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祖坛经十句智慧偈语,句句珠玑,醍醐 [复制链接]

1#
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5.html

《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来到广州的法性寺,恰巧遇上印宗法师在给众人讲《涅槃经》。此时有风吹动幡旗,一僧人说这是风动,另一僧人则说是幡动,两人争论不止。慧能走到两僧人面前说道:“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众人听完十分惊讶。

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指菩提树,意译智慧、知、觉,指能觉法性的智慧。惹:沾染。菩提是觉悟,怎么会有树呢?心中怎么会有明镜台?本来什么都没有,哪里会沾染上尘埃呢?

三、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地位低下的人往往也会有过人的真实智慧,地位显赫的人也会有智慧被埋没的时候。如若轻视他人,则会导致无边际的重罪业障。

四、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

你的心念应该存正念,专注于开启佛法智慧,不要开启世俗之人的见识。开启佛法的智慧即是出世,开启世人的见识即是入世。

五、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三身原来我的本体就具足,四智在自心中明白,身、智圆融无碍,来应物随缘;起念要修行,就以某种行为作为修行正道,这都是妄动;而守住什么东西,也以这样东西为珍贵,其实没有什么法是精华。这奥妙的宗旨,因为大师的开导而知晓,终于能不执染污名。

六、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有情的众生本来就具有成佛的种子,在此种下佛的种子,因各自的果位而生出佛果。当一个人成就佛的果位时,就能超越于有情与无情,达到没有自性、无性之相,成就佛的法身,永远没有生与灭的变化。

七、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本心:自性,本来的佛性。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本心,即使学再多的法都没有什么益处。如果能够了解自己的本心,此时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佛。

八、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法:佛法。本体:法身本体。密付:秘密传授。佛法的传授是以心传心的,主要是靠继承者自己的体会与领悟。自古以来,诸佛之间的传承主要是法身之本体;历代祖师的继承,则是秘密传授其对佛性的领悟与理解。

九、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知道感恩就应该知道孝养父母,深明义理则知道上下用心来体恤。谦让使得尊卑得以和睦相处,忍让则使众念趋于平息。如果能像钻木取火般持之以恒地下工夫,即使身在污浊的地方,也可以像红莲一样一尘不染地长出。良药苦口,不顺耳的话语一定是忠言。修正过往的过错就能够得到智慧,一心护短则难以与圣贤之法契合。

十、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体验佛法中的无上智慧,必须当下能体察认识到自己的本心,体验到自身中所具足的佛性。该佛性不生不灭,时刻在观念中体现出来,体现出万事万物没有滞碍。佛性真则一切真,世间的一切景象都是佛性的展现。能够体会到这种真如之心者,就能够辨别虚假、妄想,即可体识佛性的真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