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旅食一瓯腊八粥,乡心万里入梅花腊八节 [复制链接]

1#
格子-腊八02:29来自西风无尘腊八即到

数九之中,新旧交替,寒暖相接,人间五味。

长宵归梦,社酒村灯,乡心万里,一瓯佛粥。

今天是腊八节,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也称“腊八”,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幸福丰收,趋吉避凶等的传统习俗。

腊八已入数九,此时是冬日最为寒冷的时节,却充盈着温情与美好,是关于年关将近、冬去春来的期盼。

说到腊八的源起,不但与我国先民腊月祭祀的习俗有关,还带有宗教悲悯众生的意味,但均来自于我们关于天地祖先的敬拜、对于世间之人的慈悲。

腊字寓意

腊者,终岁大祭,新旧相接——腊月源起到腊八由来

汉朝蔡邕《独断》:“腊者,岁终大祭。”

《礼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古代,“腊”是年终重要的祭祀活动,腊祭在农历十二月举行,因而就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之际的农历十二月称作“腊月”。

《礼记》中提到腊月是辞旧迎新的时节,新旧之交举行大型的祭祀盛典,是为了向祖先回报一年的耕耘与收获。

腊祭的另一个目的是避邪逐疫,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今湖南新化等地仍有留存。

腊月吃腊肉

至于“腊”的意思,有不同的说法:“腊”指“合”,腊祭即合祭诸神;“腊”指“猎”,猎禽兽作祭祀祖先之用。

秦汉腊月戌日祭祀,《说文·肉部》︰“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这里的腊是猎物,和我们熟悉的腊肉有很强的联系。

以上的腊祭可以看做是现实的人向逝去祖先的年终汇总,不仅是对于自身的肯定,也表达着对于祖先的敬意和怀念,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存在,更是一个族群甚至整个民族的归属感的来源。

腊八粥食材

腊祭和腊八有何种联系呢?

周礼中的蜡祭的对象有八:先啬、司啬、农、邮表、虎(猫)、坊、水庸、昆虫。

其中的水庸祭祀则演变为各地的城隍文化,而农祭则是将各种谷物熬煮而成,腊八粥可以看做在此基础上的传承和发展。

腊八源起

腊八——起于宗教,传于人间,寄托美好,仁爱众生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腊八节的传承除了最初的腊祭外更多还关于宗教。

和腊祭相似,道教《八道秘言》亦提及这天为五腊日中的“王侯腊”,需修斋并祭祀先祖。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在萧梁时期,中国佛教将此日定为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

相传此日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下成佛并创立佛教的日子,也称“法宝节”,为佛教徒盛大节日之一。

其背后有一个小故事,是说佛祖苦行不食,水米不进,几近垂危,有个牧羊女为他供养了乳糜(奶粥),恢复了体力,而后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这就成为腊八食杂粥的由来。

腊八施粥的食材准备

而后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便效法牧羊女献乳糜,在此日举行法会,用五谷和各种果实制作粥饭,赠给善男信女。

有的寺院则是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谷米果仁煮成腊八粥分给穷人和无家可归者食用,所以此粥也被穷苦人家称为“佛粥”。

人们认为此粥非常吉祥,所以不但自己食用还带回一些给家人,年复一年,腊八粥的传统便从寺院广泛传播到民间,形成了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愿大家事事“粥”全

腊八节的历史——源自五谷的热爱,关于悲悯和善心的仪式感

腊八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从宋代以来便有记载,而在明清时期仪式感更强。

明代记载中主要有八种果品用以供佛,而人们也会相互赠送。

清代皇帝会赐粥给大臣,而很多寺庙和大户人家会舍粥给路人,尤其是穷人和流浪的人。

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腊八粥。

腊月初一起,皇宫总管内务府派司员把粥料和乾柴运到雍和宫。粥料品种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谷杂粮以及各种干果等。

腊八节,雍和宫为众人提供腊八粥

据史料记载,每一锅粥用小米12石,杂粮、干果各50公斤,干柴公斤,共熬6锅。每一锅依次为供佛,给皇帝以及贵族大臣、雍和宫的喇嘛等,第六锅作为施舍。

在食物短缺的时代,严寒的三九,让无家可归的人和食不果腹的人吃一碗热气腾腾的五谷杂粮粥,不仅是一种温情更是一种善举,甚至可以救命。

这是宗教的初衷,亦是国人骨子里的悲悯和善心。

除了宗教传说外,腊八粥更来源于中国人对于谷物的尊重,对于天地的敬畏。

五谷养精神,这是来自农耕文明基因里代代传承的最为质朴的热爱和由此衍生出的善良谦恭,腊八节不仅是美味,更是一种温暖,源自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

谷韵腊八,香暖人间

刘若愚《酌中志》记明代腊八日吃腊八粥:“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日,加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烘灶之上,各分部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

食在腊八,香甜思家——腊八节,不仅腊八粥

而在民间,腊八节已经从宗教节日逐渐演变为大众的“美食节”,在神秘庄重之外更增添了些许温情和世俗的乐趣。

首先要提到的肯定是腊八的C位美食“腊八粥”。

明朝腊八粥要放入已经捶打泡软的红枣、加上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菱角)同煮,用以供佛供灶,并为众人分食,不但自己吃,还会制作馈赠亲友。

清朝时用料就更为讲究了,《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各种米和干果,种类丰富让人眼馋。

香甜的腊八粥

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沈从文《腊八粥》

沈从文先生写的腊八粥充满意趣,又极为感人。

其中“糊糊涂涂的豆米在锅里叹气”,“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充满了孩子般的想象力,而且十分有趣,让人不禁莞尔。

其实腊八美食众多,除了腊八粥还有腊八面(一种素臊子的面)、腊八蒜、腊八醋(和腊八蒜组合)、腊八豆腐、麦仁饭等。

开胃腊八蒜

说起腊八蒜,便想起它翡翠般的颜色,酸辣开胃,是非常棒的佐餐小菜,而它的腌制也见证了人们等待新春的时间。

泡腊八蒜是华北地区的习俗,腊八蒜一般在腊八当天制作,到春节前后,在醋中浸泡了二十天的蒜瓣会呈现青绿或碧绿色,具体颜色可能因蒜的品种、醋的品种和放置环境而不同而稍有差异。

泡腊八蒜的醋也被称为腊八醋,到蒜瓣发绿的时候,醋也有了蒜的辣味。

春节前后,北方多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就着腊八蒜、蘸着腊八醋吃,则是一项独特的风俗。除了就饺子吃,腊八蒜还能用来拌凉菜。

腊八豆腐

除了腊八蒜外,腊八豆腐也是不得不提的腊八美食。

腊八豆腐是皖菜民间传统菜之一,是安徽歙县代表性的民间小吃,腊八前夕,这里都有晒制豆腐的习惯。

记得几年前去*山脚下的宏村,在老板的介绍下点了一个腊八豆腐,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炒豆干,却内韵深厚,瞬间就被惊艳到了——口感鲜香、润滑松软、咸中带甜。

而后才知道因为此豆腐腊月制成,可以保存一年,方便携带,所以成为曾经的徽商走南闯北、生活艰苦时刻带在身边的家乡味道。

腊八豆腐

徽商“诚信为本、以义取利”,是著名的“儒商”。

品尝这样看起来简单却口味独特的豆腐,好像看到若干年前,那些名动全国的徽州商人。

他们的吃苦耐劳、好儒养德、先义后利的诚信精神也为后人所推崇,他们的腊豆腐也记载着走南闯北的不易和艰辛和不忘根本的品格。

食物背后不仅有故事,有温度,还有诸多的感情,可以让我们回溯那些逝去的时光,感受那些曾经的风雨和辉煌。

腊八,人间团圆的甜

旅食一瓯腊八粥,乡心万里入梅花——腊八,关于家的味道和思念

儿时最盼望过年,北方漫长的寒假中“过年”是其中最高潮的部分,此时大人们也可以放假,最重要的是有太多美食可以期待。

而腊八便是一切期盼的起始点,正如我们儿时常听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而后离家数年,很少有机会回家过腊八,当然也无法喝到母亲煮的腊八粥,粥煮的是团圆,亦是思念,盼望团圆的心越切,熬煮的思念也愈浓。

腊八在仪式之外更是一种召唤,是对于新春的回应和期盼,更是家的味道在游子心中的千回百转。

愿有人与你共*昏,有人与你粥可温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出自冰心《腊八粥》

腊八的思念,印象最深的是冰心先生《腊八粥》里写的关于母亲的纪念,母亲在腊八逝去,还留下一小锅温热的腊八粥,那是母亲留在世间最后的爱的表达,让人读来难过之余又被爱包围。

其中,不仅包含对母亲的怀念,还有对伟人的追思,因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是在腊八这一天离开了世界。

人民的好总理

人民的好总理,用一生书写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这个国家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全部,让人每每想起就会无尽泪目!

腊八是爱意,是温情,更是感怀和思念,对于故乡和亲友,更是对于那些为了这个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伟人和英雄!

因着这样的牵挂和纪念,让这个看似普通的节日充满了深情,为我们的内心注入了温暖和感动。

吃一碗浓稠香甜的腊八粥,洗去疲惫和奔波的劳苦,让我们向着新春的方向继续前行!愿疫情早去,大家安康喜乐,愿有人与你共*昏,有人与你粥可温!

过了腊八就是年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