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佛教的代表:少林寺
佛教自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创建之后,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今日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宗教。其创建与发展的历史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尤其是其创建者释迦牟尼在拥有储君的身份之后还能毅然决定抛弃一切世俗地位而选择苦修,最终在树下悟道,创建佛教。而佛教在创建之后也历经多次磨难,最终在印度式微但却在中国广泛发展起来,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佛教创建之前的印度
任何一个宗教的成长,必然有它的文化背景,佛教既然在印度而不是中国或世界的其它地区产生,即说明印度必定有其独有的能够产生佛教的文化根基。所以要了解佛教为何又如何产生,就要先对印度传统文化有所认知。
婆罗门教插画
古代的印度始终没有能够产生一个类似于中国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国家,各地不仅气候相差许多,在文化方面更是千差万别,各地更是*权林立,争斗不止。尽管印度处于诸国林立的状态,但有一种制度却是通行于印度各地直至现代依旧存在的,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制度通过将人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来确定社会的贵贱等级。此项制度不仅在*治上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在思想文化方面亦使得印度以婆罗门教为主要宗教。
壁画里的古代印度
婆罗门教并不能够称之为“平民宗教”,其对于入教之人的身份有着明确的限制,“首陀罗”阶层的穷苦百姓是无法信奉婆罗门教的,且此教宣称“梵我”合一,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便是因信奉宗教而使自身与世间最根本物质“梵”相结合,从而使自我得以超脱。婆罗门教是与印度种姓制度密切结合的,带有明显的阶级不平等的痕迹,所以并不能使大部分平民在精神上获得慰藉,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释迦牟尼与佛教
一个宗教的成长,必然有它的文化背景,但开创这个宗教的教主,以他个人的历史,与所建立的宗教,关系更为密切。所以研究一个宗教之前,必须要了解教主的生平。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建者是无可争议的,其贵族出身的身份更是为其开创千年宗教蒙上了一层有趣的外衣,为何他放着国王不做而要去民间进行苦修,又千辛万苦的开创佛教并进行教义的传播呢,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释迦牟尼悟道图
释迦牟尼出身贵族,其父为迦毗罗卫城的城主也就是国王,如果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作为国王唯一儿子的释迦牟尼将是日后的国王,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但释迦牟尼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无比重要且深远的影响。释迦牟尼自幼接受了完整系统的宫廷教育,能文能武,掌握当时印度境内的多种文字并擅长多种武艺,而也正是因为其能力出众,15岁这年他被正式立为国家的储君。
但释迦牟尼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尽管其自小锦衣玉食,但当他了解到当时印度各地战争不断,人民生活疾苦的现实时,他感受到了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并产生了解救人民于水火的大慈大悲之心。看到储君整日闷闷不乐的国王决定给释迦牟尼找寻伴侣以打消其出家的念头,但释迦牟尼却不为此所动,据相关文献记载,他于19岁这一年离开皇宫,前往民间探求解决民间疾苦之法,这也标志着释迦牟尼正式放弃了储君的身份。出宫后的释迦牟尼先是寻访各地名师求道,后又在雪山林中苦行六年,在苦行过程中,释迦牟尼忽然想到这种对肉体的折磨方法与之前看到的诸多苦修者没有什么差别,是无法悟道的,所以他决定放弃苦行而采用其他方法修行。最终于菩提树下禅思四十八日之后成功悟道。
影视剧中的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
悟道之后的释迦牟尼决定创建教派以传播教义,他以“苦集灭谛”为四圣法向昔日追随他修行的五人传道,而这五人也成为最早的五比丘。此后历经数年的传教,佛教已经拥有数万信徒,且教徒之间不分高低贵贱与种姓差别,在众多弟子中又有十位比较突出,被称为佛祖嫡传十大弟子。传道四十八年后,释迦牟尼满怀信心与欣慰的在拘尸那揭罗城的娑罗园的双树下涅槃,享年约八十岁。
释迦牟尼与中国的孔子老子一样,一生以言行传教,并不注重立身著述,在释迦牟尼去世后,佛教弟子开始了第一次大集会,对释迦牟尼的教义佛法进行整合集结以载之于世,这一次的集合史称“王舍城结集”。约百年之后,因对教义的理解与阐述不同,在吠舍离又召开了第二次结集,在这场集会中佛教发生了第一次分裂,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两部,此后这两部又不断分裂直至最后有数十部之多。
第一次经典结集
三、佛教与中国
佛教在印度产生后历经释迦牟尼的传教与此后印度王阿育王的发展,其态势已然发展到顶峰,但此后历经王朝变迁,中间虽有短暂的复兴时期,但到12世纪回教传入之后佛教便在印度本土再也不复当年兴盛。
佛教传入中国伊始必然要与中国本土的以儒家和道教为主的文化发生竞争碰撞,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在三国战乱时期正处于衰颓时期,也由此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在佛教传入的一两百年间便开始信奉佛教,信奉佛教风气日盛,而这也直接推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想的产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争使得民间民不聊生,而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与来世说使人们相信命运的安排,在乱世中找到了精神的依靠。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又因为儒学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无法适应乱世的变革,开始寻求思想的新方向,而战争又使得大量的读书人开始产生厌世情绪,佛教遁世的思想迎合了士大夫阶层的需求,得到了其大力支持。以上两点因素使得佛教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广泛传播,加之此时期出现的图澄、鸠摩罗什、道安、慧远等诸多名僧,使得佛教逐渐在中国文化中扎下根来。
图为武则天赠物于道安
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唐代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玄奘大师西行印度并从印度带回大量的佛教典籍,回国后的玄奘在长安设立译场,召集天下学人与学僧进行佛教翻译工作。而在此时期,中国佛教出现了十个不同的教派,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教派,其中禅宗发展出自己的“丛林制度”从而使其绵延千年而一直香火不断。
电影《大唐玄奘》中由*饰演玄奘
文史君说:
佛教的产生与释迦牟尼本身的努力密不可分,释迦牟尼放弃尊贵的身份选择创建佛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历经千年发展,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所信奉的重要信仰,其与儒学的融合更是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
姚卫群:《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