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解密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的原型神仙 [复制链接]

1#

小说《西游记》当中,孙悟空的师傅须菩提祖师法力高强,修为高深。只教了孙悟空学习了三年,孙悟空就能上天入地,把天地搅个天翻地覆。但这个须菩提祖师在小说中教完孙悟空本领之后就消失了,孙悟空第二次回去时,那里就成了一片荒废,后来就没有交代了。那么在《西游记》的作者心中,是以哪位神仙来作为原型塑造孙悟空的师傅呢?我看了很多人的分析,最终都没有得出结论,在各种佛道封神文献中也很难找到原型。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仔细分析梳理一下,找出原型。

小说中须菩提祖师居住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作者要塑造这么一号不得了的人物,也像塑造其他神仙一样,必定是以传说中的某位神仙为原型的。

这个“灵台方寸山”和“斜月三星洞”,其实暗藏两个字谜,“灵台方寸山”是一个“寻”字,斜月三星洞是一个“心”字,加起来就是“寻心”。意思即修行以修心为主,修技为助。孙悟空在山上待了七年之后,菩提祖师才用三年时间教他学技。可是还是没有修好心,最后闯祸只能入了佛陀门。要知道,神仙是自由洒脱的,而佛徒是受束缚的。而《西游记》一书叙事的环境主架构是道家的仙道(天宫,四海,地府,诸神仙众怪妖)背景,佛陀界仅在西天这么一个地方和途中的些许寺庙。

猴王到山门时,出来开门的是一个仙童,见到须菩提祖师时,是这样: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里面有形容佛教法师的词句。

猴王拜师后,菩提祖师说:

“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作‘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看这些字辈排字,更像是包含着佛家的禅意,证明这个须菩提祖师是佛道两派共尊之人,那么佛道之中有哪些两教共尊之人,而谁又符合这个须菩提祖师的身份呢?用的是佛教词“菩提”称谓,身份却是道人,而菩提,相传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而成佛。而《西游记》中带祖师级别称谓的,除了这个佛主和这“菩提祖师”之外,很少,连道家“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都还没称“祖师”级别。

在佛教典籍《六度集经》中,有一位被说成一个名为“乐静信”的修行者,也是须大拿太子,被叶波国的国王发配到檀特山,是佛陀(如来)的前世,既是佛陀的前世,那么叫祖师也是理所当然,既是须大拿太子,又在檀特山完成了修行,那么就叫须菩提祖师,菩提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须要说明一下,佛教中还有个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是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被誉为解空第一的菩提尊者。但这个“须菩提”只通佛教,是个佛教的尊者,还达不到祖师的级别。而菩提祖师是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皆通。光“‘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静’字门中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动’字门中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菩提祖师讲课时“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儒释道三家配合如然!

那么这个须菩提祖师再教完孙悟空就不见了,应该是教完孙悟空之后就转世修行成了佛陀。但这个神仙在道教却也被尊为“三清”之首,他就是元始天尊。“道教三清”中的道德天尊老子也有“老子化胡”一说,所以说这个道尊是佛陀的前世这应该不矛盾。

在道教《灵宝经》中,称元始天王变成元始天尊,并传授道经给众位神灵。同时,有些版本的《道经》及《度人经》中记载元始天尊原名为“乐静信”,是一个奉道者,最后修行才成为了元始天尊。但有些说将这个版本说为取材自佛教《六度集经》中佛陀的前须大拿太子。

《太子须大拿经》,它塑造了一个为行善而不惜把一切财物甚至妻子儿女布施给人的形象,从而为佛教信徒树立了一个行善、积德,乐施、助人的典范。

元始混沌被盘古(也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开天辟地之后,是不是一切都施舍给了众生了呢!

葛洪所纂的《枕中书》中就曾有记载:“昔二代未分,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说成是元始天尊在天地未开之时,化身成为盘古开天辟地,这一说法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也有提到。

佛教最高把天分为33重,而道教最高把天分为36重,元始天尊住在最高重。

33重天的由来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只有九重天的说法,一种是根据空间方位定义四方八卦九重天,一种是根据五行九辰定义的九重天。中国人开始是没有三十三重天的说法,该说法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有的。

天有几重,其实佛教有28重天和33重天两种不同维度的理解。

(一)28重天(高度方向)

从空间高度分布来说,佛教把天分28重天,分为三界,三界从最高往下分别是:

1.上界无色界:4天

2.中界色界:18天

3.下界欲界:6天

(二)33重天(广度方向)

佛教里常说的33重天是横向广度方向来理解的,首先是四周围有四王天,四王天各包括8天,一共32天,还有中央的忉利天,加起来就是33天。

有了佛教的传入,中国人对于天的层数的理解就更进一步了,就有了中国道教当中36重天的说法。

在佛教28重天的基础上,中国道教文化当中增加了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罗天,一共36重天,从最高往下顺序是:

1.大罗天:36重天

大罗天是天的最高界,超越一切的时空。其实按照道教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理解,大罗天就是道,是一道元气,也就是无。大罗天衍生万物。

2.三清天:33-35重天

大罗天生玄、元、始三气,也就是最常说的一气化三清。

(1)35重天:元始天尊,玉清境清微天,是始气而成;但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

(2)34重天:通天教主(灵宝天尊),上清境禹余天,是元气而成;

(3)33重天: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清境大赤天,是玄气而成,也是《西游记》当中太上老君所在的离恨天。

3.四梵天(29-32重天)

居住在四梵天的神仙,长生不死。

以上29-36重天,已经跳出三界,修道者能超脱劫运和轮回。

4.上层无色界:4天(25-28重天)

5.中层色界:18天(7-24重天)

6.下层欲界:6天(1-6重天)

居住在三界28天的神仙,可以长寿,但是会轮回生死。

修炼神仙一般达到29重天以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毕生追求。小说《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被誉为是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晓,三界之中无所不知。比如须菩提祖师向孙悟空介绍——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这个能力也只有居35重天高位的元始天尊才匹配。

根据小说成书的时代背景。《西游记》小说和《封神演义》都成书于明代,都以神道系统为背景。都是根据民间传说和传奇及历史文化内容收集整理创作而成。但根据作者年代,《西游记》小说创作应该早于《封神演义》。《西游记》小说中对菩提祖师的诗赞描述,在《封神演义》小说中描述的是准提道人,不排除封神演义小说的作者借取《西游记》当中的诗赞描绘封神演义中的人物。而小说《封神演义》中,虽然是以商周朝代为背景,构筑道仙神系统,还是给了西方教两个位置,就是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但这两个人显然是不可能精通诸子百家的。

而菩提祖师这样一个精通诸子百家,儒释道三教的神仙人物,在明朝的社会现实中也存在这么样一个人,那就是明朝创立“心学”的被称为半个圣人的王阳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