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度解析空和有的差别 [复制链接]

1#

第一部分

有和空的涵义,比想象的要深广,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理解的两门哲学思想。

什么是有?就是围绕问题去寻找解决方案,直到获得最终答案。

比如:我是谁?我是五蕴和合之身。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那色是什么?一切的物质现象。那现象又是什么......

这是人类最普通的思考方式,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就像不断扩大灯光的照耀面积,从而消除未知。

什么是空?就是围绕最终答案去否定一切问题与答案,直到只剩下最终答案本身。

这种思路跟“有”就正好相反,先把答案摆出来:我是佛。然后逆向去推导,色是佛吗?不是,那就否掉它;受是佛吗?不是,否掉它;想是佛吗?不是,否掉它......

不光是佛教,科学界也存在“有”和“空”,前者就是我们从小就学习过的经典物理,不断透过各种事务的现象去探寻本质;后者就是依据相对论而建立的理论物理,爱因斯坦已经把本质摆出来了,大家要做的就是去验证它。

只不过,比世间学科强的是,佛教依据佛陀教法,将有和空的路子规划得很清晰,不管从哪一条走,都能很快达到真理。

第二部分

特别是有宗,如果将涅槃看着是山顶的话,有宗很贴心地给后来的人开辟好了层层阶梯,很方便,上面还铺满鲜花,只要跟着走,就能很舒服地修行。

然而也有坏处,因为太舒服反而容易让人懈怠,走得慢。

空宗可没有这么人性化,要问解脱在哪,禅师们手一指山顶,然后就俩字:“上去!”,再没有其他。如果想要一点动力,那就是一鞭子:涅槃这个动力还不够?!

至于怎么爬上山,那就凭自己的本事了。

所以有宗提倡他力,渐进。佛力,菩萨力,僧力,善知识力......依靠前人开辟好的道路,依靠老师的引导而修行,唯一具备的素质就是信,不信就不会跟着走。

净土宗就是有宗的典型代表。

空宗提倡自力,顿悟。哪有什么路,能过去的都是路。因此学空宗,慧比信则更加重要。没有慧,所见都是障碍和阻力,到不了顶。

禅宗就是空宗的典型代表。

过去其实将空宗称为大乘,认为这是菩萨才能修的,只有菩萨才能脱离因果逻辑的线性思维,把心紧紧钉在“涅槃”上而修行;有宗是声闻修的,所谓声闻,就是按照听到的,看到的按部就班去修行。

但后来解释不一样了,有宗因为受众多,变成了大乘。

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鸠摩罗什法师,年轻时学的是有宗,聪明过人,有宗那么多唯识概念一学就会,一点即通。有多少概念呢?看看玄奘法师翻译的《瑜伽师地论》就知道了。这本书能看懂就是大师,能看透就是宗师。

但鸠摩罗什接触到龙树菩萨的“空论”——也就是中观学说之后,被迷得不要不要的,翻译出大量的中观经典(金刚般若经系列),并誓愿在汉地弘扬开去。可惜未尝所愿,当时人们并不能接受这么玄奥的思想。

后来就有鸠摩罗什回小向大的说法,这么说也对,更准确地说是回有向空。

还有一个更著名的例子,就是神秀和慧能的那两首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慧能

很显然,神秀的偈就是典型的“有”,慧能的是“空”,也勿怪五祖没有把衣钵传给神秀,道不同啊。但后来神秀也很快就领悟到空义,创立了北宗禅。

第三部分

最后,再说说空宗给出的最终答案是什么——其实也是有宗的最终答案: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这四句话,叫八不中道。用来解释佛陀所说的“涅槃”。可能很多人迷惑了,难道像《金刚经》这类经典,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不,是后来的空宗在佛陀思想基础上的演化。

佛陀住世时所说的法言简意赅,很多只有一些偈诵而已,既包含了有,也包含了空,所以后来才形成了兵分两路的局面,有宗也演化了不少经典。但并不妨碍这些经典阐述的都是佛陀的教理,所以与佛说一般无二。

可以将佛陀说法当着一颗很甜很甜的糖,空宗和有宗分别将之化在水里,成为糖水,普度众生。

问题是,这个“八不中道”又应该怎么理解呢?

首先这个不是用来理解的。它是一把尺,用来衡量“生灭”“常断”“一异”“来去”这八个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修行的时候,当心执着于这八个地方,等于就是偏了。所以八不中道偏向于指导实修。

其次,如果真要理解的话,提供一个思路,那就是空间维度。可以想象我们的空间有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叫欲界,第二个维度叫色界,第三个维度叫无色界,第四个维度叫涅槃界。

这四个维度是重叠的。好比一个人,他其实既处于欲界,也处于色界,无色界和涅槃界。

这个人从北京到上海,在欲界里看来,他是坐高铁去的,一千多公里,坐了将近6个小时;

然而在色界的维度里,欲界的三维变成了平面的二维,这个人是二维的,车是二维的,城市是二维的,在色界的空间尺度上,这个人只是运动了一张纸的距离,时间尺度上,可能只有几秒;

进一步,在无色界的维度里,所见的就是一个光点以千分之一秒的速度,移动了千分之一毫秒而已;

更进一步,在涅槃界的维度里,没有人,没有城市,没有车,这个人确实是从北京飞到上海了,甚至还跟人吵了一架,但在涅槃界的维度里,却什么也没发生过,一切如如不动。

也就是,空。

因此这个人是空,也是一个点,也是一个面,也是一个体,他有血有肉的人体特征,不过是欲界维度的相而已。在无色界维度里,就是一个面了。

所谓佛教常说,轮回即是涅槃。并没有一个单独存在的涅槃,一切都时时刻刻处于涅槃中。需要消除的,是心对维度的执着和无明而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