在年时,年迈的朱熹老年丧子,悲痛欲绝,他向朝廷辞去漳州知府的官职,告老还乡,在建阳县城居住。

之后,朱熹又在建阳乡下的考亭村买下一处房屋,重新修缮后,扩建为“沧州精舍”,广收弟子讲学,这里又被后世称为考亭书院。

朱熹在考亭书院教学时费尽心血,每天都领着学生向先师行礼,礼毕后朱熹回讲堂端坐,受弟子拜揖,然后由学生向他提出学习上的问题,待朱熹解答后,再回书堂自习。

朱熹在考亭书院讲学8年,在这里学习过的学生近人,当时,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求学问道,蔡元定、*干、刘爚、真德秀等,一大批门人弟子聚集考亭,研读经史、穷究理学,研究和发展孔孟儒学。

朱熹在众多学生和朋友们的协助下,先后完成《四书集注》、《孟子要略》、《周易参同契考异》、《韩文考异》、《书集传》、《楚辞集注》、《仪礼经传通解》等著作,最终形成著名的理学“考亭学派”。

朱熹在此讲学直至去世,而考亭这个闽北小村,也因为朱熹而被历代理学门人所传诵至今。

历朝历代中,跟考亭有着渊源的历史人物中,要数朱熹最为有名,也因此,考亭这棵千年古樟中的雕像,也被很多人认为是纪念朱熹所雕刻的,供奉在樟树中一直保存到现在。

这种说法在建阳当地也更被人接受一些,而树中的小人,虽被村民称为将*爷,但身上的穿着也是儒家文人的装扮,不像是武官,似乎也是纪念朱熹的说法更有道理一些,但因为缺少其他史料佐证,目前也只是一种推测。

建阳考亭的树抱佛奇景,到底是为纪念谁而刻,至今历史学家们也没有定论,但这不妨碍它称为建阳当地的著名景点,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如今的这棵千年古樟,一年四季都青翠碧绿,从来不改葱茏本色,以一身铁骨铮铮的姿态透出巨大的活力,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而古樟中的小人,历经时代变迁,依然色彩鲜活,形容逼真,无论它是为纪念爱国武将熊安上所刻,还是为纪念理学大家朱熹所刻,都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对民族杰出人士的敬仰和爱戴,与这樟树中的小人对视,无数游客的身心也都备受陶冶。

建阳古樟中的树抱佛奇景,承载着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建阳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更见证了历代建阳人民对它们的一片深情。

参考文献:

《建阳考亭“树抱佛”的传说》,今日建阳,年11月30日

《"南闽阙里"——记建阳考亭书院》,《福建教育》,年08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